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在门诊感染性伤口换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2

疼痛护理在门诊感染性伤口换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马英兰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延边 133000

【摘要】目的:判断门诊感染性伤口换药过程中行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门诊所接收的感染性伤口换药者中,认可研究目的者98例,有49例以疼痛组设定,有49例以基础组设定,疼痛护理在前组使用,基础换药护理在后组使用,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完成换药后,观察结果。结果:轻度、重度疼痛者在疼痛组是48.98%、14.29%,前者比基础组(26.53%)高,后者比基础组(30.61%)低,P<0.05。中度者在疼痛组(36.72%)、基础组(30.61%)无差异,P>0.05。对于换药指标的检验,疼痛组比基础组优,P<0.05。结论:疼痛护理,可达到显著疼痛抑制效果,能促进感染性伤口恢复。

【关键词】疼痛护理;应用效果;疼痛分级;不良事件;感染性伤口

门诊,除接诊工作,也承担换药工作。感染性伤口,常有病原菌存在,而自主换药很难将其彻底清除,有延迟愈合情况。门诊换药,可保持专业操作,行伤口彻底清洁,能发挥药效[1]。然炎症机制下,会有严重疼痛感在换药期间出现,此时换药者很难保持高度配合,也会有病原菌留存情况。而疼痛护理,经多途径使换药时疼痛感减轻,利于维持换药顺利度[2]。对此,有98例感染性伤口换药者认可研究并参与,旨在判断疼痛护理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门诊所接收的感染性伤口换药者中,认可研究目的者有98例,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完成换药。疼痛组:49例,伤口持续换药时间6-28d,所得均数(17.64±1.99)d;21例女,28例男;换药者年龄8-71岁,所得均数(48.95±4.03)岁。基础组:49例,伤口持续换药时间7-29d,所得均数(18.26±1.73)d;22例女,27例男;换药者年龄9-72岁,所得均数(49.19±4.47)岁。数据无差异,P>0.05。

1.2方法

疼痛组:疼痛护理为所使用措施,(1)语言暗示:换药前即鼓励患者,减轻其对换药的抵触,换药途中表扬患者,称赞其对疼痛有良好耐受力,提高心理疼痛阈值。(2)注意力转移:换药时需持续沟通,可询问患者姓名、病情等,行轻音乐播放,转移疼痛注意。(3)轻柔操作:换药力度会影响疼痛感,需保持温柔换药,经棉签对伤口行细致清洁,极大程度上减少伤口刺激。(4)药物止痛:对于极差的疼痛耐受者,可行镇痛药物口服,或在伤口处行镇痛药物涂抹,疼痛缓解后,行伤口继续换药。

基础组:基础换药护理,经生理盐水清除伤口病原菌,行药物涂抹即可。

1.3观察指标

行换药疼痛感测定记录,经VAS评分测定此项指标,1-3分,换药时有轻度疼痛;4-6分,换药时有中度疼痛;7-10分,换药时有严重疼痛。

行换药指标观察,除包括换药次数、换药满意度外,同时对愈合时间、不良事件进行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SPSS24.0中,换药指标属于计量资料,行t检验,换药疼痛感、换药不良事件属于计数资料,行X²检验,若有差异在换药数据中存在,则P<0.05。

2.结果

2.1换药疼痛感

轻度、重度疼痛者在疼痛组是48.98%、14.29%,前者比基础组(26.53%)高,后者比基础组(30.61%)低,P<0.05。中度者在疼痛组(36.72%)、基础组(30.61%)无差异,P>0.05。

1换药疼痛感

组别(n=49)

轻度(n/%)

中度(n/%)

重度(n/%)

疼痛组

24(48.98)

18(36.73)

7(14.29)

基础组

13(26.53)

15(30.61)

21(42.86)

5.2539

0.4112

9.8000

P

0.0219

0.5214

0.0017

2.2换药指标

对于换药指标的检验,疼痛组比基础组优,P<0.05。

2换药指标

组别(n=49)

换药次数(次)

换药满意度(分)

愈合时间(d)

不良事件(n/%)

疼痛组

18.11±3.19

89.26±5.92

24.91±3.64

2(4.08)

基础组

26.43±3.85

81.47±5.70

30.99±3.17

10(20.41)

t

11.6483

6.6354

8.8173

6.0775

P

0.0000

0.0000

0.0000

0.0137

3.讨论

感染性伤口,有病原菌存在,伤口位置可能存在渗液、脓液等。除破裂位置损伤外,伤口周围也可能有溃疡表现。对于感染性伤口的换药,有特殊性,需彻底将坏死组织清除,并对局部行彻底清洁,后行换药操作,方能抑制病原菌繁殖。然感染性伤口治疗期间,药物和伤口接触,在化学刺激下,有极强烈伤口疼痛感。基础换药护理,可隔绝病原菌,防止感染加重,但换药疼痛感未被重视,常有纠纷出现[3]。疼痛护理,并非从单一途径行疼痛抑制,多维度作用下,能减轻伤口痛感,保证换药顺利实施。语言鼓励表扬下,常会给换药者心理暗示,对换药简单性进行强调,并称赞患者有良好疼痛耐受力,此机制下能让患者有较高心理疼痛阈值。持续性沟通,可在换药时转移注意力,而轻柔操作,能防止伤口被过多刺激,均有疼痛抑制效果。药物止痛,对疼痛耐受度极差者适用,在药力作用下,能抑制疼痛,也能让换药顺利实施[4]

综上,对于疼痛护理的使用,可在伤口换药时行疼痛感抑制,也能保持高伤口换药配合度。

参考文献:

[1]张萍,方雅璇,项平,等. 深部开放伤口疼痛管理循证护理审查指标的实施及困难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0,22(6):544-548.

[2]栾琳琳,张娟,徐琳静,等. 虚拟现实技术在成人伤口护理疼痛控制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 分子影像学杂志,2020,43(3):548-554.

[3]郑翠环,吴小川,贾春媛,等. 新型敷料伤口护理与传统外科换药的应用效果比较[J]. 中国伤残医学,2018,26(14):23-24.

[4]董海莹,孔弘,易新颖,等.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J]. 医学美学美容,2018,27(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