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鸡鸡痘的兽医诊断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散养鸡鸡痘的兽医诊断及治疗分析

龚义美

湖南省泸溪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416100


摘要:鸡痘是指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传染病,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场逐渐增多,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涨,尤其以肉鸡的发病率较高,该病具有全群感染性,致死率虽低,但影响鸡经济性状,因此是养鸡业重要防疫的疫病之一。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方面对该病展开讨论,以期为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鸡痘;诊断;防治

鸡痘是一种急性的接触性鸡传染病,一般来说,鸡痘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皮肤型鸡痘,另一种是黏膜性鸡痘,有一部分鸡会出现这两种类型交叉感染的现象。黏膜型的鸡痘发生在患鸡的口腔以及眼睑的部位。而皮肤型的鸡痘发生在患鸡无毛和少毛的皮肤上。感染鸡痘病毒会引起鸡生长缓慢,消瘦以及产蛋数量下降。鸡痘的产生是由于养殖户们不重视防疫疫苗的接种,从而导致散养鸡发生鸡痘病,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1 病原

鸡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是一种大型病毒,直径可达0.23~ 0.33微米。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加热至60℃,30分钟能杀死病毒,鸡痘病 毒对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即能杀灭。 冷冻干燥和50%甘油可长期保存活力。

2 鸡痘的流行特点

鸡痘往往会出现在各种各样的鸡群中,但是雏鸡的发病风险最高,发病季节一般集中在秋季,主要感染途径是皮肤,传播途径是一些吸血昆虫。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病,极易造成大面积感染。鸡受到感染的时候,体质量和产蛋量均会 降低,并且特别容易同时感染其他寄生虫病,进而导致鸡死亡。鸡痘对于雏鸡的威胁更大,因为雏鸡的抵抗力比较弱[1]。鸡痘的病原是鸡痘病毒,其属于禽痘类病毒,鸡痘病毒也是禽痘类病毒的代表。病症主要出现在鸡少毛或者无毛的皮肤上,或者是在口腔内及咽喉部位形成坏死性假膜。

3 散养鸡鸡痘的发病原因

散养鸡发生鸡痘的主要原因是疫苗接种工作落实不到位, 或者未接种疫苗。而且散养鸡生活地点不固定,当出现病鸡的时候不能对其进行隔离治疗,对于因病死亡的鸡也不能进行无公害处理,导致传染源进一步扩散[2]。此外,鸡舍的环境、 消毒工作、卫生条件也是直接诱发鸡痘的原因之一,鸡舍环境比较差、消毒工作不到位能够直接降低鸡群的抗病能力,而且在蚊虫多发的季节也不能有效进行灭虫工作,增加了病毒的传播途径。

4 临床症状

4.1 皮肤型

在病毒感染初期,病鸡体表的光滑部位可以看到大量的轻微的暗红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斑点迅速成长逐渐转变为颜色为灰白色的结痂状物。因感染进一步加深,痘疹体积逐渐增加,颜色变深,逐渐转变为黄色或者灰黄色。这些痘疹表面粗糙,一些痘疹甚至存在结节,其包块内部可以看到呈脂状的物质。随着病毒感染的进一步深入,病鸡全身出现痘疹,其痘疹数量明显增加,如果感染较为严重,在病鸡的头顶部位即可看到密集的痘疹,由于眼睑部位痘疹过于密集使雏鸡的采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果病鸡具备良好的机体抵抗力,在感染后1个月即可自行痊愈,但是其经济性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蛋鸡的产量明显减少,肉鸡增重逐渐停止。

4.2 黏膜型(白喉型)

黏膜型鸡痘又被称为鸡白喉。该病主要在雏鸡阶段发生,病变部位主要位于病鸡的咽喉部黏膜。病鸡口腔咽部黏膜上可以看到大量的痘疹,在发病初期痘疹的颜色一般为浅黄色,一旦发生继发感染,痘疹表面逐渐覆上呈白酪状很难剥落的的假膜,一些病鸡结膜以及鼻腔内部也会出现痘疹,病鸡常常因继发感染而导致大量脓性黏液的流出。

4.3 混合型

混合型病鸡在口腔、咽喉以及光滑皮肤表面均可以看到大量痘疹,其发病最为严重,同时死亡率最高。

5 病理变化

对病鸡进行剖检,可以看到其口腔以及喉部黏膜部位存在黄色假膜,肠壁明显水肿同时内部包含有粥样的内容物,眼睑部位存在黄色的干酪样物体,病鸡肾脏体积有所增加,其他脏器不存在明显的病变。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措施

