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解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6
/ 2

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解读

李向阳

莒南县望海楼国有林场 山东临沂 276600

摘要:我国的林业发展现在正处于一个较慢的阶段,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但由于森林资源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了当今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而加强对林业生态的建设才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本文根据林业发展现状,对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探究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关系

引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了质的提升,林业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许多企业致力于产业的开发,忽略了当今部分社会资源的匮乏现象,从而导致生态资源的流失。因此,在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应当重点加强生态建设,采取一定的措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好基础。

一、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出现矛盾的原因

1.1森林基础薄弱

20世纪末,我国拟定了六大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建设步入正轨,林业产业也迅速发展。尽管林业生态治理已经取得较好效果,但基于我国森林资源基础薄弱的问题,人均森林面积远远未达到标准要求。森林资源在我国分布不均,沿海、东北是森林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与之相比,西部地区森林较少,尽管近年来不断进行人工造林,但树种成活率不高,树木种类单一,有些树木还未长成就遭到砍伐。

1.2社会需求量大

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类对纸巾、筷子等需求量也在增加,作为生产原料的木材消耗量也随之提升。木材资源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很多森林遭到破坏,成片森林消失,土地沙化现象严重。

1.3多方发展不协调

一方面是供求关系不协调,消费者对林业产品需求量大。林业产业日生产量有限,而产品销量非常好,人们热衷木制品,导致消费需求上升。另一方面是生态与产业存在矛盾,生产需要在森林中提取大量资源,若采伐力度过大会造成树种灭绝,破坏生态平衡。树木生长缓慢,限制了林业企业生产量,不断开采导致森林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

二、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间的关系

2.1相互制约关系

在林业产业生产中,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投入及经济投入来获取利益,如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相比于生态效益来说,经济效益更具直观性,并且能够在短期内获取,这也是人们较为关注的工作重点。相比于经济效益来说,生态效益具有较强的长期性,虽然无法在短期内获取利益,但却能够在长期积累后形成较大的成效。然而人们经常忽视生态效益,影响了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

2.2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开展生态建设工作时,其整体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增强我国森林资源的覆盖率。第二,提高我国森林产业的质量。第三,充分发挥我国森林资源和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从客观角度来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推进无法离开森林资源。综合来看,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都需要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保障,无法脱离,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同点,也就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状态。

2.3辩证统一关系

林业产业发展的实质目的是经济效益,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目的是生态效益。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复杂程度最高的生态系统,具备较为完善的功能体系,所以在开展林业产业发展工作时,必然会以自然以及森林为基础,对其形成基本保护,然后通过先进技术以及先进理念的融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改善,应用发掘其内在潜力,强化其本身的价值,将其转化为可以直接应用的自然生产力。总体来说,在林业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其能够使其本身的经济效益与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生态效益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既能够加强本身的利益获取,也能够对森林资源形成生态保护。

三、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对策

3.1加强宣传力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对生态建设的认知和态度将会直接决定整体工作的建设质量。工作人员需要大力普及生态建设知识,促使其能够认识到这一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并能够主动参与到相关工作中,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稳定发展的状态。林业部门工作者需要全面贯彻生态理念,利用先进的技术及工作设备取代传统的方式,加强整体的产业发展实力。

3.2优化林业生产方式

应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原则,对生产方式进行及时更新和转变。政府部门也可以对相关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加大资金投入,鼓励社会群众积极参与到该项工作中,构建完整的林业保护体系。此外,不同地区的城市也应大力发展自身的优势,林业部门需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力度,构建完整的管理机制。国家相关部门应以实际的林业发展情况为基础,构建完整的法律法规,保证林业管理人员能够有针对性地落实管理工作,确保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3.3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通过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吸收社会力量来筹措基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加入林业产业的生态建设。同时要在信贷、税收等服务方面有一定的倾斜,对于一些重大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和贷款补贴等支持。此外,还可以提高地方公益林的补偿标准,鼓励各类投资转向林业生态建设等有关项目。

3.4突出重点,鼓励大工程推进大发展

第一,大力恢复森林植被,特别是对于沿海防护林、沙化地区保护林、黄土丘陵水土保持林等植被的建设。第二,继续展开“退耕还林”等活动。“三北”防护林等林业产业的生态建设,要切实提高建设水平,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第三,展开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对于一些城乡接合部,可以大力发展建设农业畜牧区、郊野公园、城市绿化带等,重视建设农田林网、农落绿化,构筑美丽乡村。

3.5加大科技投入

第一,重点开展植被恢复技术,开展困难造林技术,改进低质林。第二,综合考虑种群的生长规律,进行种群的选择和搭配,科学选择生态工程措施。第三,根据具体林地情况,进行林地的育种,重视森林防火、虫害防治。

3.6提升森林物种丰富度

增加树木种类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提升物种丰富度可分步进行,首先,对现有林业资源进行抚育管理。减少低产林,提高树木生长质量,防治病虫害尽量将年龄较长树木保留下来。其次,进行新林培育,实行承包责任制。让林业工作者分区域进行造林设计,可借助无性繁殖、幼林抚育等多种造林手段,突破传统林业技术限制。最后,根据气候选择合适物种。山脚适合种草地和树木搭配种植,高的地方树木必须选择耐寒冷植物,才能确保其在较低的外界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

3.7深化林业科技研究

利用先进技术完成树种选育、木材加工等多项工作,可提升材料利用率。重点应放在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上,加快树木生长速度,提升林果保险技术,研究新型储藏加工技术,将花草树木充分利用起来。最好能建立科技产业园,针对林业产业发展,研制针对性技术,提升后续加工质量,减少森林资源损耗。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高,林业产业的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收益,生态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它们之间除了矛盾关系之外也存在着依赖关系,所以根据现状在两者间作出适当的取舍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要积极促进社会的林业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关注生态资源的变化情况。国家在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力度,适当地投入更多资金在林业生产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发挥了较好的协调作用。另外,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人们也应该积极关注生态资源方面的问题,配合生态部门对林业企业起到监督提醒的作用,助力于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武洪威.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05):134+137.

[2]胡建硕.对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的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19(03):91.

[3]吕砚.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研究[J].民营科技,2018(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