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5
/ 2

初中历史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吕玉香

德保县城关镇第三初级中学 5337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才能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继承,从而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仅以学生兴趣为主,一味重视书本知识,缺乏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的认知,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效果难以提升,学生对历史教学的系统性、整体性缺乏足够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确保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初中历史教学的高效实施。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历史教学;渗透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作为一名中国人应具备一定文化自觉性,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确保现代知识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据此,初中教师应保持这一理念,引导学生理解并热爱传统历史文化。本文将分别从中华文化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对策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将中华优秀文化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同时也是中国历史的精神支撑。

(一)有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现阶段在历史教育改革中,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改革核心,可树立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的家国情怀一旦树立起来,便能从情感、态度及观念等方面体现其对历史的理解与认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使学生的民族精神得以强化。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的精神支撑

初中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可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使学生学会谦虚、仁爱、不断进取与开拓,这些优秀品质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精神的支撑,教师可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浮躁的心境变得更加安宁,从而洗涤学生的心灵,确保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历史发展角度上对教学目标合理制定,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深入学习,使民族凝聚力以及自信力得到增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及思想品质均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需对学生合理引导,严格按照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并根据学生的发展过程对自身思考的重点及方向合理调整。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对策

上述主要对初中历史教学中中华文化渗透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为确保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还应采取有效的渗透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品鉴与理解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知识实现师生共同交流、努力提升教师文化底蕴、延伸教材内容融入传统文化、组织历史课外实践渗透传统文化、对历史教学情境积极创设。

(一)师生共同品鉴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回顾五千年历史,我们发现文化和图腾是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历史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体会到古人的生活场景以及生活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着古人自己的个性思想,通过师生共同鉴赏便可理解文化背后的深厚内涵,对历史学习大有裨益。

(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知识,实现师生共同交流

历史知识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教师可对相关知识进行挖掘和分享。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积极引导,挖掘诸多文化宝藏,对文化知识全面思考。例如:教师在对文字演变这一课进行讲授时,对学生科学引导,对文字变化过程特点积极思考,通过举例对文字变化特点进行讲述。在古代教育家思想内容的学习中,通过阅读,学生可理解孔子的言论与思想,使其对文化存在敬畏之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对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深度挖掘,引导学生掌握更多传统历史精髓。

(三)努力提升教师文化底蕴

教师素质涉及诸多方面,为了确保初中历史教学有序开展,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一方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同时有一定的道德修养素质,最后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情操及精神品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历史角度出发,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学生正视历史,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教育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发展。

(四)对教材内容不断延伸融入

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尚未设置单独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也未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据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根据传统文化渗透特点以及教学要求,对授课体制进行科学制定,详细讲解,挖掘教材外的内容,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历史教材与中华传统文化本就属于同一领域的不同知识点,据此教师在知识讲述时,应确保知识的完整性与连贯性。

(五)组织历史课外实践,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历史资料收集能力以及信息提取能力得到提升,还能确保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

(六)对历史教学情境积极创设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情境积极创设,使传统文化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融入,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使传统文化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其次,教师还应对第二课堂积极拓展,引导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对历史剧进行编排,确保学生学习兴趣的全面提升,对教学效果积极改善。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教学方法,以实现渗透的目的。

三、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历史学科具有丰富的文化情怀与人文素养,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将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感悟向学生进行传授,以历史教材为基础,并对历史素材进行适当的延伸与拓展,使学生历史文化感知能力得以丰富,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历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确保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志强.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J].天津教育,2020(24):79-80.

[2]赵明文.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