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策略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策略与研究

李娜

隆林各族自治县革步乡中心小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语文科目当中的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厘清阅读的思路,进而理解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传统的语文课堂当中,学生特别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懂得如何变通,学到手的知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忘。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则为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机会,它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帮助教师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本文针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作用、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策略进行分析与论述,文章仅供参考。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导图、分析探究

引言

思维导图可以将人脑的分析方式具体化。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应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在学习当中快速树立文章当中的基本知识和情感的变化。情感变化越明显的文章,思维导图的作用效果也就越强。思维导图当中,还可以使用文字、色彩、形状等来表达。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期间放大思维导图的优势,弥补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不足,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质量。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在接触任何事物时,如果有了兴趣的加持,会让学生对事物更加投入,进而产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传统课堂当中,教师总是将繁杂的知识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是否能够全盘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因此,为了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需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才能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而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可以简化课堂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创建关键词和主要思想的陈列图,可利用颜色、符号以及线条进行分类。一方面可以加深阅读印象,更好地所阅读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内化,另一方面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更加轻松地完成阅读任务。

(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较重的时期,也是学生三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当中一定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学习特点。同时,学生由于家庭教育或者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为此,教师要做好因材施教,而不是采用过于统一的模式化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才能够让学生成长为具备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才。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利用好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形成有差异性的思维导图,改变学生对阅读教学的态度。由此可见,思维导图的应用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策略探究

(一)关注学生阅读体验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给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即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当中的主角,教师则需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具体而言,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思考的时间,思考的过程当中充分利用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指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将阅读材料当中的各个部分进行有效的联系和构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具体而言,在课堂当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学生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当中,结合自己的阅读情况,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学生绘图期间,教师需要在班级巡视,给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同,侧重点不同,思维导图的绘制也有一定的差异。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期间,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所感所想,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思维导图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

(二)优化学生阅读方法

语文阅读所涉及到的内容和知识较多,如果在学习初期,学生对阅读课堂不感兴趣,会对过多的文字堆砌产生厌烦的心理和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放弃语文这一科目。因此,教师需要优化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将冗长复杂的阅读内容转换为简单明了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对简洁的文字进行梳理,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以《桂花雨》的阅读教学为例,在课堂当中,教师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前,为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提炼文章当中的重点与难点,例如作者记忆当中的桂花的香气、作用、回忆等要素,在学生阅读之前,在脑海当中对桂花有了具体的印象,再阅读课文的时候会加入自己对桂花雨的思考,充分想象下着桂花雨的场景,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课堂后期,教师也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外的拓展,让学生谈一谈自己与桂花相关的生活经验和对桂花雨的感受,升华一下课堂的主题。

(三)共同绘制思维导图,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课堂当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快速地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从整体上了解文章内容,提升阅读效率。具体而言,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知识积累和内容的感悟,以此获得更多的知识与经验,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课堂当中,经过简单的介绍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某一话题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与教师同步绘制思维导图,结束之后对比教师与学生思维导图的差异性并分析优缺点。在绘制期间,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可以提升其思维能力,且可以实现独立的思考和理解。在文章赏析完毕之后,学生再次绘制思维导图,比对与之前思维导图的差异。由此可见,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文章的结构并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的阅读教学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掌握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思维导图当中的各种有趣元素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从不同的方向为学生展示语文阅读的方法。在此期间,可以通过关注学生阅读体验、优化学生阅读方法、共同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并提升阅读的有效性,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肖.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2]吴琦.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3]边会艳.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