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的泵房施工技术重难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8
/ 2


水利工程中的泵房施工技术重难点分析

刘少勇

威海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当下水利工程的工作需要,进行泵房基础工程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需要做好施工方案的应用工作,保证水利工程整体工作体系的健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泵站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其需要进行区域性的防洪、调水、供水等,保证进行农田的排灌,保证城市给排水应用,保证跨流域调水等,从而保证水资源的有效调度,保证日常管理的良好开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泵房施工技术重难点

引言

泵房系泵站工程中最为重要的设计主体,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实际效益,应重视泵房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目前在泵房的基础工程中,模板工程仍会出现支承强度及稳定性不足等问题,钢筋工程也有变形及焊接残缺等问题。因此本文将泵房施工方案分为三个阶段,依次总结了各阶段施工工序。并提出泵房基础工程、主体结构、砌筑的施工要点,分析施工重难点及解决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水利工程泵房基础工程施工概述

作为泵站施工的核心内容,泵房在施工过程中,地基和基础工程的施工步骤如下:第一,对附近道路和场地进行修正和平整;第二,设置出科学合理的施工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同时进行准确的放样测量;第三,布设用于排水和降低水位的设施;第四,利用相应的机械设备开挖基坑,同时挖出土料、石料分类管理,以便后期填筑使用;第五,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软土地基、膨胀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为了保证泵房的质量和结构稳定性,需要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在泵房基础工程施工中影响泵房质量的因素有:温度、气候、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方案技术等。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中泵房基础工程的质量,需要在施工方案设计中对这些因素一一考虑。也就是说施工方案设计直接决定泵房,甚至是泵站和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

2水利工程中的泵房施工技术重难点分析

2.1钢筋工程

焊接钢筋时,要做好对中工作,上下钢筋安装中心线要一致,不同钢筋直径焊接时要加适当厚度的垫片,钢筋端头有歪曲部分切去。在顶压钢筋,要保持压力数秒后方可松开操纵杆,以免接头偏斜或接合不良。搭接焊时,焊接端钢筋应预弯,并使两钢筋的轴线在一直线上。在搭接形成焊接焊缝中引弧,在端头收弧前填满弧坑,并使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的始端和终端熔合。板面筋或负筋安装前必须完成各种设备的预埋管工作,并多次复核确保无遗漏。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要设混凝土垫块。楼板的底筋与面筋之间用φ14mm钢筋做成马凳筋支撑,间距1000mm×1000mm,以保证底筋与面筋之间相对位置。结构施工注意凡构造柱预留筋,砌体预留锚结筋,防雷引出线及沉降观测点必须在结构层施工中埋设,防止事后打凿补筋。

2.2健全泵站区排水系统

针对站区地形、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分析,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规划及其布置工作,保证其与场外排水系统相适应。在基坑外围可以进行截水沟的设置。针对那些渠系以上的提水泵站,我们需要考虑地下水的排除问题。这里面涉及到的基坑排水策略是非常多的,比如初期排水及其经常性排水。基坑初期的排水量取决于基坑范围内的积水量。在抽水过程中,其降水量、地下渗水量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基坑经常性排水控制过程中,需要进行渗流量、排水降水量及其施工弃水量等分析。在基坑排水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工程地质及其水文地质情况,进行集水坑及其井点法的选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井点排水法的应用。

2.3井点排水

井点排水可采用轻型井点和管井两类。井点类型的选择宜考虑透水层厚、埋深、渗透系数及所要求降低水位的深度与基坑面积大小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采用井点排水,应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和降低地下水位的要求进行计算,以确定井点数量、位置、井深、抽水量以及抽水设备型号。必要时,可做现场抽水试验,确定计算参数。①管井法。管井法排水是在基坑外围布置一些单独工作的管井,用水泵将在重力作用下流入井内的地下水抽走。抽水设备有离心泵、潜水泵和深井泵等。管井由滤水管、沉淀管和不透水管组成。井管材料多用预制无砂大孔混凝土管分段套接。井管直径一般为30~40cn,管壁厚4~6cm,每节管长lm。井管外部有时还需要设反滤层。地下水从滤水管进入管内,水中泥砂则沉淀在沉淀管中。滤水管的构造对井的出水量及可靠性影响很大。要求它的过水能力大、进入泥沙少,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管井打设可采用射水法、振动射水法、冲击钻井法。管并埋设时要先下套管后下井管,井管下妥后,再边下反滤填料,边拔套管。②井点法。当土壤的渗透系数为0.1~1.0m/d时,宜采用井点法排水。井点法分为浅井点、深井点、喷射井点、喷气井点、电渗井点等,最常用的为浅井点。浅井点法又称轻型井点法或针点法,它是由井管、连接弯管、集水总管、普通离心式水泵、真空泵和集水箱等组成排水系统。井点法的井管直径为38~55mm.长5~7m、间距为0.8~1.6m(最大可达3.0m),井点系统的井管就是水泵的吸水管,井管的埋设常采用射水法。地下水从井管下端的滤水管借真空泵及水泵的抽吸作用流入管内,沿井管上升汇入集水总管,流入集水箱,由水泵排出。采用轻型井点,基坑宽度大于6m时宜采用双排井点或环形井点布置。降深超过Sm时宜采用二或三级(层)井点。孔距一般为0.8~1.6m,最大不宜超过3m。

2.4填筑施工

填筑的施工顺序比较复杂,需要经过9步才能顺利完成,要想保证水利工程泵房基础工程的质量在填筑过程中就必须按照相应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从而提高整体水利工程质量,掺6%水泥砂卵石填筑的方法如下:放线测量:对需要掺6%水泥砂卵石填筑的范围进行测量,并做好相应的标记;其次,对基础面的高程进行检测,并对测量的数据及时记录;清理填筑工作面:为了保证填筑的质量,需要把填筑工作中的垃圾、杂物、废料进行清理,同时对影响填筑施工障碍物、机械进行清理;填筑料铺摊平整:掺6%水泥砂卵石填筑,采用10t自卸汽车直接拉运至施工面,施工面填筑料摊铺采用挖掘机进行摊铺、平整,18t振动碾压实,碾压完成后,立即通知试验室及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干密度试验。试验成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下一层的填筑。掺水泥砂卵石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分层厚度为50cm,全宽填筑、全宽碾压。碾压时直线段由中间向两边进行,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碾压速度控制在2km/h,轮迹重叠30~40cm,碾压遍数6遍。振动碾碾压不到的区域,将采用小型手扶蛙式打夯机夯实,使之干密度达到设计要求;保证碾压质量:碾压完成后的表面不允许出现漏压、干松料、弹簧料的现象出现,从而为泵房施工奠定良好环境;干密度试验:每层碾压完成后立即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干密度试验,试验采取灌水法,试验要求严格按《土工试验规程》进行,试验合格后接监理工程师通知方可下一层填筑。

结语

泵站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多专业交叉的施工过程,在施工安排时,充分发挥各种设备的特性,进行合理调配,施工中宜多创造工作面,减少设备运行相互干扰。明确各分部分项的主次,确保工程施工的关键线路,合理安排工期,协调各单项工程的进度,减少干扰,使整个工程协调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郭嘉凤.某雨水泵站主体工程主要设计标准与施工注意事项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4):3-4.

[2]黄文贺,李峰.某大型泵房带桩基的沉井结构设计与施工[J].广西水利水电,2015(6):29-31+37.

[3]陈永彬.对承压水层泵房施工的风险及变形规律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1):151-153.

[4]王翯.水电站泵站施工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7):211.

[5]王美英.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设计技术在泵房设计中的应用[J].治淮,2019(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