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力量练习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2

下肢力量练习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覃宏贤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心圩中学,广西南宁 530003

【摘要】下肢力量练习为体育教学重要部分,其作为基础性支撑,在整个运动体系中十分关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跳跃柔韧度、奔跑速度等。在初中阶段,学生面临体育中考压力,教师可对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予以应用,将下肢力量练习融会贯通于日常教学中,促进学生下肢力量发展,并提高其各项体能。

【关键词】下肢力量练习;初中体育;教学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体育教学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中力量素质的训练成为十分重要且必要的环节,因其可为学生对运动技术技能予以掌握的重要基础,并可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健康水平等产生直接影响。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多种肌肉力量呈现迅速增长的特定时期,对其展开下肢力量训练,可促使其获得优异体育成绩,有利于其综合发展。

  1. 针对初中生进行下肢力量练习的意义

(一)可促进学生心身健康发展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进入骨骼骨化期,对其行适宜下肢力量练习,可达到促进其腿部肌肉纤维增粗、肌肉力量增大、肌腱与韧带力量增强的效果,有利于骨骼肌发育[1]。而且,适量进行下肢力量练习,还可对较好的代谢水平予以保持,减少腿部脂肪的堆积,无意间达到瘦腿与美体功效,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并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促进学生心身呈健康发展。

  1. 可提升学生运动能力

体育中考中短跑、立定跳远以及跳绳等项目,均对学生的下肢力量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强化学生下肢力量,有利于其运动成绩提高。在初中阶段,每周2~3次适宜强度的下肢力量练习,可对学生肌肉力量予以增强,并增加其爆发力,进而提升运动能力。

  1. 可推动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对学生进行力量训练,可使人体肌肉活动平衡能力提升,以增加其协调性,最大程度规避运动损伤。对于初中生来说,强化下肢力量素质,可对学生速度以及耐力等均得到提高,并且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敏性,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二、初中生下肢力量练习方法

  1. 跳跃练习

在下肢练习方法中,跳跃练习为最常用的,可对肌肉的储能能力及肌力的快速提高起到显著作用,为各类运动项目的基础,涉及到蛙跳、单脚跳、连续障碍跳以及换步跳等诸多练习方法[2]。在练习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情,合理选择练习强度、密度。通常而言,一次课时练习时间在15~20分钟为宜,练习组数为3~5组,每组可予以1~5次重复。各类跳跃方法可单独或组合运用,以使学生下肢力量获得全面发展。另外,对于动作要领,应给予学生正确示范和指导。以“原地抱膝跳”为例,在技术要领上,教师应对预备姿势时,两脚微微分开与肩同宽,两臂后摆,并屈膝,双脚原地起跳,同时大腿面向腹部快速收缩,双腿于空中呈半蹲姿势,双手向上向前摆动,膝关节环保,轻盈平稳落地。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强调,大腿应带动小腿往高处跳,上身严禁于跳跃中主动往膝关节靠近,在落地后注意缓冲。强调注意事项,可使学生有效的规避运动损伤,提高训练效果。

  1. 跳绳练习

跳绳练习,对于初中生而言,可发挥较好的下肢训练效果。而且,因跳绳更为简单易行,且可以跳出更多花样,学生对其的兴趣更为高涨,因此常被用于作为下肢练习的主要方式。在跳绳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充足准确,过程中应做出缓冲,且膝关节与踝关节用力应协调好,并对跳绳练习时间予以合理把握。在教学中,可积极对花样跳绳、速度跳绳等予以引入,以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而且,花样跳绳还可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得到培养。教师可遵循学生自愿进行分组,结合个人跳绳、重组创新、分组展示等环节,组织学生竞赛,巩固基础跳法的同时,鼓励学生多跳花样,在增强学生下肢力量素质的同时,培养其面对困难团结合作、不轻易言输的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游戏练习

游戏带给学生的轻松愉悦感是难以替代的,在游戏中融入下肢练习内容,可强化练习效果,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而这恰符合当前新课改理念。在游戏练习中,教师可借助于各类教学器材,围绕学生兴趣,经由练习,达到学生爆发力、弹跳力等下肢力量的提升目标。对于下肢练习游戏方式的开发与运用,应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考量,并结合其完成情况,以予以确定难度适中、强度适宜的方式。比如说在50m、100m短跑课程中,单独进行跑步训练,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无趣,教师就可组织“森林着火”的情境游戏环节,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其参与的热情,经由反复的游戏活动,对学生下肢力量进行锻炼,充分激发其潜能,发展其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学习效果。

三、下肢力量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其骨组织中成分较多的为水分和胶质,相对而言,骨密度较薄,易发生弯曲变形,且较少的蛋白质和无机物,提示肌肉耐力较差。因此,对其进行下肢力量练习时,应对其肌肉长度的发展予以重视,同时强调腿部爆发力的练习,以使皮质机能可更为灵活,与肌群间相互协调。故在练习方法的选择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选择。

其次,在运动负荷方面,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和完成程度。当前的初中生学习压力普遍较大,业余时间也多被辅导机构侵占,锻炼身体的时间极少,因此,下肢力量素质较差。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从长远考虑,不可盲目的加大训练强调,而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进行力量、强度的训练,并且坚持进行,以实现稳步增长。此外,在行爆发力训练的同时,还应对学生的最大力量和耐力等综合能力进行强化,以促进下肢力量素质整体提高。

最后,为使学生于良好机能状态保持,在下肢力量训练时,应留出间歇时间,以供学生放松和恢复,比如说腿部抖动练习,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加速,并对代谢产物的清除速度自己能量物质的供应予以加快,促进学生机能恢复,有效规避因肌肉僵硬而使收缩速度降低。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亦要给予关注,引导其集中注意力,以饱满的热情以及高涨的情绪予以自身潜在能力挖掘,多鼓励,并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教育,了解运动损伤预防知识,以对急救处理方法予以掌握,最大限度规避各类伤害事故。

  1. 结束语

随着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愈发重视,初中体育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将下肢力量练习于课堂教学中融入,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肌肉力量,践行健康体育教学理念的同时,选择适宜方式和强度,因材施教,以不断提升体育教学成果,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海辉. 中小学体育"课课练"下肢力量的体能游戏[J]. 青少年体育, 2016, 000(001):6-9.

  2. 周龙峰, 尹军, 刘志浩. 校园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和方法(六)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练习方法和教学[J]. 体育教学, 2019, 039(006):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