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科研管理方面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2

信息技术在科研管理方面的应用

王特立 刘标

 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促进科研水平的发展。科研项目是各类科研单位的重要工作,对科研工作进行科学管理,能够提升科研工作效率,提高科研成果水平。我国科研体系管理工作比较传统,相对较为粗放,能够按照要求按时完成的科研项目占比较小,所以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十分必要,而这些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本文就信息技术在科研管理方面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研管理;应用

引言

随着科研决策系统对各种数据依赖性越来越强,信息技术在科研管理方面的应用十分紧迫,所以得各方面加强重视,不断摸索和创新,将信息技术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为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助力。

1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需求

为了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应建立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此系统需具有如下功能:(1)立项课题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有专门的立项课题的功能模块,帮助实现工作人员的课题申报,查询年度执行情况,做好结题报告,并实现申请的变更及相关信息的查询等。工作人员也能够根据系统申报课题的撤销及变更,对经费进行调整,简化办理手续,使工作更加高效。(2)论文专著管理。系统要具有对论文及专著进行管理的能力,对已经撰写好的论文格式自动定位、投稿目标刊物的自动匹配、投稿、上传、进度查询、与编辑交流等。工作人员利用系统可直接进行论文的编辑和自动投稿,并对刊物的各类信息如周期、影响因子、本论文的匹配度等进行查询和操作,省却很多线下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使论文发表更快,更合理。对于各类专著,与出版社的联系也同样如此。(3)科技成果管理。系统应当具备对科技成果的管理能力,具体说来,工作人员能够将科技成果的相关信息在系统上进行整理,后者就可以实现对科技成果的一键申报、查询,使得专利的相关撰写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对于专利申请书的撰写来说,根据传统的方式甚至需要专门聘请专业人员为其服务,而信息系统则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选择合适的措辞进行自动撰写,并进行智能排版,不仅效率高,而且具有准确性。(4)项目经费管理。在信息化系统中,应具有经费的预算、申请、输入、决算、查询等功能。传统流程中,经费的预算、申请、批准等工作是比较复杂的,需要多个环节,如果不合理,还需要反复修订和申请,通过此系统可以一键办理,更加智能和准确。如果出现需要修订的情况,系统可将需要修订之处进行智能发现和标注,并提供修改建议。在报销环节,可以通过资料的录入、信息的简单填写智能生成报销申请,使工作更加高效,准确率更高。(5)账户信息管理。系统应具有管理科研工作者基本信息的能力,包括对个人信息和科研信息的记录,如姓名、学历、出生年月、联系方式、从业年限、职称、所在部门等,设置录入、修改、删除等功能,并与科研工作、项目经费、课题开展、论文专著的管理等相互衔接,实现智能化管理。员工可以利用账号和密码登录个人账户,同时支持验证码登录。后台管理人员可对所有部门的人员进行整体管理,查看系统的运转情况,对用户的账户和密码进行原始分配,如有新的职工需要使用系统时,系统管理员就应开具相应的新账户名与初始密码,供用户登录并自行修改。对于离职等不再使用系统的人员,管理员可以删除其信息。

2信息技术在科研管理方面的应用策略

2.1完善现有科研项目管理平台

目前,我国已建有大量各类科研项目管理平台,这些科研项目管理平台对提高我国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科技资源统筹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些平台已无法满足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科研项目管理智能化的迫切要求。建立以数据为中心的科研项目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推动现有科研项目管理平台的数字化进程。例如,将科研项目管理平台以及作为支撑的各类科研管理数据库迁移至云端,以扩展平台的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池,提高平台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再如,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平台的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建设,通过集成更为强大的数据挖掘分析算法和工具,提高科研项目管理平台挖掘分析自身所积累数据以及各类科研管理数据库的能力。

2.2构建信息平台的功能汇总

科研工作精细化管理信息平台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科研项目决策管理。项目前期,能够基于科研具体情况和条件,决策是否应展开科研工作及如何开展。二是基于科研项目开展的管理。即围绕某个项目建立项目组交流平台,合理地管理项目进度、风险、成果等,并加强交流,共享信息。平台具体功能:具有集成科研管理的门户,即建立界面友好且方便操作的主页,使各类角色能够通过主页登录并实现相关操作功能。实现对人员的有效管理,通过授权和认证,使所有人都能够基于各自身份进入系统,接收系统管理,开展工作。基于不同角色能够便捷地获得相应的管理功能。科研决策者能够基于各种条件开展决策,并获取相应的统计报表。科研管理者能够对项目及人员进行实时追踪并开展管理活动。科研工作者实现对科研成果的实时汇报。科研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对科研工作中的人员、进度、成本、变更、交流、资料、风险等方面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实现科研信息智能化统计、科研资料报表自动获取、项目信息的动态日志、科研资料文档管理、科研信息交流互动。设计的系统是基于B/S模式的,工作人员在使用系统时,可以登录浏览器直接访问系统主页,然后进入登录界面,输入正确的账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虽然系统功能及内容相对简单,但因为通过网络端的流程与现实中有较大的差异,相关信息一旦操作错误也会影响科研结果,较为严重,应由开发方对工作人员开展一定的培训,从系统的账号管理到每一个功能用户都可以熟练地操作。

2.3全方位强化技术转移人员综合素养

相关单位需在培训效能方面积极强化科研管理层面,利用更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的培训方案,真正展现专业化人才培养的优势。由此吸引国内外更加优秀的人才,确保技术转移能够获得丰厚的人力资源支撑。同时,管理层需了解到目前人才紧缺现象,并通过不断优化自身的管理体系,全面解决人才与岗位匹配度的问题。而针对人才管理与培训的相关课程,应能够结合行业实际需求与发展趋势,选择最前沿的知识与技术。并依据严格的筛选机制,融入最具有培训实效性的课程。例如,可充分发挥信息化科研管理平台的作用,引导工作人员对相关课程进行投票,以此对其可应用性进行评价与判断。进而根据综合结果选择培训课程。同时针对技术转移工作,相关单位应能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制定科学的监管制度与技术转移流程。建设多样化的培训模式,以及具备一定灵活性实践培训计划。

结语

科研工作粗放式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科研效率低下、资料难以有效共享。应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科研管理的发展,提升信息共享性和工作效率,助力科研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丽萍,杨哲睿,高娜,等.档案管理推动科技创新措施研究———以高水平的信息化科研为动力[J].现代信息科技,2020,4(03):180-182.

[2]钟苏婉.大数据背景下科研信息化管理的有效途径[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4):16-17.

[3]纪庆.大数据环境下的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化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1):159-160,163.

[4]金燕,李昱瑶.科研团队成员的协同信息行为模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09):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