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治理中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30
/ 2

土壤污染治理中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1 高文 2 李可

1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崂山分局 山东青岛 266061

2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山东青岛 266003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之下,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工业化水平逐渐提高,从而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对土壤的污染极为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各类污染的影响,使得大量耕地无法正常的种植,农业大量减产,进而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和落实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人们的生活也受到了直接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以土壤污染治理中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为主线,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描述。

关键词:土壤污染治理;生物修复技术;具体应用



前言:土壤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们健康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当下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技术,发挥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治理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为更好地提高污染土壤的治理效率和质量,可以充分地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生物修复技术。

1土壤污染现状

目前,中国土壤污染的现状仍然严重,多数地区存在土壤污染问题。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土壤污染可分为四大类:

1.1化学污染物

主要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如汞,铅,石油和化学农药等较为普遍。污染物。

1.2物理污染物

主要是指工厂,矿山和其他领域的固体废物,例如工业废物、废石等。

1.3生物污染物

主要是指生活垃圾和医院排出的废水、废物等各种细菌的城市垃圾。

1.4放射性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材料开采和大气核爆炸地区,其中锶和铯是主要污染物。我国土地面积辽阔,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大国。同时,经济发展正在上升,许多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因此,污染主要来自农业以及农业污染,城市垃圾造成的土壤污染也更加严重。

2生物修复技术

2.1特点

2.1.1对土壤的损害较小

生物修复技术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在许多方面发展的不够健全。因此,生物修复技术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使用。生物修复技术借助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的降解,在不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的前提下使土壤可以通过较为自然的方式恢复原有的状态,对土壤的危害较小。与其他的治理方式相比,生物修复技术对土壤的破坏程度较小,对污染物质的清楚较为彻底,一定程度上不会出现二次污染的现象。

2.1.2增加土壤的营养成分

当下,生物修复技术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更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土壤污染的类型多种多样,一些重金属的污染很难得到完全地清楚。借助生物修复技术,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并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将土壤中有毒的成分转化成另外的形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的营养成分。

2.2种类

2.2.1微生物修复技术

在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过程中,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利用微生物进行吸附,并将其转化为污染程度较低或毒性较低的物质,就是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虽然对于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微生物无法做到直接降解,但却可以转化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对土壤中的各类重金属元素进行吸附,并在此过程中,降低土壤所含有的重金属元素毒性,提高微生物与重金属之间的氧化反应效率。例如,微生物剂是有效的细菌,其可以促进土壤中不溶性养分的溶解以及释放并提高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有效细菌分泌的细胞外多糖是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粘合剂,可增强土壤团聚体结构,疏松土壤,提高土壤渗透性和水肥保持能力,将土壤有机质增加,将土壤中的潜在养分活化,将土壤中养分的供应情况改善。可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减少土壤的污染。

2.2.2植物修复技术

其所指的就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种植一些可以吸附重金属的植物,然后在植物成熟后,利用其对重金属污染进行处理,以此来更好地对土壤进行修复,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在此过程中,处理重金属元素时,主要利用植物提取、挥发、钝化等功能,进而提高土壤修复质量。在处理重金属元素中,植物钝化就是对植物根部分泌物进行充分利用,以此来减轻重金属毒性,降低重金属活性,避免人类食物链中进入重金属元素,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当处理重金属元素时,利用植物吸收是将植物挥发并转化为挥发状态。另外,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均匀提取是植物提取,然后收获植物,可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如,在去除土壤中的汞时,可以选择种植烟草植物。

2.2.3混合修复技术

如果土壤的污染程度相对严重,只是一味的使用某一种修复技术,则无法达到有效的修复和治理效果。对于这种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多种修复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形成混合修复技术,可以获得极大的成效。就植物修复以及和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综合而言,不仅可以通过微生物将污染物降解,同时也能够利用植物的根部吸收大量的污染物,二者彼此相互作用,可以达到污染治理以及土壤修复的双重效果。

3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具体应用

3.1提高降解作用

就生物修复技术的本质来讲,主要是利用污染物和生物之间相互的反应,使污染物得到有效的消除。在这其中,提高降解菌的降解效率,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其降解作用,进而能够达到对土壤进行修复的目的。正因为如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土壤污染的类型、程度进行全面仔细的分析,有针对性的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降解菌。

3.2科学选择生物

实际上,污染降解需要经历非常缓慢的一个过程,伴随着我国污染物种类的不断增加,使得微生物的降解效率有所降低,更为严重之时还会导致微生物的大量死亡。正因为如此,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保证微生物选择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其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必要情况下,还需要注入氧气和营养盐,采取适当的措施,有效的提高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对于不同的土壤和污染源,一定要根据其特性,培养出不同的微生物种群,从而使得污染治理效率和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3.3加强绿色环保

在进行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循绿色环保的原则,防止二次污染的出现。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生物修复技术能力和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以农药、重金属以及放射性核素、复合污染物的综合修复体系,在治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坚持绿色环保的原则,不能因为治理某一种污染而产生另一种污染。

4展望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土壤修复技术获得新的挑战。新的生产模式容易带来新的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能力和过程也并不明确,因此,新修复技术也必须具备积极应对新的污染物的能力。生物修复技术作为新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相对于传统方法来说,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并且能够保持土壤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结构,发生二次污染的概率也较低,修复治理的效率高。但所有的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因此,利用生物修复技术进行土壤污染治理时,应充分考虑这种方法的弊端和局限,充分利用其他技术的优势,综合各种修复技术,取长补短,提高土壤污染治理的效果,从而将土壤生态系统恢复到最优状态。

结束语:

土壤污染治理工作难度大,工作内容复杂,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在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技术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坚持绿色环保的原则,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土壤污染的修复和治理。

参考文献:

[1]梁立.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青春岁月,2019,(02):450-451.

[2]吕喆,程越迈.浅谈生物技术在土壤修复上的应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20(5):226–227.

[3]龙湘,张云飞.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20(3):130.

[4]冷波,蒋丽虹,刘汉波.生物修复技术在煤矿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应用[J].山东化工,2020,49(4):239–241.

[5]邝静仙.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低碳世界,2019,(06):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