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庆县名由来略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5
/ 2


崇庆县名由来略考

师倩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

崇州市在古时称为蜀州,是四川省成都市代管的县级市。北面与都江堰市相依、西北面与汶川县接壤、南面同新津区毗连、东面邻成都市温江区和双流区、西面与大邑县相连接。崇州市历史文化十分悠久,汉代称为蜀川,唐代称为蜀州,它的建制历史时间长达4300年左右,1994年撤崇庆县设崇州市。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县名由来略考:第一了解崇庆县基本情况;第二用大量原始文献论证崇庆置县;第二探析县名由来说。本文重点是考证崇庆置县及县名的由来。

关键字:崇庆县;崇庆置县;县名由来

一、崇庆县简介

崇庆县(现崇州市)位于美丽富饶的川西大平原上,东离成都40公里左右,位于天府之国的腹心地位。全市总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公里,平坝区占总面积52%左右,山区占总面积的43%左右,丘陵区占总面积的5%左右。总人口超过60余万人。崇州市管辖15个镇和15个乡。崇州市历史非常悠久,古时称为蜀州,其建制历史时间长达2200年左右,1994年撤崇庆县设崇州市。崇州市自古以来是繁荣富庶地,有“蜀中之蜀”、“蜀门重镇”的美称。“崇州市是南方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崇州市民俗专家施权新先生说:“汉初,由于重农抑商政策等众多原因,巴蜀百姓只能“窃出”(《史记》语),商贾们不可能大摇大摆去“西京”采购物品,只能够是偷偷摸摸的买,而一些普通商品如蜀布、邛杖等物,商贾不用去成都采购,江原(古代崇庆县—崇州市)本地就有,而江原县也是继成都之后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

二、崇庆置县

《崇庆县志》说:“崇庆县在夏、商、周三代属于古蜀部和蜀国”, 崇庆县地区为成都市附近的乡邑。公元前206年, 西汉王朝在蜀郡大江(金马河)以西和大邑苏场以北地区, 设立江原县, 这是崇州地区建县的正式开始。与成都证据确凿相比,崇庆县则显得有些扑朔迷离,置县始末传世文献阙载。最早明确记载崇庆立县的是班固《汉书》蜀郡条下, 叙述所属15县顺序:①成都②郫县③繁县④广都县⑤临邛⑥青衣⑦ 江原县……“江原,寿水首受江, 南至武阳入江。莽曰邛原”。可以看出在《汉书》中明确记载江原县。

唐初建置,晋原仍属于益州,并立唐隆于汉址,武氏就复南朝之制。《旧唐书·志第二十一·地理四》剑南道蜀州:“垂拱二年分益州四县置,天宝元年改为唐安郡,乾元元年复为蜀州也”。领县四:“晋原、青城、唐安、新津。”晋原、唐安各为南朝之江原,与汉之江原,分布东西,而新津、青城各居南北。以唐时名迹证之,唐时已然,即建蜀州时扩移城址,亡唐安又屡易名,《元和郡县图志》中的蜀州唐兴县云: “本存江原县地, 后魏于此立键为郡,开皇三年罢郡。又徙艾道县于此,大业二年废入新津县。武德元年于废州置唐隆县,属益州,垂拱二年割入蜀州。在《旧唐书》长寿二年为武隆先天元年以犯讳改为唐安,至德二年改为唐兴县。”又说“皂江经县东二里”,则县址已移于西岸,何时始迁无考。

