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2
/ 2

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分析

王京涛

顺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072250

摘要:文物建筑体现了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特征以及古建筑的历史风格,对于后人能够了解和传承文化历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想要做好文物建筑的技术分析以及保护修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深入研究,还有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才能获得一定的效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科学的指导中完善理论方法,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创新来推动我国文物建筑的持续建发展。

关键词: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技术分析

前言: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我们国家虽然在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技术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目前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保护修复文物建筑,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优质的修复保护技术,增强国际交流沟通,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创新和优化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技术,从而有效提高保护修复知识能力,提升文物古建保护修复的质量和整体水平。

一、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技术需遵循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严格遵守文物建筑保护修复的真实性原则,是能够顺利开展保护修复工作的前提条件。我们需要确保文物建筑的真实性,不光是要保障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真实性,还有就是需要保护文物建筑最原本的外观以及体型、相关历史信息的真实性,还需要保障建筑材料的真实性和其功能能够正常使用。这个原则同时也是对于保护修复是否具备合理性和其文物建筑价值的一个评定标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我们国家地域较广,文化特征也各不相同,而文物建筑又作为其文化发展的历史特征,对于历史文化特色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1]。因此,为了能够保障其真实性,应该结合当地文物建筑物的传统风俗以及地域特色,尊重其原有的文化精神需求,以确保能够在保留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完成保护修复技术。

(二)完整原则和安全原则的协调统一

要想确保古文物建筑的完整保存,就需要遵循其完整原则,不单单是建筑结构的完整,还需要确保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具备完整性。古文物建筑的建立年代久远,建筑外观以及内部结构受到一些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都会或多或少有着一些消磨或者损坏,因此,如果仅仅单一的依照完整性原则来完成保护和修复工作,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物力、人力以及财力的投入成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古文物建筑的艺术价值以及历史价值,所以应在保障其建筑安全的前提下,不浪费各方面的资源,从而有效延续古建筑的文化价值。

  1. 文物建筑保护修复的具体措施

(一)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修复方案

为了能使保护修复技术在古文物建筑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一是在工作之前需要对文物建筑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准确掌握文物的目前修缮情况以及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现场勘测和测量工作,对古文物建筑的真实残损情况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基于此,有针对性的制定保护修复方案,对文物建筑进行适当的修复工作[2]。二是需要积极主动的编写需要修复地方的文本情况。总结归纳好整体的修复方案,特别是修复的方案以前期的勘测和测量为基础,从而为后期修复提供指导方向。在编写过程中应该体现文物建筑保护的目标标准和基本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措施,以有效避免在后期修复中出现一些意外情况,造成最终的修复效果不理想,甚至于加重文物建筑的损耗程度。三是需要将修复方案全面落实到位,在修复实行中,需要不断的分析和研究,对前期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勘测到位的地方进一步补充完善,如果发现某些不协调因素,应该及时的调整和完善修复方案,以保障顺利完成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工作,并有效提升文物建筑的整体观赏水平。

(二)做好直接以及间接保护,全面落实到位

在对于文物建设的保护工作中可以具体分为直接保护与间接保护。直接保护相对来说能够降低各种因素对于文物建筑历史信息以及其真实价值等等方面的损坏,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保护方式就是防范加固。加固指的是用现代化的技术对于在建筑中的潜在隐患或是损坏区域通过增添构建的方式来进行加固支撑以及防护等等,有效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固性。在应用加固技术的同时,应该避免使建筑外观发生变化,加固中使用的材料以及构建应尽量放置在隐蔽的区域内,避免对建筑的外观和历史特征产生影响[3]。另外,需要对这些材料和构建的色彩和类型加以把控,使其能够和文物建筑的风格达成一致。间接保护指的是保持文物建筑的原本情况,不做任何措施。预防养护和定期检修是对于文物建筑最好的修复措施。具体来说就是准确检测文物建筑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做好其记录存档的工作,按照相关规范制度对文物建筑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合理控制古建文物类景点的游客量,将这些工作全面落实到位。比如在制定关于顺平县腰山王氏庄园建筑的保护修复方案中,由于其“北园”院房屋建筑毁改相对来说较为严重,保存完整度也比较差,所以在保护文物建筑以及不破坏整体风格的基础上,编制方案上确定了修缮的范围和位置,在图纸上做好隐蔽位置的设计补充,在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加强现场文物建筑的安全性,完全依照图纸完成修复工作。在对“南园”的修复工作中,因为南园之前进行过部分局部区域的修复工作,所以不需要重点修复,只需要小幅度的保养和修整即可。因此,在古建文物修复工作实施之前,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方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对于国家的历史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或者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那么很有可能会对文物建筑原本的历史特色或者其文化内涵带来不利的影响,严重的话还会直接对文物建设产生损坏或者毁灭,将会直接影响到文物建筑的整体建筑风格以及观赏美感。因此,需要务必重视其保护修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促进文物建筑能够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马蒙,刘维宁. 我国文物建筑受列车微振动影响研究现况及关键问题分析[J]. 噪声与振动控制,2019,39(04):1-6+69.

[2]邓君韬,柳翠. 文物保护法视野下的文物建筑保护与开发研究[J]. 古建园林技术,2018,(04):32-35+56.

[3]吕舟. 20世纪中国文物建筑保护思想的发展[J]. 建筑师,2018,(04):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