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软件能力建设与过程管理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军用软件能力建设与过程管理浅析

宋奖利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通过对实施军用软件过程管理遇到的问题及开展能力建设需求的全面分析,探讨了科研院所拓展软件能力建设的关键点和持续提升软件质量的途径,为不断深化装备软件质量意识和完善装备软件质量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软件过程管理


随着国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军用软件作为武器装备系统和自动化指挥系统神经中枢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软件对于装备功能的实现正在逾越硬件,面对不断趋向于智能化的信息化战场,软件被称为信息化“灵魂”亦不为过。使用软件过程管理的方法对软件全生命周期实施质量管控,最大程度的降低软件风险,保证软件产品质量、提高软件研发效率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的通用方法。

  1. 软件过程管控和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软件是一种独特的人脑智慧中逻辑思维产品,会受到非常大的人为因素干扰。相比于硬件,软件可视性差,很难制定具体的、量化的质量标准。于研制过程而言,软件易于修改,且难于充分验证,小改出大错的现象很容易发生;于管理而言,软件在自行复制、修改、使用的成本都低于硬件同等管理,管理难度很大。但与此同时,软件在军事领域里正越来越多的替代硬件的原有功能,并以其迅捷多变的优势,成为信息化战场的新宠儿。这就让我们无法忽视因为软件的失败而带来的越来越多的武器装备研制进度延误、研制经费超支、装备效能达不到要求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面临软件研制管理的困境,我国在充分借鉴了国际优秀实践的基础上于2008年发布了GJB5000A《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同时通过新增颁布或修订30余个有关软件的国军标来约束军用软件研制过程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军用软件研制能力建设要求方面,在2013年7月发布的GJB8000-2013《军用软件研制能力等级要求》中规定:军用软件研制能力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至五级,军用软件订购方在选择和确定军用软件研制单位时应根据其(拟)承担研制的军用软件的重要性和规模等因素确定其应达到的军用软件研制能力等级。多年来,伴随各研制单位的实施和管理经验的不断总结,新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标准也即将发布,期中对所以无论从软件研制本身的需要和外部政策法规的要求上看,采取软件过程管理显得意义非凡。

  1. 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特征

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是军用软件全生命周期中技术和管理活动的最佳实践的集合。这些实践按照实践域进行分类和分级,每个实践域包含一个或多个能力等级,每个等级设置目标,实践按等级进行划分。实践域与等级、等级与实践形成一对多的关系。等级的评定确定了一个组织在软件研制能力上达到的水平,也为组织提供过程改进的框架指导组织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改进组织过程,提高质量和过程绩效,提升顾客满意度。

目前模型共分为五级,一级为初始级,要求组织具备完成项目的基本能力,以通过GJB9001为依据的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准,无需单独评定;二级为规范级,要求组织已建立过程改进组织机构和过程规范,逐步积累组织资产,具备在同类项目中复制成功经验的能力;三级为全面级,要求组织按照组织标准过程,使用组织资产活动,具备在组织范围内复制成功经验的能力;四级为量化级,要求组织建立符合组织业务发展需要的质量和过程绩效量化目标,具备在组织范围内实施量化管理的能力;五级为卓越级,要求组织主动并预测性地优化和改进组织过程,具备应对复杂态势,自我完善,持续获得成功的能力。每一等级是实现下一个等级的基础,实现分级递进。组织过程改进是一个进化的过程,成熟度等级提升表示组织从一个相对确定的状态到另一个更好的状态。

模型从其管理作用上被分为组织管理类、项目管理类、工程类和支持类四类。组织管理类从,为各实践域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和条件保障,包含了领导作用、过程改进、资源保障等方面;项目管理类用于确保项目管理活动规范有效,涵盖了项目策划、项目监控、风险与机遇管理和外部供方管理等方面;工程类着重规范产品和服务的相关活动,包括论证、需求、设计、验证等方面;支持类用于提供支持保障,包括了配置管理、质量保证、测量与绩效管理等方面。

  1. 软件研制过程管理的新侧重点

  1. 突出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主要意为各级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并创造全员积极参与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于软件过程管理而言,明确各级领导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过程等方面的职责,使其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促进组织业务目标的实现同样重要。其主要活动包括:(1)高层领导应对软件过程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2)识别过程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中的组织环境及利益相关方需求和期望;

(3)制定与软件相关的组织级方针和业务目标,确保其与组织环境和发展战略相适应,并在组织内得到沟通、理解和应用;

(4)将软件过程管理要求融入组织业务过程中,避免实施脱节;

(5)确保提供所需的资源,建立并维护过程所需的组织机构和岗位的职责,以支撑过程实施与改进。

(6)各级领导应对组织过程实施情况开展验证,识别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7)通过激励措施促进各级人员积极参与,推动组织过程的实施与改进;

(8)基于数据和分析结果作出有助于组织业务目标实现的决策;

(9)确保组织的过程能力和人员能力满足组织需要。

  1. 管理活动的前伸和后延

  1. 将软件过程管理向前延伸至对研制项目的使命任务、技术方案及研制可行性等进行系统论证,并跟踪论证要求的落实。向后扩展至产品交付后,向用户提供持续稳定的产品和服务,最终满足顾客需求,增加顾客满意度。其主要开展的活动包括:

  2. 在武器装备系统研制立项综合论证的过程中,配合完成立项综合论证及研制总要求论证;

  3. 开展系统体系结构、技术体系结构、信息交换关系、主要技术途径、联试试验要求等方面的系统总方案分析和论证;

  4. 建立组织的论证环境和准则,促进论证效率提升;

  5. 依据顾客和产品运行维护需求,完整策划运行维护活动;

  6. 依据策划实施技术支持与服务活动及开展产品的升级与维护活动;

  7. 通过对运行维护数据进行分析,持续提升组织的运行维护能力,科学指导后续工作。

3.强调过程实施保障

软件过程管理应重视基础条件的管理,解决人员、培训、资源等保证问题,以维持有效和高效地实现目标的能力。其中主要开展的活动包括:

(1)为组织和项目过程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其中至少包括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物资资源和培训资源;

(2)形成过程规范,监督过程实施。形成过程规范以保持过程的持续改进,同时按照过程规范监督过程实施,客观评价过程的遵循性,并处理不符合项;

(3)识别、积累可用的过程资产,通过持续改进组织过程和过程资产来提高过程绩效。鼓励项目使用组织过程和过程资产来策划、管理、执行工作,以减少返工和成本,提高效率和有效性。

4.提升评审有效性

针对软件研制专业性较强的特征,通过与同行专家一起对选定的工作产品实施评审,识别并解决工作产品的问题,确保其满足指定需求。主要活动包括:

  1. 建立并维护同行评审规程和准则,明确同行评审的流程、方法以及工作开展原则;

  2. 充分开展同行评审策划、实施同行评审并记录评审的结果和数据;

  3. 分析评审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并解决问题直至跟踪闭环;

  4. 分析同行评审的数据,评价评审有效性。

  1. 结语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被国际软件界公认为软件工程学的指南,我国从2008年开始大规模推行军用软件的软件成熟度模型到2013年明确提出承制单位的评级要求,再到目前深入落实军用软件研制能力建立要求,都表明了军用装备的软件研制必须要走科学规范的软件过程管理之路。同时模型本身的侧重点也随着管理要求的进一步深入在不断深化。相信通过不断的工程实践、理论研究我们将会在软件过程管理水平上更上层楼。


参考文献:

[1]GJB5000B-2021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S].

[2]GJB5000A-2008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S].

[3]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

[4]GJB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