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吉林电力(电科院电源)共产党员服务队:有求必应暖人心,志愿服务为民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30
/ 2

国家电网吉林电力(电科院电源)共产党员服务队:有求必应暖人心,志愿服务为民生

王畅 郭庆楠 候国梅

国网吉林电科院 吉林省 长春市 130012

摘要:国家电网吉林电力(电科院电源)共产党员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用暖人心服务架起连心桥,以保民生、惠民生、利民生为切入点,用零距离服务画出同心圆。在防疫保电、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科技攻关等急难险重中,锤炼党性,践行初心使命,让“共产党员服务队”旗帜高高飘扬在一线。

关键词:服务队 民生 疫情 保热 扶贫 创新

“‘双碳’目标将指引吉林省电力行业的发展方向,面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火电企业需开展全方位的技术转型。为此,我们攻关的‘卡脖子’技术,能增强火电机组的网源协调与应急能力,做到需要时刻转得稳、关键时刻靠得住、危急时刻顶得上。”5月17日,国家电网吉林电力(电科院电源)共产党员服务队核心成员孙首珩在 2021年科研项目需求汇报会上自信满满地说。

国家电网吉林电力(电科院电源)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于2015年3月,现有队员30人,汇集汽机、化学、金属等7个专业。成立6年来,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累计完成全省异常停机评价245次、送出新能源技术监督服务172次、攻关各级科技项目41项。他们坚持有呼必应、有难必帮,在抗击疫情保民生、脱贫攻坚惠民生、科技创新利民生中架起了连心桥、画出了同心圆,让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旗帜高高飘扬在白山黑水间。

急难险重,他们冲锋一线

吉林省冬季高寒,供热期长达半年,火电机组承载着90%的供热需求,机组偶尔会“生病偷懒”。该院共产党员服务队发挥专业优势,不分昼夜提供保电保热技术服务,开展异常停机评价,诊断机组故障原因,保障着全省温暖度冬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疫情期间,他们更是不惧艰险,冲锋在前。

2020年2月10日凌晨,长春市某大型供热电厂完成检修的3号机组开始启动,当机组升至1000转/分时,各瓦振动迅速爬升,转速降回500转/分。再经多次启动,振动依然纠缠着机组,毫无减弱的迹象,现场气氛凝重起来。

2月10日17时21分,电厂紧急向该院寻求技术支援。此时保供热就是最大的民生,共产党员服务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紧急集结7人“党员+专家”工作组。但服务队的汽机专家按照疫情防护要求,需居家隔离14天,无法到达现场。机组检修记录、运行参数、振动数据、图片等资料,只能通过远程通讯、电话、邮件连续不断传递到专家手中,其他队员们分秒必争,连夜分析资料,了解故障特征,研判故障原因。

2月11日8时,通过近3个小时的网络会诊,形成了初步处理意见,一系列创新的想法将从酝酿中验证到现实。队员们马不停蹄赶往现场,指导现场操作人员再次启动冲转。启动参数重新调整、启动速率实时变更、轴封供汽温度控制稳定…,凭借队员们多年的专业经验,整个操作过程复杂繁密却有条不紊。最终,历经24小时紧急状态后的3号机组于11日17时15分正式冲转成功、并网运行。

这只是该院共产党员服务队战疫情、保民生的一个缩影,疫情期间他们共完成4次异常停机评价和43个化学样品、355项参数检测,全力以赴保障全省居民家中暖流涌动。

技术扶贫,他们主动担当

“扶贫光伏电站建成后,帮助我们增加了收入,但我们日常运维人员专业水平只能处理低压端的普通故障,对其他专业出现的故障和隐患,并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来及时处理…”在该院技术监督服务回访中,白城大安百强光伏电站工作人员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了解技术服务需求后,该院建立党委、党支部、党员三级任务清单,针对扶贫项目挂号督办,确保省内32家光伏电站技术监督服务具体措施责任明确、推进有力。为此,党员服务队全面实施“党建+技术扶贫”专项行动,以“光伏发电单元专业”为核心,划分党员责任区,着手确立绝缘、继电保护、化学、电能质量、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服务工作重点,在各项监督关键节点及时、准确发现问题,提出处理方法和整改措施。

2020年7月16日,该院共产党员服务队到长春农安望龙光伏扶贫电站开展技术监督服务,队员们逐项核对、逐个器件排查安全隐患,发现1号变压器第四组散热器片存在漏油现象,极易引发大面积事故。经过多次探讨,队员们给出了最优的解决方案,估算共可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230万元。

自脱贫攻坚任务开展以来,该院共产党员服务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专家优势,共完成7家扶贫光伏电站技术监督服务,提出涵盖光伏现场发电系统的多项设备或部件、试验报告、管理运行资料等问题隐患130余项,给予合理化建议40余条,解决光伏电站运行技术难题10余项,实现科学技术精准扶贫,惠及民生。

追风逐日,他们锐意进取

在享誉“白鹤之乡”的白城,风机叶片随风摆动,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今年,吉林省启动“陆上三峡”工程,新能源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为了实现新能源高效利用,该院共产党员服务队加快源网荷储技术攻关,推进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全面提升电网调节能力。

“只有解决电网深度调峰难题,增加新能源的‘上网’空间,才能促进更多的新能源消纳”、“咱们研发的机组灵活性改造技术参与了电网调峰,但机组深度调峰能力与运行效率以及灵活性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冬季供暖期,电网低谷调峰需求极大,但热电机组受最小技术出力限制,调峰能力骤减”…遇到技术上的瓶颈,党员服务队每周都进行一次头脑风暴,一次次创新,又一次次被严谨推到,不乏阵痛、磨合与试错,最终他们还是攻克了难题。

党员服务队在储能领域具备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积累,今年年初,承建的东北地区首个火电—储能联合调峰示范工程在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长春热电分公司正式并网运行,成为科技项目“储能联合火电机组参与电网调峰辅助服务的源储网协调运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落地的关键一环。

党员服务队结合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进程和电网调峰调频需求,持续推进技术升级和成果转化,探索火电机组+电(热)储能联合协调运行技术,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长春热电分公司还配备了电锅炉配套蓄热罐系统。3月29日,队员们完成其系统的各项调试工作并正式投入使用,不仅提升了火电机组参与电网调峰辅助服务能力和新能源上网空间,还能兼顾机组异常停机下不间断供热,有利于解决辖区内居民供热的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