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技能型人才供求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6
/ 2

制造业企业技能型人才供求研究

李虎民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脚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这给制造业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制造业企业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因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存在着很大的供求问题,必须引起制造行业和制造企业的关注。本文就制造企业技能型人才的供求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希望为推动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技能型人才;供求研究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所以我国一直十分关注制造业的发展。技能型人才是推动制造业升级和转型的基础力量,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为此,相关的制造业企业必须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制造业朝着更加光明的道路发展前进。

一、制造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

(一)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

近年来随着制造行业的崛起和发展,对于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制造业的需求,很多制造业企业引进了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制造设备,所以制造企业的技能型人才应该具备所从事行业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每个制造行业的施工流程和施工要求标准,能够保障制造企业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食品制造行业技能型人才应该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例如营养学、人体机能学以及食品卫生学等等。技能型人才仅仅拥有专业理论知识还不能解决制造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因为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前进和发展,为了以不变应万变,企业人才应该具备学习能力,不断学习制造设备的先进技术和新的操作技巧,有效地促进制造业企业的发展[1]

(二)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

制造业是一项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行业,所以这就要求制造业的技能型人才必须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在日常企业的生产中能够准确地操作设备和机械,保障机械的正常运转。技能型人才是制造业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注重对技能型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使其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促进制造业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具有稳定的行业发展预期

企业人才要想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必须对行业发展有着明确的规划和发展预期,这样才能够在漫长的工作生涯中树立目标,朝着目标前进。制造业行业也是如此,技能型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应该具有稳定的行业发展预期,这样不仅可以督促技能型人才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避免工作产生的倦怠感,而且可以使制造业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提高制造业企业发展的效率和速度。

二、制造业企业人才发展的现状

(一)技能型人才整体供应不足,层次结构不合理

制造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制造业发展的状况直接决定了社会运行的状况,但是制造业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却存在技能型人才供应不足、层次不合理的问题。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从1978年至2004年,全国的制造业就业人员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也就说明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技能型人才缺乏,已经不能满足制造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数量的需求。另外,我国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的结构分布极不合理,我们国家有1.4亿的产业技术工人,其中有7000万人是技术人员,但是技能型人才却仅有245万人,而且我国很多制造企业的技能型人才呈现出老龄化的现象,部分企业还相继出现了将技能型人才提前退休、技术失传或者人才断档的问题,阻碍了制造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2]

(二)高校人才培养与制造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教书育人以及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但是高校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和学习,忽视了学科性质的不同以及培养目标的不同,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比如制造业行业,在企业发展中十分重视制造业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高校在发展中忽视学科的特点,盲目地给学生教授制造业的理论知识,这就使得高校的毕业生很难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据相关的制造业企业管理人员反映,在校毕业生进入制造业企业工作和学习,往往会进行一到三个月不等的技术培训,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投入,而且短时间的技术培训并不能高效地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制造业技能型人才流动性大

人才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制造业发展的情况,但是目前很多制造业企业技能型人才流动性大,这也成为制约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技能型人才流动大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制造业企业没有做好人才的基础保障工作,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给技能型人才的薪资与技能型人才所产出的企业经济效益不相匹配,使人才在企业中寒了心。其次,很多制造业企业城市已经过于饱和,所以面临战略转移的问题,技能型人才一般是就地招聘的,他们很难跟随企业一起搬迁,去到不同的城市工作发展,进而使制造业技能型人才流动很大。

三、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人才的引进

基于制造业企业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确保人才政策的有效落实,加强人才引进,弥补制造业人才匮乏的情况。在具体的工作中,政府应该出台并落实人才引进的基本政策,加大对人才引进工作的扶持力度,将竞争中心放在人才上,比如政府可以加大资金的投入,鼓励制造业技能型人才进入城市制造业企业发展,并给予及时的住房补贴和津贴,将人才留住。其次,企业应该给技能型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使技能型人才在企业中有上升的空间,并且能够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保障技能型人才可以为制造业企业长久的服务,促进我国制造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3]

(二)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

高校是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制造业企业要想提高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必须重视与高校的合作,使高校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技能型人才。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可以和高校签订技能型人才用人合同,实现技能型人才的“订单化”。高校教师可以根据制造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进行针对性教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工作的效果,而且还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制造业十分重视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此,企业还可以给高校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学生在实习中锻炼了应用能力,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做出调整,进而使自己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着重培养人才

为了解决制造业技能型人才不足且整体素质水平不高的问题,企业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首先,企业应该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讲解制造业行业发展的相关知识,丰富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的知识储备,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其次,企业应该组织技能应用大赛,鼓励技能型人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比赛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操作应用能力,而且在活动中可以发现自身的重大价值和工作意义,并且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督促自己不断努力学习,为制造业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4]

结语: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助推,我国一定要关注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状况,解决制造业企业发展中技能型人才不足的问题,加强人才引进,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加强校企合作,着重人才的培养,进而带动制造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彬,郑成功. 日本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特点与多元化模式[J]. 日本问题研究,2014,28(03):8-18.

[2]梅亚萍.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培养无锡地区制造业技能型人才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

[3]杨克. 中国制造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的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07):228-229.

[4]彭腾,阚小良. 论我国现阶段的高技能型人才紧缺[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