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途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建筑工程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途径研究

李月

21142119890503****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建筑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为了更好地推动城市化进程,建筑工程数量也日益增多。现阶段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水平较低,在施工各个阶段容易发生不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影响建筑工程后期建成质量,甚至一些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还会导致建筑工程引发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更需要对施工质量加强重视,加大管理力度,针对质量问题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为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基础保障,最终切实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施工;应用途径;研究

引言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的施工技术,能够提高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在实践分析过程中,应结合建筑工程建设的内容,科学采取高效的施工技术,不断优化施工方式,进一步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以及施工质量提高奠定基础。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阐述

  1. 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地基部分的施工是整个项目工程的重要内容。当前施工项目多以高层为主,低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减少。针对地基的设计,通常使用的是桩体承力的方法,同时需设计人员依据具体的工程用途等选择适合的桩体。就高层建筑而言,其重量较大。因此,所需承担的负重也更高,这便需选择钻孔灌注桩来完成地基。实施桩体建设的主要工程为压实土层、灌浆和回填三个环节。由于部分土层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含水量较大。因此,需采取一定的防渗措施,从而降低土层水分对桩体强度的负面影响。在完成上述过程时,需对施工现场的各类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掌握降水量和土壤中的含水情况。此后实施桩体建设时便需准确定位,以此保证桩体所具有的承受力在规定的范围。此外,地下室的设计也是该环节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地下室设计工作与桩体建设具有较大差异,在建设初期需全面清理腐殖土壤,将其作为基础采取各类防渗措施,以保证地下室建设严格按照设计实施。

  1.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强度问题: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管控力度,在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专业的强度检测,并提供正确可靠的配比实验报告,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验报告和相关要求进行混凝土配比和混凝土拌制。另外,在投料过程中为了确保量准确,应在投料前对相关计量用具进行检查选择,保证计量工具计量准确。收缩裂缝问题: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对水泥材料加强重视,可选择水热化效果较低的水泥,施工人员还应根据施工要求合理加入减水剂、缓凝剂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浇筑方法、浇筑时间、浇筑机械设备等方面加强管理,以及在后期振捣过程中也需要控制好振捣次数、频率等条件。通常情况下应选择分层浇筑方式,以及后续使用浇水覆膜手段进行养护。

  1. 钢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对于任何建筑来讲,钢结构都是关键因素,即钢结构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能够在各类建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钢结构的设计和实施可作为该项技术的重点,且难度也较高,因此实施钢结构工程时需侧重注意下述内容:第一,选择和处理钢材。选择钢材时,需明确其长度和横截面等参数信息,此外在施工期间,也需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逐项推进,提升钢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保证钢结构的功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从对钢结构的处理方面看,主要内容为防锈处理。如涂抹防锈漆等均可作为应用率较高的防锈措施。此外还需结合钢结构的背景加装防火材料,从而提升钢结构在火灾情况下仍然能够具有良好的性能。第二,节点设计。在对钢结构进行设计规划时,需格外关注刚性节点设计。从施工的过程来讲,需格外关注节点的强度指标,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强度指标高于被连接件的强度。部分需借助螺栓来连接节点,同时需密切关注螺栓的紧密度,保证其强度达到设计的标准要求。

二、建筑施工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严格的员工管理

在建筑施工中由于人员比较复杂,所以在管理控制施工技术的时候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施工单位能够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能够做到严格的控制管理。如果不能够充分做到管理每一个员工,就很可能从疏忽的那个员工中出现错误,也有可能导致出现一系列的错误。所以,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就需要有合格的工作人员,所以企业也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这样才能让员工更好地对施工技术进行控制和管理。

  1.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机制是从故障制度方面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行为形成约束,以便保证施工进程不受影响,并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而且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普遍存在施工周期长、施工规模较大、施工技术应用复杂、设计部门较多等现象,如果缺乏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机制就有可能导致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隐患。但是就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现状来看,施工技术管理机制方面并不完善,不少施工人员在技术应用上不仅没有明确的分工,而且技术应用水平不一,往往存在不少施工问题,甚至出现施工问题时找不到负责人进行处理,这正是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的。

三、优化施工技术管理控制的具体措施

  1. 加强材料设备质量管控,积极引进新技术

一方面需要对采购环节、入场验收环节、施工环节等环节加强质量管控,确保材料设备的性能符合要求、质量达标。比如在采购环节,应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结合施工成本、材料价格以及绿色施工要求等条件,选择性能好、污染小、价格合适的材料。在入场验收环节,需要对材料的三证及外观质量进行验收检查。在施工环节,对相关材料需先进行试验检测,对机械设备需先检查开关等,保证各项条件安全,才能进行项目施工。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新技术的引进力度,例如,利用BIM技术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等工程各个阶段进行有效干预,协助管理人员更好地管控施工全过程,或应用远程监管系统等技术软件对工程施工进行管理,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

  1. 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技术水平

管理人员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主要是起到管理作用,其本身具备的管理水平、职业素养等,也会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因此,应注重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一是要求建筑单位能够聘请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管理人员,注意因材而用因人而用,从而提升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水平,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以便确保投资建筑工程的切身利益不损害;二是要加强对管理人员责任心的管理,要进一步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管理范围、工作权限等各方面,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遵循有功则赏,有过则罚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

  1. 加强和施工技术管理控制施工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

在实际施工技术管理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的管理控制组织避免不了与施工人员进行接触交流,如何有效地和他们沟通是进行自己工作的保障。因为文化程度的不同,所以交流起来会有一些困难。但是,施工技术的管理控制组织一定要拥有足够的信心进行交流,出现了问题要及时解决。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发生,没有什么事情是协商不能解决的,所以要加强和施工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这样有利于自己工作的进行,也能够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并且施工技术管理控制质量也有了提高。

四、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技术得到高速发展,对于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前进,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极大的提高整个行业的社会劳动生产效率,增强综合竞争优势。目前,建筑工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着一定障碍,因此,一定要明确未来发展方向,预估形势,找准途径,推动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洪飞.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与创新[J].陶瓷,2021(01):110-111.

[2]黄佳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J].四川水泥,2021(01):341-342.

[3]唐细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2):211-212.

[4]褚洪俊,郑成锟,黄技泓.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30):152+161.

[5]王亚琳,郑成.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决策探索(中),20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