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7
/ 2

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探析

曹雪宏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人生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如何让幼儿尽快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学习中心的小学状态,是幼小衔接研究的重点话题之一。本文以幼儿园、小学及家庭“在过渡中求适应,在适应中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引导幼儿“提升适应”能力为核心观测点,探讨幼小衔接相关话题,以期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提升幼小衔接质量。

关键词: 幼小衔接;必要性;对策建议

一、幼小衔接的相关概念解析及发展现状分析

(一)幼小衔接

学者岳亚平认为:幼小衔接是存在于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指过渡期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以此使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得到保障,并奠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本文对幼小衔接的界定以此为基准。

(二)幼小衔接的发展现状分析

1.课程模式难以适应

幼儿园教育的课程模式主要以游戏方式呈现,教育知识相对简单,教师带给孩子的教学都会伴随着游戏进行,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进入小学后,教育教学任务逐步加重,课程模式容易导致孩子不能很好的适应小学生活,甚至部分孩子会出现厌学等一系列现象。

2.心理适应能力差

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部分家庭更关注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幼儿园就开始报各科知识的学习,透支了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导致孩子心理素质普遍较差。

3.教育机构资质不够

幼小衔接未受到相关教育部门的关注,未能有具体有效的政策。某些资质不够的教育机构,为了追逐经济效益在学校或幼儿园的附近,开设非法幼小衔接教育培训机构。但是课程设置与管理不到位,为将来的教育埋下了隐患。

二、幼小衔接的影响因素及必要性分析

(一)影响因素分析

1.幼儿园层面

幼儿在园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是教师极为重视的一面。进入小学后,儿童的行为习惯、人际关系、适应社会难度进一步加大,想要快速适应新环境,那么社会交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着孩子的专注力,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不到位,容易造成幼儿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出现多种问题。

2.家庭层面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需要家长激发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纠正不良习惯。家长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的不同的角色,因此做好幼小衔接离不开“家园合作”。部分家长教育较为传统、落后,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幼小衔接亦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必要性分析

1、有利于促进幼儿生活、学习适应能力

幼小衔接主要针对5-7岁的儿童,是孩子从心理、生理等方面,由幼儿转变成小学生的重要教育阶段。幼小衔接教育有利于家庭与幼儿园对幼儿的变化阶段、复杂情况及时做好准备,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提升教育效果和质量。可以通过适量的拼音、算术、英语等衔接课程,提前让幼儿接触到小学学习内容,在初步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学连续性提高幼儿今后的学习适应能力。

2.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受过学前教育的专业学习训练,但对幼小衔接工作缺乏全面认知,不甚了解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特点,不清楚需重点培养幼儿哪些基本能力,对幼儿教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的幼小衔接培训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专业水平。

3.有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引导家长重视幼小衔接,并参与到其中积极配合幼儿园活动,支持幼小衔接,融入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收获快乐、见证孩子成长,有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三、提升幼小衔接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教师层面

1.树立全面和谐的教育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

幼小衔接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最重要的是观念转变,引导教师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全面和谐的教育观既能保持幼儿的生态稳定,也能满足儿童的自身需求。从生活态度、情绪培养、适应能力来综合培养,为以后的学习带来终生的影响。通过树立全面和谐的教育理念,发现每个幼儿的独特,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2.增强教师教育素质,加强理论实践

教师具有专业水平,敏锐的观察力,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才可以正确的引导幼儿的学习生活。提高教师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可通过邀请专家到园进行幼小衔接讲座,把握住发展动向,明确目标。

(二)家庭层面

1.树立科学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的幼小衔接部分家庭认知依然有带矫正,老旧的教育理念依然存在。幼小衔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衔接的不仅仅是教育知识,更是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的养成、幼儿的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社会适应能力等。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家长数理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定科学的衔接目标。

2.多样化提升家长教育素养

幼儿园与小学达成共识,通过组织多种交流形式活动:家长开放日、家长园地等,提高幼儿家长素质教育。在活动中开展经验教学,宣传科学的幼小衔接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信息,引导家长们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做好幼儿的心里、生理、物质、学习、情感、安全和适应性等全方位准备。

(三)幼儿园与小学层面

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实施方针,引导幼儿园和小学共同探讨适宜的幼小衔接方案,履行管理职责,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注重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科研、合作、整合,实现幼小无缝衔接,

结语

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重要衔接。幼小衔接的工作是否合宜,直接影响孩子进入小学后的适应状态。我国现阶段的幼小衔接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需要提升的内容较多,笔者通过文献分析及实地调查从教师、家长、社会不同层面来探析幼小衔接发展现状,针对教育现状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对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王若溪.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19(35);39-41.

[2]孙明珠.当前幼小衔接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51.

作者简介:
曹雪宏(1992.8- )女,陕西宝鸡人,汉族,硕士研究生,云南工商学院学前教育系教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