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与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依法治校与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设

张久杨

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 江西 南昌 330224

摘要:近些年来,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等高新科技在教育事业中普及应用,并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应用成效,为教育事业的整体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进一步实现了高校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高校加快了实现信息化安全管理的进程,但却缺少实现法制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故而需要加深法制化探索。
关键词:依法治校;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设
引言:所谓的“依法治校”,即为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学校建设、事务管理以及事业发展中进行具体应用并实践,是深入贯彻、绝对执行国家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最佳体现之一。除此之外,依法治校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及校园管理等各项事务的重要组成,推动了社会整体及高校发展的健康质量。由此可见,依法治校与安全管理存在莫大干系。

一、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设现状

(一)并不具备独立的安全法

高校安全管理发展至今,并不具备独立、专门的安全法律,以此高校在开展安全管理时是无法可依的,故而其安全管理的可行性与实效性遭到社会各层的质疑。高校安全管理自身具备独立的规律特征,区别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区别于公共安全、生产安全以及国家安全等管理工作,因此独立的安全管理法对于高校安全管理较重要。

(二)现存的管理法律效力低

既然安全管理在高校发展中存在多年,那么肯定存在与之相关的法律,但是通过近几年的观察,相关法规的法律效力并不高,导致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在现有的高校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中,管理工作的细则及暂行规定等形式非常明确,但内容、适用性等方面却总是以通知、意见或指示等形式出现,致使现存的高校安全管理法律效力较低[1]

二、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设目标

(一)规范化的安全管理建设

众所周知,高校的安全管理受到法制化建设的影响,逐渐提高了管理本身的规范性,提高了高校安全管理的效率及其质量。按照《教育法》规定,高校必须接受法律监督,严格按照章程自主管理,这也是高校实现自主发展、自主管理以及自我约束的基本依据。在行政机构与司法机关的审查下,高校开始逐渐规范自身的安全管理建设,突出依法管理。

(二)合法化的安全管理程序

法制化建设的真正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高校安全管理的规范性,二是提升高校安全管理的合法性与正当性。上述高校安全管理的规范性,另外,合法化的安全管理程序则包括一般性事务管理程序、案件调查程序以及对违法乱纪人员处罚程序等。较之规范化的管理建设,合法化的管理流程更加重要,安全管理的流程均与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直接联系[2]

三、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设措施

(一)持续优化既有的管理条例

高校中现存的管理制度与条例,基本上是依靠其他领域的管理制度与内容的拼凑,并不具备独立性。为了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各级政府应着重加强立法工作,修订完善高校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只有持续优化现存的高校安全管理条例,才能有效提高高校安全管理的实际效用,切实保障学生与教育工作者们的人身安全,稳定高校的创新发展效益。

一般情况下,高校安全管理相关法律的修订均有中国高教保卫学会负责,针对有关法律的效能与适用性展开调研,同时针对安全管理的原则、方针、政策以及手段等设计有关法律法规方案。从性质与目的上看,所有相关法律的目的与性质均是相同的,那就是帮助高校实现安全管理的法制化建设,为学生与教师创设一种依法办事、公平公正的环境。

(二)建设公正廉洁的管理团队

安保人员是高校安全管理活动的主要组成,因此安保人员必须充分掌握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科技的应用手段,同时也应具备公平公正、高尚廉洁的工作原则及品质。基于此,为了有效的完善高校安全管理制度,首先应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团队,积极培养安保人员的法律意识,提升安保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有效规避校园风险事件。

(三)健全完善现存的监督机制

为了有效预防高校安全管理中出现独断现象,必须健全完善既有的法律监督机制。众所周知,任何权力如果缺乏监督与约束,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专断与腐败,近年来国内很多电影及电视剧作品更是从直面与侧面点明了此主题。专断腐败的社会管理现象,对高校的安全管理影响极大,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持续完善高校现行的法律监督制度。

(四)创设依法办事的治校氛围

高校的安全管理若想有效落实,必须首先具备一个依法办事的治校氛围,如此一来,为其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推动了高校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学校创新的长效性。在开展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设中,务必摒弃传统的人治理念,坚决杜绝找熟人、走后门以及批条子等陋习,转而采用科学的宣传及教育手段,渗透法制化建设目的。

(五)提高安全管理的综合效能

现阶段,教育部门提倡科学管理,以学生作为管理核心与主体,为学生提供人性化、公正化以及高效化的管理服务,从而充分发挥出高校安全管理的综合效能。在提高安全管理综合效能的过程中,校方应首先处理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关系、严格执法与管理育人的关系、执行法律与执行政策的关系以及科学管理与优质服务的关系,为法制化建设提供依据[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安全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其正当化、合法化以及高效化是前提条件,而高效合法的安全管理必须以现有的相关法律作为依据,但我国缺乏有关的法律法规,致使众所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毫无章法,无法可依。由此可见,立法监督对于高校安全管理的法制化建设而言,起到决定性作用,必须增强相关的法律监督效能。

参考文献:

[1]任龙刚,王伟,刘峰,高奇. 基于平安校园建设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J]. 安全,2019,40(03):68-71.

[2]彭照华. 智慧安全管理——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安全管理新模式[J]. 法制与社会,2019(11):172-173.

[3]朱坤学. 校园安全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评《高校安全管理前瞻性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29(07):192.


作者简介:张久杨(1996.12-),男,汉族,福建宁德市人,本科,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保卫处治安科长,研究方向:高校安全管理、高校国防学生国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