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预应力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2


建筑预应力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傅星

身份证号码: 36220219900808**** 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预应力施工技术是建设部重点推广的新技术之一,该技术的形式是多样的,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项核心技术,能够起到强化建筑结构性能、抵消外界负荷、保护建筑结构不受破坏的作用,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增强建筑灾害抵抗能力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施工中,预应力施工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在不同程度上对建筑施工质量及使用寿命造成影响。为此,对建筑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阐述预应力施工要点,并重点阐述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希望可以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伴随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数量越来越多,其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因此,路桥工程的项目设计与施工人员必须明确自身职责,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预应力施工技术和新型材料,缩减工程建设成本,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在预应力施工技术操作过程中,必须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克服复杂的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保证建筑的使用效果和运行寿命。

1预应力施工技术概述

所谓预应力施工,简单来说,就是完善和改变结构现状的一种施工手段。通常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可给建筑工程通过压力的提前施加,达到抵消部分或全部承载拉应力的效果,避免建筑结构出现损坏问题。

2建筑预应力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2.1在转换层结构中的应用

在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随着施工水平的提高,建筑使用功能日益完善,需要在建筑底部区域预留出较大空间。但在传统施工模式中,如果在底部预留空间,将会对建筑结构受力情况造成影响。通过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在特定楼层、建筑结构中设置转换层,对转换层上下楼层的平面功能进行转换处理。例如,在某中心广场建筑工程中,建筑地上27层,选择在地上6层设置梁式转换层,施工人员在地上5层安装梁底模板、埋设预应力拉杆、绑扎梁钢筋、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后,对该楼层钢柱筋进行绑扎处理、埋设预应力拉杆,安装及调试预应力斜拉杆,搭建地上6层支模体系,开展转换梁混凝土浇筑作业。

2.2混凝土工程

使用传统的技术方法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时,建筑项目中的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开裂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建筑后期的使用,还会降低构件的耐久性,致使建筑或道路工程项目的后期维护花费大量的时间与成本。与此同时,一些建筑工程的项目规模较大,因此使用的部件种类与数量较多,而这些都会增加建筑主体项目的自重。一旦部件跨度有限,整体工程使用性能就无法满足预期要求。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预应力技术不仅能够让混凝土工程结构得到加固,还可保证项目的使用寿命。与普通的混凝土结构相比,预应力混凝土性能更优,成本更低,同时在大跨度、大柱网、大型结构构件使用方面的表现也较为突出。伴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加速,建筑项目中的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而且随着技术的革新与优化,此项技术的功能也不断优化。

2.3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完善预应力的管道施工工作之后,应该进行全面的管孔检查工作,确保管道一直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存在流通不便的情况,需要及时地进行疏通和整改。在焊接和安装管道的环节,应该加强管道的保护工作,提高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完善性。提高浇筑的实际效果,保障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应该采取一边转动预应力筋一边进行浇筑工作的模式,保障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性。要严格按照施工的顺序进行,使每个部分的预应力都符合建筑工程的要求。

2.4张拉施工要点

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的张拉环节,要从张拉步骤和具体注意事项2方面掌握施工关键技术。首先,明确张拉步骤。严格遵循左右对称、先纵后横的原则进行预应力张拉作业,控制张拉强度超过80%.张拉前施工人员检查油路可靠安全性,明确有无安装问题,开动油泵向张拉油缸灌入油,调整千斤顶位置后再拉紧钢绞线,注意减小钢绞线受到的摩擦力。调整夹片,令夹片夹紧钢绞线,保证钢绞线全程受力均匀,依据规定的标准速度使用千斤顶开展对称张拉作业,停止时张拉应力达到初始状态,记录并测量张拉长度。完成这些工序后开展二次张拉作业,同样记录并测量张拉长度,然后开展终次张拉作业,测量实际伸长量,比较并计算伸长量。施工期间,工作人员通过双控法对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保证计算的伸长量准确可靠,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其次,具体注意事项。施工人员想要保证并最大限度地提升预应力张拉作业准确性,必须具备较强责任人,真心核查张拉设备,校正千斤顶后及时制作出相应的压力表、张拉吨位关系图,便于查找数据灵活使用。梁两端施工人员在张拉施工时保证处于通畅的沟通状态,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并加以解决,查明两端张拉伸长量存在较大差别的具体原因,针对性纠正问题,将警示牌设置在两端张拉作业危险地点,防止人员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2.5预应力筋孔道铺设及穿束

在孔道铺设环节,开展施工测量作业,对各处波纹管、预应力筋孔道位置进行测量标记,将位置偏差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对相邻支架、预应力筋的间隔距离进行测量调整,将二者间隔距离控制在1m左右即可;按施工顺序对波纹管进行铺设,随后使用钢丝等材料,对管道及支架开展捆扎操作保证孔道通畅性,便于开展后续预应力筋穿束。在预应力筋穿束环节,技术人员根据工程情况,合理选择预应力筋穿束方式,如人工单根穿束法;施工人员需要使用胶带、软布等材料,对预应力筋开展捆绑操作,避免在后续预应力筋穿束环节与波纹管产生碰撞、导致预应力筋移位、波纹管破损;提前在指定位置垫设锚垫板,将预应力筋自张拉端套入波纹管内,定期使用胶带对其加以密封处理;对波纹管进行固定处理,避免在预应力筋穿束过程中出现波纹管移位问题;在预应力筋穿束完毕后,工作人员对波纹管完整性、穿束情况进行检查,使用棉丝等材料对波纹管连接处进行封堵处理。

2.6受弯构件预应力技术

在使用受弯构件时,技术人员要根据受弯构件的受力特点对其位置进行科学的设定。通常情况下,设置在构件受拉侧的受拉构件称作主筋,依据部件生产的相关技术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在对钢筋和箍筋进行架设时,还必须在适宜的位置配置不同数量的结构钢筋。在混凝土施工环节,为了满足此施工部位的拉力需求,技术人员必须配合使用一定数量的碳纤维板,充分保证施工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初始应力增加时,碳纤维很可能会在此阶段失去应力。为了防止碳纤维板的拉力承受性能无法发挥,技术人员应对钢筋混凝土的受弯构件上的碳纤维板进行加固。通常情况下,采用碳纤维布缠绕的方式对碳纤维板进行加固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尤其从工程力学的角度来看,结构初始内力得到保护后,混凝土结构产生的初始压缩应变与拉伸应变会被控制在一定幅度之内,此时,受弯构件的强度与耐久性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结语

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弥补原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有效避免在大负荷下墙体断裂的情况,提高房屋建筑整体的耐用性和防裂性,把施工中水泥的用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减少材料和资源的浪费,降低建筑成本,为用户们提供更加舒适、安全、放心的居住环境。应该不断优化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以严格的标准进行规范,拓宽它应用的广度,从根本上提高房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蒋艳芳.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13):39-42.

[2]张兴华.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20(04):90-91.

[3]张靖宇.土木工程建筑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砖瓦,2020(0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