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老师应有独特人格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中职语文老师应有独特人格魅力

任宗华

重庆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语文作文一门基础课,是中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职教育的改革,要求老师更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它更是要求立志当好新型语文老师的同仁必须具独特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 中职;语文老师;人格魅力;教育

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学生最信任的人,是学生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而语文老师担负着传承祖国语言文字,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弘扬祖国文化传统的职责。作为一名新型语文老师,如果在教学及管理中缺乏独特的人格魅力,就很难吸引住学生的灵魂。新型语文老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既是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连续而持久的人际吸引力、精神感召力和智慧启迪力,更是激励和鼓舞学生奋发向上的原动力。

新型语文老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应该由多种因素结合而成,其中最主要的是:

一、建构人格魅力意义

近年来,社会上接连发生学生违反道德和法律事件:从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到山西朔州高中生课堂上持刀杀死老师;浙江一女老师被学生掐死在家访途中;中国政法大学弑师案。。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案例,无不值得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老师们深思。

叶圣陶先生说:“当代的教育是教人做人,做人做事的事业。”因而,教育首先就应该教会学生为人,然后才谈到专业问题、成才问题。

新型语文老师的特色之一也就是非常重视学生的人格魅力的构建问题。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也应该丰富多彩。作为新型语文老师,能将大自然的奇妙无穷,人世间的变幻莫测很好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

人生难免充满辛酸和坎坷。一位老老师在讲述《我与地坛》时,引用史铁生的新作《病隙碎笔》,让学生们明白,虽然这部作品是史先生在受病折磨的间隙下写出的对人生的思考,却没有一丝病的愁苦和阴影,看到的仍是一个沐浴在思想光辉中的开朗的史铁生。“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学生回答了两个字,“信仰!”

在语文教学中,新型语文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就如同这春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点点滴滴,持续不断,日积月累地渗透学生们的心田,语文能力也随之提高,人性逐渐升华。

二、语文教师也是心里健康指导师。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在老年人看来,少年的愁苦根本不算什么。然而,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却常常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们有的为对现实生活不满而抱怨,有的为成绩不理想而苦恼,有的为处理不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而郁闷,有的更为内心的青春萌动而不安。这些苦恼与不安实实在在地困扰着他们的心灵,有的几乎陷入其中而难以自拔,甚至会做出过激行为。对此,作为新型语文老师就有责任发挥其心理导师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二三十年代就明确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新型语文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情操和独立人格的培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辨是非,懂得爱憎分明,形成正确的“三观”,使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凯洛夫在他的《教育学》一文中认为,“由教育方面看,不单使知识内容有价值;怎样把知识教给学生的方法也是有价值的。”新型语文老师既重视怎样把知识、道理交给学生,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

三、在教育教学中用人格魅力感染人

一个人为人处世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生活的质量和工作的成败。世界上无论生活在哪一个国度、哪一种社会制度下的人都必须具备为人处世的能力。一个性格开朗、处世好的人,将获得一个愉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而处世差的人,就会感到周围一片暗淡、度日如年。古往今来,那些堂堂正正为人,坦诚待人的人,总能够得到周围人们的认可和敬重。岳飞将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像秦桧那样阴险狠毒、为人虚伪、狡诈的人,却难免被留下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变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陋习。据了解,我国现有600个左右这样的家庭,父母去世后,孩子也随之去见阎王。因为这些孩子离开了父母根本不懂得怎样好好生活。更值得忧虑的一种现象是一些孩子的家长们普遍把孩子的“成绩好”作为其是否成才的标准。只要成绩好,真是要啥有啥,客观上造成了孩子们我行我素、自私自利的观念,让“歧视”观念从小植根于孩子们成长的沃土之中,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影响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形成。

作为新型语文老师,就应该借助于手中的语文课文,利用里面人文性的丰富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之一的“为人处世”教育,以适应高速运转的社会生活节奏和未来世界高效率工作的环境。

课文《同志的信任》中鲁迅先生被称为“共产党最可信任的同志”;在《一面》中鲁迅先生又被称为“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这些正是因为鲁迅先生堂堂正正、不卑不亢、善良、诚实而对敌人仇视的为人处世本质的展现。新型语文老师在讲解这样的课文时,更善于启发学生反向思考,“如果鲁迅先生为人不正直,处世不诚实、厚道,共产党高级领导人方志敏同志敢把生命写成的对党的以后工作有重大作用的经验总结资料几经周折转交给从未谋面的他吗?”如果先生清高自傲,为人虚伪,那么《一面》中的“我”就不可能得到那两本渴望已久的书,也不会发自肺腑地称呼先生是“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更不能道出“先生倒下了,我们不能恣情地悲痛,要接过先生手里的枪,继续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只有斗争取得了胜利,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怀念……”

老师要教的正是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人处世原则以及怎样在生活中发扬光大。

教育学生从小成为一个真诚、善良、公正、无私之人,把握好有效的时机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世教育,积极培养学生为人处世这一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是新型语文老师的又一亮点。

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教师必先有人格魅力。因为只有人格魅力才能培养人格,正如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


参考文献:

  1. 王航燕. 中职学校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初探[J]. 学周刊:A, 2012(01):198-199.

  2. 李艳红. 试论中职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J]. 神州, 2016, 000(001):57.

  3. 邓丛蓉. 浅论中职语文教师人格魅力构建[J]. 科学咨询,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