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舞蹈创作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岭南“杯花舞”为例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3

论述舞蹈创作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以岭南“杯花舞”为例子

洪亚娜

万宁市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 571500


摘要】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于社会发展而形成的,所以舞蹈艺术本身具有时代的烙印。根据社会、时代的不同人们的审美需求也有所差异,对于一部经典的舞蹈作品来说,艺术创作与社会时代气息是密不可分的。当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舞蹈,传入另一个民族和地区时,必然会相互影响,无论是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都会按照流传地区人民的传统艺术形式及欣赏习惯发展变化,并加以创新,经长时间的融合、发展,进而逐渐成熟、完善。因为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本文将从客家文化中的杯花舞入手,分析舞蹈艺术创作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岭南文化”;“杯花” ;“舞蹈创作”;“社会生活”;


一 、岭南地区杯花舞从何而来

()文化背景决定了杯花舞的风格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岭南文化作为原生性文化,主张务实、开放、兼容、创新。它的宗教是岭南文化的一大重要内容,历史上曾有过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传播,在中国宗教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杯花舞”属于其中道教的一个舞蹈作品。

杯花舞除了具有岭南文化以外,其另大一特点是客家山歌。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一支。由于客家人所处环境的原因,终日工作于山岭之间, 较为辛劳。又因旧时客家没有其他较为完备的民俗娱乐,使之平时抑制的情感不能获得适当的宣泄,而唱山歌正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所以一般男女对它都有共同的喜爱。客家人的性格,大都简朴耐劳,很少慵惰浮夸之态,保存着古代中原人的风气,这些都和客家山歌的产生有点关系,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社会背景和历史源流。客家山歌主要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流传于梅县、兴宁、五华、紫金、博罗等客家人聚居地。而“杯花舞”就是结合了客家山歌成为了这样一个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舞蹈[1]

(二)社会生活影响了杯花舞的形成

1.据了解,广东省非物质艺术遗产兴宁“杯花舞”起源于道教法事舞蹈,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兴宁道士以赶鬼驱邪,“安龙奉朝”等方式进行活动,只为生者求神祈福,不为死者亡灵修斋超度。道士在表演时是用五句板说唱的竹板进行击拍的。100多年前,道士朱官祥对“杯花舞”进行改革,以兴宁产的白色瓷质“伯公杯”代替竹板,成为独特的道教舞蹈的道具,一直沿用至今。“杯花舞”成为兴宁道教特有的舞蹈形式。做觋表演的杯花舞主要表现三个奶娘到茅山学法除妖的故事。舞蹈时舞者双手各持一对白色瓷质的伯公杯,两只杯子相互敲击着不同的节奏,边舞边唱,很有民间特色。之后凌佛桂从朱官祥处学到后一直沿用并流传至建国前。伯公杯也就成为独特的道教舞蹈“打杯花”的道具。民国时期,兴宁仍有从教人员30多人,道士凌佛桂师从邬丙粦、曾添胜、朱官祥等人,从事杯花舞表演,在舞杯节奏的变化、身段设计和舞步方面有了新的发展,杯花舞便逐步形成[2]

2. 杯花声声迎客来中“杯花舞”是一个边唱边跳的舞蹈,歌词中(客家妹子客情长,情甜甜冬蜜糖冬蜜糖,碑花桑桑迎客来,欢天喜地乐洋洋,乐洋洋。)表现出了客家人热情好客的特点,以客家山歌为题材,在歌词方面上加以提炼使之与舞蹈动作完美的配合,正迎合了有什么样的时代就出什么样的舞蹈,只有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体会生活,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生活的大量素材,并对它们有真正的切身体会和实践感受之后,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舞蹈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从生活到舞蹈作品,不是原封不动的搬到舞台上,而是要经过人们头脑加工制作出来的,生活中的动作虽然是丰富多彩,但这些动作还不是舞蹈,只是舞蹈动作的来源,还要在生活动作的基础上加工提炼发展出来,所以说舞蹈创作与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二、岭南杯花舞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杯花舞蹈的艺术创作源泉来自于社会生活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杯花舞是兴宁民间传统节目,它吸收了道士在表演时用五句板说唱的竹板击拍经过改革后以兴宁产的“伯公杯”代替竹板,美化了舞蹈创作的道具,也更说明了舞蹈创作是在社会生活的前提下而产生灵感的,舞蹈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点必须肯定。比如“杯花舞”,它整个作品的艺术特点都是围绕着“伯公杯”展开来创作,以杯子为主,摇,滚,甩,磨,转,敲击不同的节奏,使岭南文化的礼教,习俗等一些原生态的元素经过提炼、升华,让最能表现民族特征的舞蹈情绪化、形象化,让你能够一眼就能看出它所表达的东西,可以说舞蹈一但离开社会生活,它就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市场,所以说舞蹈的创作来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3]

