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工科下《工程经济》课程考核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基于 新工科下《工程经济》课程考核改革研究

符庆

江西工程学院 江西新余 338000

摘要:新工程对创新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要求。在《工程经济》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数学内容设计和创新能力测评体系,教师可以满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经济;创新能力;

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中,提出了“新工程”的概念。这个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大力倡导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根据当前社会人才需求方向,开设和发展新的工科专业。通过“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因此,在新工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及时体现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

1.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教师会不自觉地追求“短、平、快”的三优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产生效果。他们会选择自己熟练的课程内容来授课。当某个工程项目有多种解决方案时,他们会选择“三有”教学模式,教师会不自觉地帮助学生找到最短的路,认为帮助学生避免走弯路,并认为这是创新。所以老师会把这样的学生定义为最好的:时间短,思维在老师的限制范围内,甚至复制老师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会受到抑制,培养创新能力所需的好奇心和探索性也会受到无情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上也存在着尴尬的困境。一些学生在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面非常热情和活跃。他们愿意参与、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一旦有了新的发现,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而其他人则习惯于安于现状,在他们看来,只有考试的内容是有用的,其他的东西是无关的,高高在上的,在课程评价方法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是以平时的出勤率来评价的,课堂表现和最终评估结果。在课程学习中,对问题的解决会促使学生选择一种简单快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错误率,但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不去寻找多渠道的解决方案,反而会增加惯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降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容改革。

结合目前“新工科的人才需求,剖析目前工程经济课程内容在新工科背景下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结合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在课程内容中解决问题时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打破第一意识,发掘问题更多的可能性。将课程内容和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需求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内容的选择过程中,替代目前老师对所有的学生选择同样的学习内容,避免老师们仅选择自己熟练地课程内容来教学,从而规避了自己不熟悉但是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极其重要的内容。因为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大多是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所以他们在学习中不会觉得枯燥不会为了学习而学习,他们会更乐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寻找为什么来发掘更多的可能性。

(2)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来解决课时不够的尴尬。

1.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教师会不自觉地追求“短、平、快”的三优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产生效果。他们会选择自己熟练的课程内容来授课。当某个工程项目有多种解决方案时,他们会选择“三有”教学模式,教师会不自觉地帮助学生找到最短的路,认为帮助学生避免走弯路,并认为这是创新。所以老师会把这样的学生定义为最好的:时间短,思维在老师的限制范围内,甚至复制老师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会受到抑制,培养创新能力所需的好奇心和探索性也会受到无情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上也存在着尴尬的困境。一些学生在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面非常热情和活跃。他们愿意参与、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一旦有了新的发现,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而其他人则习惯于安于现状,在他们看来,只有考试的内容是有用的,其他的东西是无关的,高高在上的,在课程评价方法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是以平时的出勤率来评价的,课堂表现和最终评估结果。课后,学生通过完成在线课程总结作业,完成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同时,它还可以扩展他们感兴趣的知识。这种延伸可以跨越不同的课程甚至学科,但会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整合和综合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3)努力塑造学生的自我肯定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相信,在自己的课程学习中,创新能力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无处不在地不断挑战自己的个人局限,突破自我,建立自信。学生在学习中,有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学习环境(周围的学生、老师、社会认可度等)和自身。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层次上考虑学生的发展领域,而不是全盘考虑。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我们需要合理的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我效能感,从而树立自信,积极面对学习内容,积极处理曾经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例如,在教学内容的知识单元上,可以分为基础学习内容和知识发展领域。而基本的学习内容,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完成学习任务,少数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完成任务。在这个知识块中,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我效能感。

2.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的效果与学生学的效果的测量,同时,也可以发现二者存在的问题。目前传统的考核机制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对教学效果有很好的保障作用。所以除继续沿用目前的传统的考核方式课堂表现+出勤+作业+实践+期末考试成绩)外,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测量和评价体系。通过线上教学的讨论区发布任务,限定提交任务的最终时间,这个时间过程需要给学生们充足的查找资料时间、思考时间、验证时间。根据同学们的回帖内容在传统的考试成绩构成中加一项创新成绩。

在新工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通过一门课程。工程经济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创新能力的测量与评价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高创新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1]杨青莹.“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经济》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9(30):96+98.

[2]张珂,马闯,张肖静,杜京京,金宝丹,庞龙.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研究[J].河南化工,2021,38(0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