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强度现场施工检测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6
/ 2

建筑混凝土强度现场施工检测技术探讨

张伟翔

泗洪华晨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 江苏泗洪 223900

摘要:现阶段,为了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和强度不被破坏,无损检测法成为了首选。由于其设备便携、操作简单,工程上大多使用无损检测法来分析混凝土的主体结构,从而推定混凝土的强度值。下面本文就建筑混凝土强度现场施工检测技术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强度;施工检测;

1 建筑混凝土强度现场施工检测的含义

对现场施工技术自身而言,其并不是单纯的采用经验作业模式落实的,而是采用一些较先进的技术方法去实现综合处理,观察评估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项目设计要求,否则需要作出相关改进。纵观当下混凝土强度检测实况,不难发现其是基于多样化技术手段进行的,比如采用超声波、射线及成像技术等,通过检测强度分析混凝土的现实应用、拌和、配比及成型情况等,观察各项数据的改变情况,若强度检测结果和设计要求存在出入,则要采用相关补救措施,或再制作。大部分工况下,至少会采用两种现场施工检测技术去完成,一方面维护检测过程的健全性,另一方面使检测结果更加权威。

2 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要点分析

2.1 回弹法

回弹法是通过测定混凝土的表面硬度来推算其抗压强度,是混凝土抗压强度现场检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现行检测标准为《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 T23- 2011)。回弹法属于一种表面硬度法,其工作原理较为简单:将回弹仪垂直于混凝土的被测表面放置,用弹簧驱动重锤,通过弹力杆弹击混凝土表面,读取回弹高度。因为混凝土的表面硬度与它的抗压强度之间存在联系,同时混凝土的表面硬度与回弹高度也有比例关系,所以当我们得到混凝土的回弹高度之后,便可以得到其表面硬度,从而推定出它的抗压强度。

2.2 钻芯法

该项现场检测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钻芯机从混凝土内部抽取样本,而后在专门的仪器设施协助下定性检测试样,核算混凝土的强度值。在钻芯工作阶段,参与人员要事前设定钻芯的方位和深度,借此方式将钻芯设备对建筑构造形成的影响降至最低。从理论层面上分析,应将混凝土构造较简单或受结构应力偏小的部位作为钻芯取样的具体部位。钻芯阶段要加强直径指标的控制,最好是骨料粒直径的两倍,进而从基础环节保证试样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回弹法进行对比,钻芯法能进一步提升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的精准度,但可能对其内部构造完整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且钻芯法的局限性较高,采用该法仅能对部分混凝土进行抽检,若拓展钻芯处理的应用范畴,则会对建筑构造的安全性构成威胁,短缩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2.3 超声回弹综合法

鉴于回弹法和超声波法各自的缺点,超声回弹综合法将两者相结合,同时利用了混凝土表面硬度和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两个物理量来表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了参数的准确性。该方法现行使用的标准是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标准 CECS 02: 2005 和 CECS 21:2000 中指出,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衰减大小与混凝土质量、发射的超声波主频等有关,但是没有提出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我们知道,声速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也会受到混凝土内温度的影响。赵弘[1]等测试了三种强度的混凝土(C50、C40 和 C30)在不同温度(-10℃~30℃,每隔 5℃一个点)下的声速和波速,利用公式计算出超声波在不同温度下、不同强度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进而计算出超声波传播速度在同强度混凝土中相对于温度为 20℃时的修正系数。

2.4 超声脉冲法

超声波传播速度和混凝土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为使超声波加速传播,可以通过增强混凝土强度的方法去实现。故而,在实践中,检测人员可以通过检测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从而测求出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值。为使混凝土强度检出值的科学性有所保障,推荐超声脉冲法检测阶段将传播频率控制在20KHz~500KHz之间。并且对检测部位也提出一定要求,规定选用混凝土建筑结构的侧面,且各检测面的长、宽、高均要>20cm,各检测平面也要维持较好的清洁度与干燥度。

3 提升混凝土强度现场施工检测技术的策略

3.1 编制完善化的强度检测技术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施工方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建筑混凝土强度检测工作的必要性,该项工作运作情况也得到业内人员的高度重视,一定要秉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应用现场施工检测技术,规避出现明显的缺失问题。结合既往工作历程即现行的工作标准,笔者认为在采用现场施工检测技术阶段,一定要拟定完善的强度检测计划,在保证检测结果精确度的基础上,也不干扰正常的工程进度。首先,相关人员不可依照主观意愿盲目地检测建筑混凝土的强度,要分析到检测的目的性与混凝土构件自身状况,比如很多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对混凝土强度等级作出明确规划,于不同架构与施工区段,强度表现出差异性特征,故而要结合差异化的工作实况,合理应用现场施工检测技术。其次,综合多种因素预测检测方案的可行性,力争使检测工作一次完成,借此方式规避强度检测工作的复杂性。最后,针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结果,应及时将其反馈给上级部门,结合上级作出的新指示、新要求,于建筑施工现场内部作出相关干预,力争将外界因素对强度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客观性形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3.2 科学使用多种检测技术

在检测混凝土强度时,不应仅局限在使用单一技术方法,工作人员还需以辩证思维看待不同技术的优弊端,基于优势互补实现预期的检测目标。比如,回弹法操作过程简易,能够在较大范围中检测混凝土结构强度,但其在检测结果精确度方面不占优势。基于超声回弹法检测到的数值误差较小,在分布上也表现出均匀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提升。若建筑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在20~60MPa 区间内取值,那么与钻芯法相比较,超声回弹法检测到的误差值分布更具均匀性,精确度有所提升 ;若混凝土强度60~70MPa,则采用钻芯法检测获得的抗压强度值会更精确。这就预示着生产实践中,相关人员要秉持“灵活应用、综合比较”原则联合使用多种技术手段,确保混凝土强度检测过程便捷、快速的推进,维持与巩固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3.3 分批检测施工现场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构件浇筑、养护气候条件存在差异时,很可能引起混凝土的离散性偏大。若仅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去测评,则很可能造成混凝土工程建设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所以,一定要把有共同检测标准的混凝土项目规划为一个类别,而后基于相关检测标准与方法分别进行检测,比较实测结果和相应的检测标准。基于分批次检测与评价,能使检测结果的精确度有所保障,为混凝土工程现场施工提供一个全面、精确的反馈信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下,检测技术应用过程较为理想化,施工人员在多个方面均进行了优化处理,很多工作在推进阶段没有暴露出明显的不足。后续阶段,更应从思想上重视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工作,开发出一些更简便、有效的技术方法,立足于现场环境实际条件,进一步提升检测技术实施过程的可靠性,获得更多高精度信息,提升工作质效。

参考文献:

[1] 张建明,马锠臣.基于混凝土强度与断裂理论研究进展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14):150-152.

[2] 郭全生,肖建庄.回弹法检测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J]. 粉煤灰,2018,20(002):121-122.

[3] 刘军如,万能. 关于建筑混凝土钢筋锈蚀原因及检测分析[J]. 江西建材,2020,17(08):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