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业智能化发展之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2

印刷企业智能化发展之路探讨

石英杰 刘锐滔

身份证号: 41018219910624****

身份证号:44092119840217****



摘 要:近年来,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科学技术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各个行业正在朝着智能化以及集成化方向发展。所以,对于印刷企业来说,智能化建设进程的推动已是必然。基于此,本文即对印刷企业智能化发展之路展开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以期相关人员能够借鉴。

关键词:印刷企业;智能化;发展

一、印刷企业智能化发展困境分析

对于印刷行业来说,基特点较为特殊,企业在实施智能化升级期间,可以借鉴的外部经验相对较少。并且,印刷产品类型相对较多,最终使得业内企业之间可以借鉴的部分十分有限,即便有成功的经验,常常会被同行竞争对手所保留。因而,企业所面临的困难相对较多,具体图1所示。

60d5915714e09_html_608044bf63ce4fd4.png

图 1 印刷企业智能化建设的困境

第一,内部权利标准化问题。印刷企业内部标准化的建设问题一直存在,从而印刷企业智能化建设的角度分析,其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在内容维度方面,具体涵盖了物料使用标准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化等。而管理颗粒度的维度,则涵盖了时间颗粒、物料颗粒等。通常而言,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不会细化到这种程度。因而,完全依赖人员来进行把控,对生产过程进行细化,必然会加大管理的成本,最终导致管理过多。然而,在印刷厂建设阶段,这些又是基础工作,必须要完成。故而,矛盾的存在,致使印刷企业智能化发展受到了很大局限。

第二,数据管理与量化分析。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发展期间,产生的数据非常多,诸如:生产报表数据、财务数据等。这些数据具有较强的分散性,会涉及到每一个环节,需要科学的进行管理。但是,很多印刷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数据管理机制,也无法充分的对数据分析技能进行精准掌握,不能利用数据来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致使数据管理的作用和价值无法充分凸显出来。

第三,知识管理意识存在较强的缺失性。印刷企业在智能化发展期间,需要将散布在企业各个角落的试错经验以及技术要求等知识有效集中在一起,并能够与企业管理体系相结合,将外部通用性软件与硬件系统转化为企业内部的适用体系,能够让个人以及碎片化的知识转变为组织智慧,以确保可以让企业的管理更加有效。企业借助知识管理这一支点,能够有效解决各类问题,可以大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对印刷企业智能化发展非常有好处。

第四,市场定位考验。印刷企业通常会将产品定位作为主要的条件,比如:包装以及商务印刷等。在产品定位的前提下,一些企业会发现行业客户的订单量日益增多,客户所在行业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市场空间越来越大,相对应的,因为聚焦客户所在行业需求特点,印刷企业也需要对内部运营体系进行不断调整,强化对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以保证市场竞争力能够增强。一般而言,如若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在生产环节就会出现标准化,不利于企业智能化发展。

第五,管理人员水平意识亟待增强。在管理人员意识层面并,不是指所有的人员。智能印刷企业在发展期间,人均产值要往往大于普通传统企业,同样规模的企业中,智能化程度越高,企业的人员数量则会较少。而对于一些关键岗位管理人员,不可缺少。所以,必须要强化的管理人员思想意识的增强。简而言之,如若一家产值2亿左右的印刷企业,管理人员在20个左右,将其思想意识提升上来,可能是所有工作中最为困难的[1]

二、印刷企业智能化发展之路分析

综合现阶段印刷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在具体的经营阶段,在硬件投入层面,主要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一步到位型”,另一方面,“分步实施型”。而在软硬件整体融合层面,也在逐步的推动。针对资金投入能够得到保证的企业,在对新厂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步到位型”的方式,以保证能够更加经济合理。对于这种方式来说,比较适用于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且订单数量规模较大的企业,具有较为稳定的客户关系。但需要明确的是:相对简单的逻辑中也会涵盖着一定风险,花钱买来的东西必须要与买不来的东西有效衔接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将价值发挥出来。所以,企业在计划一步到位的时候,最好在老厂先将上述的问题解决,保证能够将智能装备的作用充分凸显出来。而对于“分步实施型”来说,是绝大部分印刷企业所采取的办法,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要保证以下几点,具体如图2所示。

60d5915714e09_html_8c8d9091210d96fc.png

图 2 智能印厂分布

第一,“单点智能”。对于这一模式来说,只从现阶段的硬件设备分析,无论是在印刷的前期、印刷过程中,还是在印刷的后期以及物流方面,相关设备自身的自动化水平都相对较高,比如:印刷设备的自动供货系统,远程诊断以及数据采集分析等功能,都能够达到智能化标准,大大促进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所以,印刷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对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和功能的学习,能够合理的进行运用

[2]。同时,加大对团队技术人员水平和能力的培养,让其能够树立新的理念,将设备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工作质量的增强。此外,其他环节所应用的设备也同样如此,必须要具有较强的智能化,能够熟练地进行操作。

第二,“产线智能”。通常情况下,所谓的产线智能,主要是厂内智能物流,再配合相应的软件体系,能够将各个单点有效的衔接在一起。印刷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实现智能化建设,在每一个阶段存在的差异性都较为明显。所以,必须要合理的进行规划,科学定制产品。经分析,印刷“产线智能”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多样化程度,另一方面:管理标准化。因而,针对印刷企业而言,必须要强化对这一阶段的重视,能够综合的进行考量和分析,以保证可以为智能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车间智能”。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印刷企业来说,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针对这一阶段,往往已经接近整厂智能化。通常,“车间智能”包含了车间内不同产线的智能管理,各个车间能够实现协调工作的目标。对于场内的物流以及物联网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要求相对较高,较为困难的APS等各级系统之间必须要做到准确协同,能够采取一步到位的策略,确保企业可以攻克困难,从而让印刷企业能够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3]

第四,“理念同步”。在印刷企业智能化建设阶段,管理团队理念需要适当的进行改变,能够积极的进行学习,企业需要定期的对人员展开培训和教育,提升其专业素养和能力,确保能够掌握先进的技术,熟练的对现代化设备进行操作。同时,强化现场实践力度,确保其可以在不断的操作和练习中,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印刷企业应该从“单点智能”开始,然后开始同步安排培训学习,能够对管理颗粒度进行不断细化,对管理人员的数据管理进行严格培养,促进其量化分析能力的提高,确保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结束语:

综合而言,印刷企业智能化发展之路要想成功,必须要不断的学习和努力。通常而言,智能印刷厂除了要在技术上实现系统集成之外,更需要体现印刷的实力。所以,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时期下,原本存在于企业间的优劣差距会变得不太明显。故而,印刷企业在经营期间,会面临非常大的机遇。而为了可以更好的抓住这些机遇,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手段,积极的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强化创新和研究,以保证可以进一步推动印刷企业智能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明涛,张婷婷.当前印刷企业智能化发展的路径分析探讨[J].印刷杂志,2019,22(09):116-120.

[2]张明宇.印刷企业智能化发展的对策和路径分析[J].印刷杂志,2019,21(01):119-123.

[3]张文宇,李海宇.新时期下印刷企业如何把住智能化脉络分析研究[J].今日印刷,2019,17(1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