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7
/ 2

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张兴胜

新乡黄河河务局长垣黄河河务局 河南新乡 453400

摘要: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已走上高速发展道路,生态护坡的技术设备和施工工艺都获得了长足进步。但相比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来说,我国生态护坡施工工艺仍存在明显不足,所以,我国需在引进国外先进施工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河道情况及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对生态护坡技术进行进一步创新,研发出更适合我国生态环境且独具特色的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根据我国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只有坚持采用多样化护坡形式,才能促进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1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概况

1.1生态护坡建设必要性

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稳定生态平衡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理念的普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而从长远来看,提高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建设水平也是稳定生态平衡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为体现生态护坡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促进作用,在生态护坡施工期间,施工材料,施工方案以及相关结构设计须严格遵循高质量标准,施工人员还需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实时监督及管理,满足施工方案中对生态护坡建设工程质量及标准的基本要求。

1.2生态护坡建设要点

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尤以水污染问题最为突出。自然酸雨,大量城市化排泄物以及农业化学残留物的存在都是导致水体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随着水污染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生态失衡情况愈发严重。为进一步控制水资源污染情况,生态护坡建设也应运而生。通过现代化生态护坡技术,污水治理,河流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管理及控制。

2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2.1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

为避免生态环境被破坏,在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须充分发挥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该技术的原理便是利用植物根系的庞大力量提升土壤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的概率。该技术还能改善河道边坡土壤状态,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而在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施工中,植物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选择植物时,首先需充分考虑施工当地的具体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根系较发达的原生植物。其次,还需详细分析不同种类植被是否适合在该区域内种植,根据不同植被的种植生长条件判断不同方案的可行性。此外,还应合理考量种植植物的成本投入,后期维护情况,与附近景观的搭配程度以及整体美观度情况等内容,在保证植物抵抗性的同时增加其多样性,丰富景观效果。最后,在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建设过程中,可在边坡上放置生态箱或生态带,并种植相关植被,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2土工材料生态护坡技术

土工材料生态护坡技术也是十分有效的生态护坡技术,这一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现场作业人员可以利用喷塑金属网和碎石型种植土壤,来优化和改善护坡结构,这一方式下所形成的生态护坡,具有更为良好的抗腐蚀特性,在河道上形成了复合种植基。土工材料生态护坡为河道周边植物创造了相对良好的生长环境,这一生态护坡技术的实用性非常突出,在很多的河道治理工程中都很常用,即使是水流非常大的河道中,这一生态护坡同样适用。河道生态护坡技术下,如果采用的是这一护坡技术,护坡与土工、草皮的更好结合,在河道上形成了土工格护坡和土工网垫护坡。相关材料的加工过程中,要首先保障原材料质量的合格性,将聚丙烯等基础材料与碎石充分结合起来,利用高分子材料结合网垫和种植型土壤,将草籽直接撒布其中,在河道上形成复合型种植基。根据网垫结构的实施流程,在多层网结构上通过热熔焊工艺,实现了不同网点之间的有效连接,构建了网状空间,对基土起到了加固作用。

2.3植物固土法的植被生态护坡技术

生态护坡技术的种类繁多,不同的生态护坡技术适用于不同的条件,且在河道治理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态护坡技术对治理河道、提升护坡稳固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植物固土法在很多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最为常用,主要的技术原理是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加固,根系的这一作用保障了氧气的顺利输送,有助于水土保持,优化了原有土壤性质。但植物固土法应用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要进行植被的选择,尽量根据水利工程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根系发达的植物,保障该类植物可以在河道护坡条件下保持最佳的生长态势。植物选择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应首先安排专人进行待栽区域土壤、气候等基础自然条件的考察,考虑植物抗抵抗力,并做好相应植物的搭配。

2.4人工种草护坡技术

人工种草护坡技术下,通过人工播撒草种的方式,在水利工程河道附近的坡体区域内种草,在这一护坡技术下,种植草类的选择非常关键,专业人员应尽量选用固土性能佳、根系发达的草类,解决河道周边的水土流失问题,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当然,在人工种草护坡技术下,还可以在河道附近进行天然草皮的铺设,直接通过平铺草皮,来改善河道坡体结构,但这一护坡技术更适合用在边坡坡度比较低缓的边坡中。生态护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喷播种草技术也非常有效,在利用这一技术进行草皮栽种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喷播区域材料配合比的科学设计,按照特定的标准将草籽和肥料等基础性材料充分搅拌均匀,利用专门的机械设备将这些喷播材料喷射到种植区域中。

2.5网格生态护坡技术

在网格型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需充分利用混凝土等施工材料,合理规划网格结构,有效开展生态护坡设计工作。同时,还可选取网格中间位置完成植被种植,进一步构建优化网格生态护坡模式,促进其综合效益的增长。相比其他生态护坡形式来说,网格生态护坡技术的使用价值更为突出,其适应性也相对较强。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网格型生态护坡施工技术难度较小,成果较明显且观赏价值显著,但其技术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网格型生态护坡的具体施工应立足于工程的基本需求,施工单位须充分考虑分析护坡项目建设的资金承受能力,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判断此项技术的适用性。以规模较大的排水灌区域为例,若资金充足,可首选网格型生态护坡办法,在保护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植被稳定性,促进生态平衡发展。

2.6自然原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在自然原型河道护坡施工过程中,首先需保证河道安全,并根据河道护坡施工的基本要求,充分应用能够适应河道生长的水生植物,优化施工设计结构。河道原有水生植物的应用有助于净化河道内污染物,增强河道净化能力。在选择植物品种时,可从植物环境适应性及净化功能方面出发,优先选择适应河道环境,净化功能较强的植物。这样不仅能美化河道,还能增强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其次,以自然原型河道为基础的生态护坡施工技术还能有效稳固堤岸。为进一步实现该技术对堤岸的稳固作用,施工人员在选择植物过程中,需尽量混搭配置乔木灌木,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置,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生长优势,增强堤岸稳固效果。同时,还需充分考虑植物的根系生长情况,根系较庞大的植物能充分降低水土流失概率,减少洪水侵蚀。

结语

如今,我国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日趋成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根据现场条件,综合选择生态护坡施工形式,生态护坡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优势也愈发凸显。随着生态护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应在实际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更多有效参考依据,促进工程施工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夏晓庆,陈莉,周营.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2):161-162.

[2]顾晓铭.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4):80-81.

[3]邓国发.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32):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