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浅谈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

王英杰

身份证号码 : 32128419861001**** 江苏省泰州市 225300

摘要:综上所述,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其关系着我国的民生与经济发展,对于控制水流、减少洪涝灾害、农业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的耐久性及安全性,使其能够发挥出最大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还需要做好质量把控工作。本文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类型展开了探讨,并提出相应防治技术手段,具体如下: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类型;防治技术手段

  1. 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类型

根据以往水利工程施工经验来看,因混凝土有着强度高、承载力强等特点,已经被作为主要的结构组成方式,但是因其会受到环境、人为、材料、技术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较易出现开裂等一系列问题,在内部出现孔隙、微小裂缝后,其整体质量会随之下降,严重威胁到水利工程整体的质量及安全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主要由以下几种裂缝类型,干缩裂缝、沉降裂缝、温度裂缝等,干缩裂缝主要在外部环境的应详细,其内外湿度会有产生差异,随之所引发的拉应力引发干缩裂缝;而沉降裂缝主要由于地基稳定性不足,在压力值超过原定承载力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问题,导致其混凝土结构在作用力下出现裂缝;而温度裂缝主要是受到水泥水化热特质的影响,外部温度比内部温度的降低程度有所不同,在热胀冷缩的影响下也就产生了所谓的裂缝[1]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手段

(一)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

因水利工程规模较大,施工中所涵盖的环节相对较多,若其中一个工序在技术上出现问题的话,都可能会引发混凝土裂缝问题发生,给工程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施工单位就需要严格把控好每个环节的工作,确保其都能够符合相关标准,满足质量要求。首先就需要制定完善的施工设计方案,并提前对施工区域进行深入勘测,了解后期所要实行建设位置的地质条件、水文、地形地貌等,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后,才能为后期图纸方案的制定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确保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顺利开展[2]。同时因水利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外部环境中存在较多的不可控因素,若未能将其考虑进来,提前制定好相应的预防方案的话,极大程度的会引发各种裂缝问题,这并不符合原定计划标准,在此施工单位就应当结合以往进行对其进行充分研究分析,在保证不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做好对策的制定工作。其次,因承载力不足所引发的沉降问题,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地基的夯实工作,采取强夯法、水泥搅拌桩、换填法等多种发方式来提升地基的强度及稳定性,使其能够有较强地承载能力,可满足后期自身的重力以及水利工程的结构重力,并且在长期高压情况下降低开裂现象的发生率,为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及耐久性提供有力保障[3]

  1. 严格把控材料的质量

混凝土作为水利工程的主要结构,其强度及承载性决定着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及耐久性,众所周知,混凝土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材料个体,其需要多种材料组合而成,而每种材料的优劣都会给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影响,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最大程度的减少开裂问题,还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对每种材料的性能、特征等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能够与原定计划标准有一定的相符性。同时因当前建材市场中的材料有着多样性特点,同等材料有不同的价格、质量,在此还需要派遣专业能力较强的人员负责采购计划,并对供应商的各项资质进行审核,保证其供应能力可满足后期施工需求[4]。在材料入场时,还应当运用科学手段进行检测、分类存放,根据以往经验,水泥一般可采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其安定性相对较强,膨胀裂缝问题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同时对于砂石骨料,还需要判断其级配值,尽量选择干净其强度高的砂石原料,并将含泥量控制在2%以下,根据施工需求对其进行粉碎处理,确保其粒径处于均匀的状态。造成需注意的是,还需要选择规格性能相符的钢筋材料,在构件材料截面允许的情况下,钢筋的直径及间距越小越好,该方式同样也可降低混凝土裂缝问题发生率。

  1. 控制好混凝土配置比例

在材料选购完成后,还需要对其进行配比,为后期的浇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因各工程的所处的环境以及后期的使用需求等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还需要根据原定计划方案做好各材料投放比例、顺序的控制工作,并设定合理的振捣力度、时间等,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实际质量,在此还需要提前进行试验,查看其坍落度及膨胀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配比进行调整[5]。同时因水泥遇水后会产生水化热反应,在此若想降低水泥的实际用量,为单位节省成本支出,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减水剂等化学物质。一般情况下每立方米的水泥用量在460千克左右最为合适,并加入适当的粉煤灰、烧黏土等,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混凝土的性能,避免因温度所产生的裂缝出现,这其实也是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之一。

  1. 强化施工过程的质量把控

因混凝土在搅拌完成后需在限定时间内运输至施工现场,并及时完成浇筑作业,在此施工单位还需要严格把控好运输时间,并且规划好运输路线以免运输时间过程会给坍落度造成影响,或者出现离析反应,给混凝土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在浇筑前,可提前埋好流水管道,因混凝土在浇筑后,其内部的水分挥发速度与外部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性,结构内外温差问题时导致裂缝的主要因素,而且在受到外部环境气候的影响下,会增加开裂问题的发生,而管道内水流的流通性会加快内部温度的降低速度,使其与外部环境保持一致[6]。在进行浇筑时,还需要采取分层浇筑方式,在每一层浇筑完成后,还应当及时进行压实作业,以此来降低其内部的孔隙,提高其密实度,而且在平整度上还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

  1. 对混凝土的养护加强重视度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还需要重视后期的养护工作,避免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引发结构变形给工程的耐久性及承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此就需要在浇筑后在其表面覆盖草苫、塑料薄膜等材料,并进行适当的浇水,保证其表面时刻处于湿润状态,降低干缩裂缝以及温度裂缝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养护时间在14~28天左右,具体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温度以及混凝土成型情况而定。在此需注意的是,需在保证混凝土结构已经完全符合质量标准后才能进行脱模操作,以免过早脱模导致结构变形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其次,在此次过程中若发现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展开处理,以免裂缝在力的作用下逐渐加深加大,对其结构产生不良影响,一般情况下会采取嵌缝法对其进行补漏处理,在运用此技术手段时还需要提前对裂缝周边结构进行凿毛处理,然后在其处于湿润状态后再涂刷水泥砂浆,并进行抹平处理,后续的养护可参考混凝土的养护方式进行覆盖洒水处理。

结语:综上所述,混凝土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质量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耐久性,而其中的裂缝问题也是查验其质量的指标,在此施工单位需结合以往经验对裂缝类型进行研究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及相符性,从而才能提升我国水利工程整体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蔺宏岩,姚义斌,张丽,于明达,谢开宇,李浩宇. 冻融循环作用对混凝土大坝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 绥化学院学报,2020,40(12):150-153.

[2]栗宝鹃,张美多,刘康和,王志豪,李琦,李嘉欣. 水工混凝土构件裂缝检测方法及应用[J].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21,18(01):128-135.

[3]姜峰. 基于裂缝控制技术及配合比优化设计的混凝土应用研究[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21,49(01):206-211.

[4]刘平华,张晓斌,胡传峰,龙时杰,孙明. 小议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处理[J]. 低碳世界,2020,10(05):64-65.

[5]徐志林,徐广忠,张为然. 水工混凝土防护修补质量控制与效果监测技术研究[J].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20(07):42-46.

[6]乔恒煊,潘昌远,周阳,王文明,蒋晟. 水闸主体结构工程中混凝土质量检测技术发展及检测关键要素[J]. 混凝土世界,2020(08):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