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李梦迪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的城市发展建设力度越来越大。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合理的城市空间规划,这样可以使得后期城市的发展都按照规划形成,道路交通、商业圈、居民区、公共设施等都可以按照规划形成,满足城市居住需求,提升城市居民生活的便利性,进一步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时,眼光要长远,布局要有远景。在当前的新时期下,我国经济体系变化较大,城乡接合处发展较快,原有的土地规划已经不再能满足目前的发展需求了。为了解决国土空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要针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予以解决。要做好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工作,提升土地空间规划的合理性,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新时期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问题;对策

引言

所谓国土空间规划,就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安排,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从地理学的角度说,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处理好如下几重关系: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上下级规划的衔接关系,以及行政区域与地理区域的关系等。当前虽然全国上下都在推进相关地域内的国土空间规划,但由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研究滞后,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政界和业界面临着诸多困境。

1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

1.1国土空间规划缺乏系统化基本规范

在新时期背景下,由于各个行业发展较为迅速,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时还没有系统化的规范来对规划工作进行约束,这样就使得规划工作的开展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土地资源的性质定义不清晰,各个地区的规划标准不是很统一,这样就使得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不能系统的开展,影响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效率和质量。

1.2规划执行理念相对较弱,规划统筹调控力度不强

长期受经济建设中心思想的影响,过去的各项规划通常把经济增长作为规划编制标杆,对社会发展、生态保护问题关注力度不够,导致了规划实施不力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虽然后期在规划编制中逐步使得民生等社会问题、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得以关注,但社会法制建设不完善或贯彻力度不够、部分地区生态安全意识仍然较弱,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同时,规划内容说明相对模糊,内容深度不一,一定程度上缺乏实际操作性,实施不易落地。盲目追求经济建设,脱离规划本身且未严格遵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造成区域建设扩张蔓延加速,致使土地刚性需求居高不下,土地供需矛盾加剧,加之与上一级国土规划及其相关规划衔接不当、管控不力,最终导致农业生产空间、生态用地空间备受挤压,造成城镇建设、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在空间配置上的问题突出,使得不同空间尺度的社会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关系不尽协调。

1.3生态环保意识薄弱

就目前来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仍旧将经济发展作为核心元素,甚至将其作为某些空间规划的影响依据,所以常常会衍生出重视经济、轻视生态环保的现象。在实际规划国土空间的过程中,过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反而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行,同时也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长远应用,引发各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问题和生态损失问题。

2完善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有效对策

2.1统一国土空间规划基本规则

目前我国有土地、城乡、地理国情普查、林业、海洋等多个分类标准,存在标准之间衔接性差,应用范围有局限,不被其他部门认可等问题。在全域全类型用途管制要求下,亟需建立一套统一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统一国土空间用途分类标准规范。要基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建立国土空间资源综合调查制度,推动调查成果集成共享,以适应国土空间精细化管理;要立足已有分类标准,实现土地、建设、林业等现有的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充分对接;要适应全域全类型用途管控要求,构建涵盖耕地、林地、草地、湿地等全部自然资源类型,适应新产业新业态、陆海统筹等要求的规划用地分类体系。

2.2运行机制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政府在区际利益之间发挥的作用不足,多元主体参与的利益矛盾突显,强化区际多元主体参与、利益协调机制势在必行。区际利益矛盾多表现为跨区的区域公共问题,应进一步构建以“行政区”和“公共治理组织”为主体的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健全区际利益协调分配机制。同时,以往以经济增长为单一目标的政绩考核体系中,各地区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的注意力多放于土地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上,这不可避免地忽略(或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要建立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内的综合绩效评价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指导的当下,应特别注重实施生态绩效考核机制以适应空间规划的时代要求,并完善生态考核标准及其内容,切实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和分级管理力度。此外,为克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国土空间规划更应注重“过程性”规划,通过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反馈与动态更新机制[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演变,以适时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2.3通过大数据技术改变编制模式

就目前来看,虽然公众参与已经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专家领衔”仍旧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主导元素。与此同时,传统的公众参与模式往往需要相关部门耗费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大量宣传活动、问卷调查活动和讲座活动,往往存在诸多效果不明显和回馈过少的问题,简单来讲,国土空间规划部门的投入力度很大,但是最终所能够收获的有价值的内容却是少之又少,这将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在大数据时代下,伴随数据传播效率、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通过对多元化社交媒体的数据元素的分析,使得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更能够被开放性讨论,海量公众也将会积极自主地参与其中,用关键词挖掘、文本提取等方式参与其中。从具体的操作角度来讲,可以行之有效地强化对互联网、社交网络及电子政务平台的应用,切实有效地提升公众的参与力度,引导公众更为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规划工作中。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为了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升我国综合实力,一定要提升国土空间规划质量。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工作时,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于土地资源布局这一块来说,要从土地资源和城县乡镇的整体风格进行综合考虑,使得规划设计方案与地区的整体环境相融合,这样可以在尽量不改变土地性质的情况下,满足地区发展所需要的土地资源,使得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更为科学合理。针对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制度,健全规划体系,做好宏观调控,这样才能以一个整体的、长远的思路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廷海.新时期中国区域空间规划体系展望[J].城市规划,2007(7):39-46.

[2]李柱甫.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3]潘海霞,赵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历程、基本内涵及主要特点[J].城乡规划,2019(5):4-10.

[4]池永翔.新时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用途管制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0):248-249.

[5]张云路,马嘉,李雄.面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与管控路径探索[J].风景园林,2020,27(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