首先,定期为未发病雏鸡以及育成鸡鸡痘免疫刺种。必须采取刺种方式进行免疫接种,在接种过程中严禁混合注射鸡痘苗以及新城疫Ⅰ系疫苗[3]。一些养殖户偏爱于将上述两种疫苗混合注射,片面的认为这样不仅省事,同时可以降低抓鸡次数,进而减少鸡群可能出现的应激。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新城疫Ⅰ系疫苗可以引起机体强烈的诱导作用使其产生大量的干扰素,这样会明显降低同时接种疫苗的免疫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免疫失败的发生[4]。这是一些养殖场鸡痘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必须给于其高度的重视。其次,对于没有免疫的鸡群,需要做好其待鸡消毒工作,定期对鸡群进行观察,一旦个体发病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5]。 6.2 治疗方法

对于未发病的健康鸡群,立即为其紧急接种5倍量的鸡痘疫苗。提高鸡群的免疫力,以免发生葡萄球菌的继发感染

[6]。每天采用消毒药物对鸡群带鸡消毒,在 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免疫间隔期为48h[3]。对于皮肤型鸡痘,首先用手将其痂皮剥落,接着采用浓度为0.2%的高锰酸钾溶液或者浓度为2%的双氧水对创面进行清洗。在消毒工作结束以后,将大蒜捣成泥同时将其涂抹于患面,其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但是由于大蒜具备较大的刺激性,因而这种方面并不适用于口腔以及眼结膜等部位。另外,也可以采用龙胆紫对创面进行清洗,在清洗工作结束以后,采用碘酊对皮肤进行涂擦。如果病鸡眼部存在病变,采用双氧水消毒后接着向眼部滴入氯霉素眼药水。对于白喉型鸡痘,小心将其假膜除去,接着用碘甘油对口腔内部进行涂擦并向其中喷入消毒药物。如果病鸡继发有传染性腺胃炎、葡萄球 菌病或者新城疫等,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还需对症用药[7]。与此同时,可以在病鸡饮水当中加入板蓝根以及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物以及定安卡那霉素等,这样可以实现继发感染 的有效预防。另外,中药方法对鸡痘也具备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将 90g 龙胆草、80g 野菊花、60g 板蓝根、50g 升麻、20g 甘草混合后研呈粉末,每只成鸡每天需要食入2g。将粉末均匀的拌入到病鸡的饲料当中,每天上午以 及下午集中为其喂服,连续服用 3-5 天即可痊愈。

7 小结

首先,绝大多数农村散养户很少为鸡群接种鸡痘疫苗,仅仅在发病时随意采用药物治疗,这样极容易导致误诊以及误治等问题的出现。因而,需要做好农村散养户的科技宣传工作,保证其采取科学的饲养措施。其次,在日常饲养过程中,需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定期驱除蚊蝇,对鸡舍周围的杂草进行有效清理,要保证鸡舍始终处于通风以及干燥的状态。此外,广大散养户以及兽医工作者需要对当前鸡痘的流行动态加强重视,及时对相关动态以及治疗措施进行通报,积极引导散养户使其提前做好各项预防措施。除鸡痘外,在秋冬季节一些其他疫病的发病率也明显提高,必须做好其相关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卫东. 冬春季节常见鸡病的诊断与治疗探讨[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 (1): 232.

[2] 李永彬. 鸡痘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症、病理变化及防控措施[J]. 现代畜牧科技, 2020,, (6): 145-146.

[3] 熊石权. 泸水市称杆乡鸡痘病的流行调查、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建议[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 (34): 138.

[4] 邹荣林, 李桂明, 杨瀚鑫. 散养鸡鸡痘的兽医诊断及治疗分析[J]. 江西农业, 2018, (22): 36.

[5] 赵洪妹. 农村散养鸡鸡痘的诊断与防治[J]. 当代畜牧, 2017, (11): 35-36.

[6] 白玉权. 浅谈农村散养鸡鸡痘防治[J]. 中国畜禽种业, 2018, 14(6): 9.

[7] 周昌松, 孙华忠, 秦天, 等. 农村散养鸡鸡痘的防治[J]. 养殖与饲料, 2018, (6):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