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陈新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第一中心小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我国相关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就学生思维能力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简单的说明,具体体现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水平、并且激发学生的潜力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地,本文就如何将学生思维训练纳入到小学美术教育中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

引言:传统应试教育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作为教育的重点以及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关键指标,对于学生内在综合素质缺乏足够的认知,从而导致学生思维相对比较不够灵活,缺乏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教师需要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积极提升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热情并且更加紧跟时代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1.教学成果显著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以教师为主的知识单向教学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学习方式不仅阻碍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除此以外,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其中存在的美术问题,这种做法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另外,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美学美感具有较高的要求,教师灵活采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只会传统学习方式中的死记硬背这部分学生很难发挥绘画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不能真正掌握到美术教学的本质意义。

2.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没有两个性格特点完全相同的学生。针对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教师需要通过有方向性的引导教学来激发学生的美术潜力以及对美术知识的感知能力。然而,以往的教学理念束缚住了学生的美术潜力,在这种情况下,新时代背景下的多功能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另外,日常较多的教学互动能够有效提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帮助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教学关系,不同学生拥有不同程度上的美术潜力,教师需要通过对每名学生的深入了解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课堂的教学氛围以及实际教学成果。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教师通过新时代背景下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能够有效改变学生僵化的学习习惯,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全面体现与发挥,能够有效拓展他们的知识眼界。除此以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为课堂增添更多的乐趣。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学生思维相对不够灵活,以一套解决问题的模版来处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创新性思维的训练能够有效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对于学校、社会等新环境的适应性提升也能够有效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运用创新性教学手段

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生的好奇心都十分强烈,对待各种事情都会充满无限的兴趣,在教师进行教学范例的基础上,学生便会模仿教师进行作画。在此种教学方法长期影响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将不能被锻炼,从而教师应认识到多种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改变单一的教学手段。如教师在讲授《刮大风》的时候,教师会使学生自行想象刮大风的场景,学生展现出的图画会产生较大的差距,此时,教师会产生较大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刮风时花草的形态。从而思维会被充分的调动,风将会具体全面的被展现出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将会被充分的激发,想象能力也会大增。此外,多媒体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方法可以形象的展示各种事物,学生的感官能力等都会被充分的激发,最终,学生将会获得全面的发展。

2.创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情境

每一节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性来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课堂氛围需变得较为轻松与活跃,且课堂中应充满良好的互动性。如果只是教师单纯的讲授各种理论知识,学生会处于被动的听课模式中,不能充分的思考各种问题,积极的教学情境会促使学生的身心愉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思维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激发,教学效果获得质的提升,学生的思维将会变得较为发散,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才。如在讲授《奇特的热带动物》的时候,教师便可以运用各种教学物件,在积极构建的基础上,学生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各种复杂的教学问题都会变得较为简单,学生能够良好的理解各种热带动物。最终,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学目标将会被深入的实现。

3.构建合理的评价体制

教师应该基于科学性的原则来确定教学评价体制,完善并且较好的评价机制能够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以外,评价机制还应当具有多种考核项,比如说可以从思维创新能力出发。另外,评价制度避免不开合理有效的竞争机制,小学生具有较高的好奇心理,对于世界的探索欲望比较强,因此小学生会在生活学习中同别人做比较。教师构建良性的竞争范围,从而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将会被充分的激发,教师的鼓励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应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鼓励,最终,教学效果将会获得充分的显现。

结束语:综合以上论述,本文认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并不是在短期内就可以达成的,教师需要基于社会发展的方向积极探索并应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高度创新性能够有效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葛剑峰.浅谈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5,000(004):27-27.

[2]郑虹.浅谈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000(011):228.

[3]袁玲玲.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