()杯花舞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杯花舞”自改革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创新的脚步。在歌词方面,建国后起初以客家青年男女的劳动和爱情生活为主题,改编后的《明月照山乡》则反映客家人民欢乐生活为内容;舞曲方面情绪更为热烈,旋律更为欢快;它最具有的艺术特点就是在道具方面对“伯公杯”进行了改革,在“伯公杯”底部留一个小孔,用松紧带套住拇指和中指,表演时杯子不会掉下来,使杯花舞表演更加灵活,声音更清脆,富有技巧性;在短短几分钟里,通过一群年轻少女优美的山歌和悦耳的“伯公杯”及变化多样的队形,使人们在欢快跳跃的节奏中感受到客家人的好客情感浓厚,对待外来的客人总是以最好的东西来招待。让人们能真实的体会到客家人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在舞蹈动作方面更是用流畅的舞步,巧妙的构图,多变的节奏,大胆的创意,给人予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可以说社会生活给予了舞蹈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条件。舞蹈通过活生生的形象描绘,丰富多彩的内容,陶冶了人们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舞蹈的意义和内涵使艺术得到了升华, 激励了人们乐观进取的精神。在提高人们精神境界和审美能力方面发挥了应有的重要作用。无论古时候还是今天,舞蹈艺术都是从生活当中取材,生活又赋予艺术家的舞蹈创作灵感,创作出的舞蹈又能表现人们的情感,所以说舞蹈美化了社会生活。

三、社会生活与舞蹈创作之间的关系

()舞蹈创作素材来自于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舞蹈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不是有许多可供的素材吗?那不是源只是流。生活是源泉,是土壤,更是万紫千红,极尽妍态的舞蹈才能够存在。舞蹈创作受时代气息的制约,它必须服从于时代,根据美意时代人们的审美需要、生活理想、思想来进行创作。当然,有生活不一定等于舞蹈,因为生活只是基础,而舞蹈艺术家要融入生活,观察生活,熟悉生活的点点滴滴,对生活有一定的积累,深刻的体会,才能积累更多丰富的舞蹈素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打开感觉器官,就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感知周围世界,来吸收个个方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认识了所要表现的社会生活,有了切身感受之后,才能创造出成功的舞蹈作品。比如来自兴宁的“杯花舞”,它整个作品全部来自于兴宁的礼教,信仰,习俗的一些原生的素材,客家山歌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它的内容题材广泛,意境含蓄,善用比兴手法,语言朴素生动通俗,讲究押韵。以山歌为题材,表达了客家人热情好客的特点,而舞蹈中的“伯公杯”更是吸收了道士在表演时用五句板说唱的竹板击拍经过改革后的道具,正符合了舞蹈创作不是原搬不动的搬到舞台上,而是经过人们头脑加工,提炼,不断完善的发展出来。所以说这些优秀的舞蹈素材,都是来自于社会现实生活,要想创造出优秀的舞蹈作品,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生活,努力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认识到广大群众对舞蹈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新意,新颖的舞蹈作品出来[4]

()舞蹈艺术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

“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它和社会科学一样,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它们又都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生活。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反映,并且都要求反映生活的本质。但是,舞蹈艺术又有它不同于社会科学的地方,这区别在于它们是用不同的方式去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科学是抽象的概念反映生活,而舞蹈则是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形象性是舞蹈艺术区别于社会科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形象就是舞蹈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离开形象的描绘。没有了形象,艺术本身就不存在。舞蹈艺术除了要求具有形式美外,在内容的表达上也有个适度的问题。这就是舞蹈反映生活的规律。正确处理再现与表现、形似与神似的关系。舞蹈反映社会生活、塑造艺术形象,不是直白地再现生活的原貌,如实地模拟人物的活动和事件过程,而主要表现人物对于社会生活及其发展变化的情感反映。描绘在特定情景中人物内心的感情波澜和性格特征”[4]。在“杯花舞”这个作品里面,舞蹈反映了兴宁的少女通过甩动手中的伯公杯,轻盈灵巧的步伐,使人们在欢快跳跃的节奏中感受到兴宁人们发自内心的欢乐。虽然舞蹈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却能使你真正地认识到兴宁人生活的状况,她们大都简朴耐劳,很少慵惰浮夸之态,保存着古代中原人的风气。所以说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通过劳动而达到目的。所以舞蹈艺术本身不可避免地留有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间性。


结论: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舞蹈起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舞蹈。舞蹈不断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给予人们美的享受和健康的娱乐。它对丰富群众生活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不同时代、社会中人类各自的思想、信仰、生活和理想审美,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等社会作用。总之,舞蹈是人们的一种精神食粮。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和表现能力,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反映时代精神和具有中国风格的舞蹈精品。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由于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宗教的差异使舞蹈艺术具有了鲜明的地域特性,随着国家的统一,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频繁,舞蹈艺术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新时期的舞蹈必然会在不断交流中改进、提高、创新,通过舞蹈艺术时间性与空间性的相互关照,协调统一,使其更具艺术魅力

[4]


参考文献;

[1]梅县教育局;梅州客家文化;[DB/OL];[2011.7.19]http://www.gdmxjy.com/wygkcn_ShowArticle.asp?EC_ArticleID=3897

[2]梅县教育局;梅州兴宁杯花舞;以特色成就生命.;[N]《梅州日报》;2010.5.16

[3]中国新闻网;岭南写真:历久弥新的百年“杯花舞”;[DB/OL]; [2011.8.28] http://www.chinanews.com/qxcz/2011/08-28/3288443.shtml

[4]孙祯意、吴则斌;浅谈舞蹈创作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C];中州期刊联盟;[2012.1.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