宋之蜀州领四县,仍治晋原。开宝四年改唐兴为江原,复汉旧称。北境虽以青城属永康军,却有永康县。在《太平寰宇记》中的蜀州永康县:“广政十二年俐郭信等八乡,就横渠镇置征税院,至十六年升为永康县。”治今街子(崇州市街子古镇)乡北火烧坡。八乡之地,割自晋原青城二县。在《元丰九域志》中的青城县:“ 一十二乡, 陶坝味江棚市自江四镇,青城味江二茶场,有青城山、大江。”味江 (街子乡) 棚市 (三郎镇) 二镇即属永康。因此称为“蜀之蜀州”, 实领五县。南宋又升州为军、府,在《宋史·地理志》崇庆府:“本蜀州唐安郡,绍兴十四年以高宗潜藩升崇庆军,淳熙四年升府”。升军府事,宋人即有载录。在《夷坚志》中的蜀州紫气条:“崇宁三年, 成都人凌践诣闽告,蜀州新津县瑞应乡民程遇家葬父母,其坟山常有火光紫气。后二年光尧太上皇帝诞降,实始封蜀国公竟以潜藩升为崇庆军节度,遂应火光紫气之符。”在《玉照新志》卷一:“本朝诸帝以潜藩为军府,”主上尝封蜀国公,升蜀州为崇庆府。”今县名崇庆,自此开始。

元明清都称为崇庆州,元州治晋原,废江原永康,犹辖新津,明因之。清无属县,乾隆五十五年,川督孙士毅请于怀远镇设州同防守。民国改县废分州,以迄于今。在《蜀郡县古今通释》总述沿革云:“祟庆州管新津一县,蜀州也”。在《三国志》中云:“益州之地,仰给于蜀。”宋高宗人观元年封蜀国公,至绍兴乃升为崇庆降为州,国朝因之。汉曰:“江原,以江所由也”,有江源祠。莽曰邓原,以与临邓近也,滨文井江。晋日晋原,以有晋原山也, 即鹤鸣山。唐日唐安,以护安唐室也,近西巡时。今唐安为释,而江原为镇失。综录旧闻,略存故实。

另据民国《崇庆县志·舆地》山水篇误汉之江原于六朝治所云:“汉江原滨文井江, 宋江原滨皂江。”宋置江原,正复汉县之旧,故汉宋江原同在江原镇,详《太平寰宇记》蜀州江原县云:“本汉江原县( 中略 ),先天元年改为唐安,皇朝开宝四年改为江原。”乃承汉唐而设。《华阳国志·蜀志》之“江原县滨文井江”,本记晋县所在,断非汉县。常志郡县与两汉大异,万难以否代汉。县志于汉原郡县,亦未得其址。

三、崇庆县名由来

江原建县的初始当为公元前206年,是为汉高祖元年。据新《崇庆县志》记载: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建立汉朝,割金马河以西和今大邑苏场以北的地方建置江原县,于是崇州历史上便有了最早的行政区划。江原县自有其名后,经历了西汉、东汉、三国蜀汉、西晋、东晋、南北朝(宋、齐、梁、陈),直到南北朝西魏时置多融县废为止,其间长达740年。

也有人说,江原建县的初始为公元前316年,是为秦惠文王更元九年。

公元前316年,时为战国时期。秦国灭了巴蜀,在蜀地设置郡县,以原蜀王杜宇“移治郫邑”前的故都为基础筑城置江源县。当时江原县的治所就在今天的崇阳镇辖区内。从此崇州的历史上便有了“江原”的初名,算起来,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四、结论

崇州市位于成都平原地区,自古以来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有“蜀中之蜀”的称号。汉代开始建立县制。崇庆这个名字就这样叫了九百多年,1994年撤崇庆县设崇州市。因为与重庆同音,改名为崇州市,是县级市由成都代管。

参考文献:

  1. 《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汉)司马迁撰,1997

  2. 《汉书》[M].北京: 中华书局,(汉)班固撰,1962

  3. 《隋书·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唐)魏征撰,1997

  4. 《华阳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东晋)常璩撰,2008

  5. 《太平寰宇记》[M].北京:中华书局,(北宋)乐史,1997

  6. 《崇庆县志》[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四川省崇庆县志编纂委员会.1991

  7. 《崇庆县志编纂》[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张伯龄主编.1991

  8. 评新编《崇庆县志》[J].中国地方志,金达迈,1992

  9. 《崇庆县志》记事反思[J].中国地方志,张伯龄,1992

[10] 张伯龄.《崇庆县志得失论》出版[J].中国地方志,1992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