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

刘秘霖

国网黑龙江北安市电业局有限公司,黑龙江 北安 164000


摘要: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速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高质量供电的需求也不断提升,由此,加强对提升供电稳定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电力行业主要研究内容。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现阶段供电技术尚存在一部分不稳定因素,极大地影响了供电系统运行可靠性。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当前供电技术安全性及可靠性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供电技术;安全性;可靠性


引言: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工作不断深化,加强对现有供电技术的优化力度已经成为供电管理工作改进的必然发展趋势,除提升供电效率、降低能耗以外,提升供电技术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同样是电力工作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此该工作目标指引下,提升供电技术安全性及可靠性已经成为当前电力行业主要工作内容。

一、强化供电技术安全性及可靠性研究力度的意义

从本质层面分析,供电技术安全性的含义为保障电气设备安全平稳运行同时保障用电者生命安全,加强对用电事故的防范力度;可靠性则是指保障供电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长期、稳定、不间断地进行供电[1]。在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各类机械设备的应用力度也不断提升,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随之提升。供电及用电系统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处于同一链条之中,涉及到空间上的电网覆盖跨度以及时间上电力资源供应过程。供电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然会随之时间变化出现故障、及老化等问题,一旦出现会对区域内供电造成严重影响,电网覆盖地区会遭受供电故障带来的负面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及生产均会受到严重阻碍。电力能源本身对人类具有严重威胁,漏电或电压变化极易引发火灾及电网短路等重大安全事故。由此可见,加强对供电技术安全性及稳定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影响供电技术安全性及可靠性的因素

(一)供电线路因素

供电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受控制的客观因素,此类因素不易察觉但对供电安全性及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线路因素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因素之一。电力线路实际电力能源运输的主要载体,供电企业利用线路将电能传输至电力用户,由此,电力线路的完整性以及畅通性直接影响电力运输稳定性[2]

从实际发展情况分析,电力线路存在覆盖范围广的特征,因此检修难度也相对较大。同时,只要电力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所有供电设备均处于工作状态之中,考虑到电力系统的联系性,其中一个环节出现故障会导致整个系统出现异常,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整个系统陷入瘫痪之中。自然环境因素同样会导致电力线路出现异常,对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及安全性造成负面影响。

(二)供电系统运行因素

在当前社会经济建设速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社会生产生活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不断提升,为保障电力供应充足,电力系统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运行,导致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下,设备老化速度也随之提升,供电设备运行可靠性难以保障,因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的几率也随之提升。从电力系统实际发展角度分析,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行是导致故障频发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会导致供电可靠性大幅下降,因设备故障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也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三)自动化、智能化因素

在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之中,电力行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不断推动自身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力度。但是从实际发展情况分析,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尚处于低级水平,自动化及智能化系统实际应用意义未能得到有效体现,故障定位以及原因判断可靠性不足。

(四)电力系统运维人员因素

当前阶段,我国大部分供电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运维人员管理体系,运维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进而导致电力系统运维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有效地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隐患,设备异常难以得到有效排除,使得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隐患,进而影响供电安全性及可靠性。

三、提升供电技术安全性及可靠性的路径

(一)强化供电线路养护力度

考虑到供电线路是电能传输的主要载体以及重要基础,一旦供电出现异常会导致整个供电系统陷入故障甚至瘫痪状态。因此,供电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线路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对供电线路的检修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整个线路网络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隐患的线路部分,同时更换老化的供电线路,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线路故障引发供电不稳定情况发生。

(二)合理规划供电范围

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当前供电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不仅会导致因设备老化所引发故障几率大幅提升,同时也会导致电能损耗提升。在综合考虑当前社会发展对电能需求量的前提下,供电企业可以通过科学划分供电范围的方式,在不降低设备运行时间的基础上缩小供电范围。在降低供电系统运行负荷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供电企业成本投入量

[3]。此外,依照供电量对供电半径进行合理设计可以有效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几率,故障排查及处理效率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运维人员工作负荷也会随之设备供电半径减少而减少,可以将精力放在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方面,进而实现提升供电技术安全性及可靠性的目的。

(三)全面推进电网自动化建设

智能化及自动化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在提升电网运行状态监测实时性以及有效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推动电网自动化建设在提升供电技术安全性及可靠性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利用自动化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实时获取电网运行状态信息,一旦出现故障问题,自动化系统会及时进行定位并第一时间将故障信息告知工作人员,调动数据库中历史维修记录协助工作人员快速制定故障排除方案,提升故障排除效率。此外,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对电力系统形成一定保护作用,系统在判断故障信息后会自动对故障区域进行隔离,避免故障扩散,进而实现提升供电系统可靠性及安全性的目的。

(四)构建完善的人员管理系统

供电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一线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并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体系及培训体系。为此,企业方面应注意定期组织一线员工进行培训,通过聘请专业讲师教学等多元化培训方式,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工作队伍。同时,企业方面还应注意加强员工创新意识及安全意识的培养,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提升对供电系统故障的敏感度,将故障问题消除在苗头阶段[4]

总结: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经济建设对电力能源需求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供电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不断加强提升供电技术安全性及稳定性的研究力度。为此,企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总结影响电力供应稳定性的各项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提升线路设备养护力度、提升供电范围规划科学性、推进电网自动化建设进程以及构建人员管理培训体系方案,为提升电力供应稳定性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丽江. 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J]. 信息周刊, 2019(8):0066-0066.

[2]高铁成. 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 居舍, 2019, (007):179-179.

[3]顾韦. 供电企业配网运行安全管理与供电可靠性技术探讨[J]. 环球市场, 2019, (024):129.

[4]艾常伟. 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023):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