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河道整治规划设计中如何融入生态理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6
/ 2

分析河道整治规划设计中如何融入生态理念


朱晓波


天津泰达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457


摘要:现阶段,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生活领域,都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探索绿色化、生态环保的发展道路。基于此,本文就河道整治规划设计中如何融入生态理念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生态理念;

1 河道整治的重要性概述

河道的种类众多,具备的功能也多种多样,不同的功能所发挥的作用具有较大差异性。基于此,在河道整治时应充分掌握河道的功能性。比如 :生态功能、亲水功能等,只有充分了解其功能,才能够对相关方面进行检测和考察,以便掌握河道功能是否受到影响,如果发现部分河道功能减弱,则需要对该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和了解产生此情况的原因,并具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措施。水利工程建设在给社会飞速发展带来巨大利益的时候,同时在影响着河道,尤其是生态平衡。从现在开始需要树立生态理念,河流河道的生态整治规划目的是在不再使河道产生自然环境危害的基础上,把生态化的理念融入到规划和设计河道的工作中。因此,本文就对整治和规划设计河道中的生态化的理念进行研究分析,为恢复河道生态系统提供可参考意见。自然而和谐的生态环境最重要的部分是生态平衡。水作为控制因素在生态环境中是尤为重要的,需要满足要求,那就是平衡的生态化理念。河流的生态平衡和水利建设工程之间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大范围的关注,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河道的生态系统,其中水利建设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生态理念。近几年来,对于重新修复和规划河道的设计中,将生态理念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甚至是全社会的认同。

2 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水利事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下,生态水利工程成为关键性的建设内容,要求在水利工程的各个环节都要融入生态理念,尤其是在河道规划设计中,要彻底突破传统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思路,从生态角度提高河道的生态效益,使得在水利工程保持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能够尽量减小对区域生态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2.1 保障工程的科学合理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下的水利工程重点强调的是水利工程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以通过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完善来辅助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难度大,因为要考虑水利与生态的融合,且融合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择最为经济、合理、生态的水利工程规划方案,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2.2 提升河流生物多样性原则

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实施中,一系列的施工作业开展给区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区域生物多样性难以保持,而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要尽量保持河流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利用各种生物的作用来改善和调节局部生态。如果在水利工程区域的空间异质性比较高,通过各种小生物的创造,就可以大大完善区域的生态系统。当前的城市发展中,人们对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关注度,环保意识的提升使得城市内一切生产生活活动开展时,都会优先从生态性的角度考虑问题[1]。河道作为水利工程中的一部分,传统的设计理念下,过于强调河道功能的实现,对河道的过度开发导致河道环境存在严重的破坏,难以维持原貌,生态水利概念出现以后,在河道规划设计中,应尽可能利用天然河道,来营造兼具多重功能的河道,保持河流生物多样性。

2.3 因地制宜

依据各地的情况制定适宜办法是河道在治理规划设计中应当遵守的原则,设计过程中,适宜建设的植被根应据当地的地形,气候及土壤进行选择。同时,建设其他功能性设施也应在当地选取需要的材料。进行河道整治设计工作时,对河道附近的生态环境、河流内的生态系统情况、河流中的生物和微生物进行研究考察。河道的现有形态,地形特点以及水位环境进行充分的分析,并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

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以持续良好地发展是河道的治理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河流中的自然属性也是生态系统一部分,应当遵从。和谐而统一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人口、环境和经济中融合的发展的实现,是建立在尽可能地研究河道的功能性设计。

3 生态护岸规划理念与实践

在整个河道整治规划中,护岸极为重要。如今河道治理已经在护岸方面有了多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方式均可适用于大范围。因此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护岸方案,尤其应当注意生态护岸方面。我国传统的生态护岸方式极为普通,以抛石、植被等方式为主,随着该方面的发展,如今生态护岸方式在充分丰富中。尤其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也被应用于该方面,如,目前受到关注的土壤固化剂,水利盆草技术等。同时该方面也可以将大量的水生植物种植,能够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1)应该做到全面地了解河道功能,并且针对不同的功能性,做好定位。因此,在开展河道的治理工作前,做好该河道功能性的定位是首要任务。河道治理工作要兼备最基础的防洪功能,还要考虑绿化、景观、生态等方面的功能。通常情况下对于以上的治理和整修河道工程,需要做到保田防洪为主,对城市中河道的防洪能力加以考虑,田园景致可以更大程度地体现人和大自然相处更加和谐的效果。在规定和划分城市河道的时候,尽量避免呈现出笔直的河道,应该按照河道天然形成的岸线下进行修建。河道设计的曲折,维持了河道自然岸线,会使其体现出美感,也利于水生物及鱼类的生长。(2)护岸形式可以结合当地的周边环境,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的护岸方式。在修建新的护岸时,在了解当地情况的基础上,做好人工鱼巢工作,给鱼类提供较好的生存环境。选择材料时,应做到在当地选取需要的材料、物尽其用。(3)生态规划是河道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按照当地社会发展的现状,根据人和大自然相处更加和谐的理念,对于治理和整修工作做到结合当地特点,突出本地特色,全面综合的规划和治理。河道恢复生态化必须通过强化整治,才能够有让生态环境功能和河流水质量改善的作用,从而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4)为了体现人和大自然相处更加和谐,体现河道设计的亲水性理念,在给人们享受的同时还要丰富人们自然生活。因此可以在河道两侧设计从陆地延伸到水面的平台、埠头等,设立脚踏船和码头等项目为人们提供游玩。为拉近人们和大自然的关系,满足人们对于水的体验,享受在城市始终跟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在建设河道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居民的休闲空间。(5)建设生态化的河道是一个需要多个部门同时协作的系统工程。为了充分加强并保证河道清洁,各地区应专门建立河道清草小组,以便将河边的植被垃圾和生活垃圾及时清扫。提高居民的素质,将日常生活中的垃圾集中处理,改变以往把生活垃圾扔到河流中的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治理工作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生态功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不仅关系到水利工程方面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的生态平衡状况。当今社会中,人们对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要求均有大幅度提升,因此相关部门人员应该做到自身对河道生态治理的工作有着明确而清晰的认识,并且从实际出发,寻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做好城市河道的生态化治理。

参考文献:

[1] 王荣宽.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J]. 河南科技,2020(22):179~181.

[2] 张艳艳.基于生态水利工程下河道规划设计的分析[J].城市建筑,2019(09):153~154.

[3] 刘嘉超.对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07):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