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有效互动策略的探索与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音乐 集体教学 活动中师幼有效互动策略的探索与构建


何佳

杭州市采荷第二幼儿园 何佳 310000

摘 要: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幼之间的“对话”,体现教师与幼儿各自的角色价值。建立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关键在于关注其形成的过程——师幼互动。师幼互动要从师幼关系、互动成分和动静态角度进行解读和把握,综合运用活动内容的选取、教材分析把握与合理安排、关键时刻的积极介入、对幼儿平等对待与善用激励以及形成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等手段进行综合探索,力争开创出师幼良性互动,教育教学效果提升,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健康发展的科学教育之路。

关键词:音乐活动、师幼互动、策略、适时介入、平等对待、教师评价机制


序曲:多领域多角度解读师幼互动

1、教育领域——从师幼关系的角度把握师幼互动

现代教育哲学家马丁·贝布尔认为,教育中师生关系是主体间“我—你”(I-you)的关系,而不是物品间“我—它”(I-it)的关系。这种“我—你”的关系是一种对话、共享、平等的关系,也是师幼互动的理想状态。延伸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师幼是一种主客体关系,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互为主客体并相互作用的过程。互动双方的活动是交互的、相互的、非对立的。

2、心理学领域——从互动成分角度探讨师幼互动

从角色及其相互之间的行为过程来看,师幼互动具有“控制—服从”的特点。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与控制者,幼儿是知识的承受者与请求者。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占主导地位,幼儿则成为配角甚至是观众。但仅强调师幼之间“控制-服从”的关系是不全面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师幼之间还存在大量的平等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从心理学领域出发,理解师幼互动应将主体参与程度和交往的情感质量作为主要方面,将师幼互动理解为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双边相互作用的综合系统。

第一乐章:适当选择活动内容提升幼儿主体地位

音乐活动中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对于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具有重要作用,以大班韵律活动《包饺子》片段为例。

——“今天我们要用动作模仿包饺子、煮饺子。”活动一开始,教师先说明活动内容,并用哑剧表演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让幼儿自主发现动作表现的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可以用以象征现实、表达情感。让幼儿观看过年包饺子的视频。

——“饺子在烧着小火的锅里会怎样翻滚?烧中火、大火时又会怎样翻滚?”教师的提问启发并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模仿饺子在锅里翻滚的动作。随着火势由小变大,幼儿先双手合紧,在胸前轻轻晃动;再稍微打开双手,在胸前左右轻轻晃动;最后双手在头顶打开,左右晃动,动作幅度增大。教师一个表示关火的拍手动作以后,幼儿摆出饺子煮熟的造型,教师以形象的动作将“饺子”一个个捞进“碗”中。

该韵律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大部分幼儿都有吃饺子、包饺子和煮饺子的生活体验,对于饺子怎样成形、下锅前后的变化等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积累。从整个活动过程看,幼儿积极性和参与度高,通过踊跃的表现向教师施动。教师则通过观察幼儿表现,关注幼儿创编动作的情况,捕捉来自幼儿的信息而受动。在施动和受动基础上,幼儿各种感官被调动起来,感受到不同节奏和韵律,教师也以提问的方式综合运用启发、鼓励和引导等互动方法,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第二乐章:平等对待善用激励兼顾不同个体发展

平等关注每一个孩子,根据孩子的特性开展有效互动对于提高音乐活动的效果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以小班音乐游戏《放鞭炮》片段为例。

“你们想不想玩放鞭炮的游戏呀?谁来做鞭炮呢?”教师指着一串红红的鞭炮问小朋友说。许多孩子都兴奋地拍起手争着说:“老师,快请我啊,我想做鞭炮。”“我要变成小鞭炮啦!”……教师疑惑地说:“哇,有那么多的小朋友都想来当鞭炮,请谁先来呢?”一位小手举得很端正,经常参加集体活动的女孩子首先被教师选中。她身体半蹲,双手紧抱,一个小鞭炮立马变出来啦。教师引导孩子们一起拍手表扬她:“你真棒,你最棒!”“还有谁愿意再来做一做鞭炮啊?”教师问道。坐在边上的一个小男孩很期待地把手举到了耳朵下,看得出他有点不自信。教师走到小男孩身边,轻轻拍他的肩,蹲下身鼓励他说:“大家都相信你可以的,来试试吧!”她扶起小男孩站到大家面前,“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拍拍手给他加加油吧!”在大家的鼓励下,小男孩双手抱肩蜷起了身体,“哇,真像一个小鞭炮哦!”台下不少孩子激动地为他拍起了手。教师双手跷起了大拇指大声表扬:“宝贝,你真棒!老师真为你高兴!”小男孩乐了,抬起头自信满满地回到了座位上。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公平对待身边的每个孩子,同等情况下,教师要给胆小内向的“边缘人”更多的表现机会。《放鞭炮》音乐游戏中,缺乏自信的小男孩在老师的鼓励下圆满完成了游戏内容,教师在行动和言语上毫不吝惜表扬,积极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小男孩重新找到了自信,提高其参加其他集体活动的积极性。这正体现了《纲要》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精神。幼儿特别渴望获得认可,习惯从别人的肯定与表扬中获取自信,而教师的行动言语对幼儿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简单的一句表扬可以令他们获得极大的满足。比如,“宝贝,你真棒!老师真为你高兴!”这类肯定性质的言语对于小年龄段的幼儿具有相当的激励作用。在整个音乐游戏中,教师应该积极看待自己与幼儿的互动关系,以表扬和鼓励真正成为师幼互动中平等的首席,把握师幼互动的正向性,提高师幼互动有效性。

第三乐章:从幼儿视角出发提升教师评价机制的科学性

我们有必要建立一种幼儿视角的教师评价机制。尽管心智发展水平有限,幼儿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很难上升到理性思维的层面,但他们对教师所怀有的情感特征却是鉴别师幼互动质量的高可信度指标。研究表明,幼儿真心喜欢并由衷愿与之亲近的教师一定与幼儿保持着高质量的互动。反之,让幼儿感到惧怕并试图回避的教师,一定在互动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如果将幼儿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化、可操作化和可评价化,那么幼儿视角的教师评价机制就能建立起来,可以增强教师评价机制的多元化和科学性,有效提升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感悟能力,切实反省与调整自身行为,提高职业素养,从而达成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成效。

尾声:师幼互动策略探索为幼儿发展开拓新路

教学活动的本质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更是师幼之间的“对话”,体现教师与幼儿各自的角色价值。通过相互作用,教师与幼儿才能得以积极投入教学,体验与分享互动影响和感受,构建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活动。与幼儿的积极体验一样,良好的师幼关系也是教师与幼儿在不断交往互动中逐步实现的。建立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关键在于关注其形成的过程——师幼互动。我们通过以上对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策略的探讨,立足理论和实践成果,提出了一套提升师幼互动有效性的解决方案,为处理好互动主体间的关系,在幼儿教育中构建和谐、积极与良性的互动,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2.

  1. 周彬.对师幼互动行为的思考 [ J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9).

  2. 马玲亚.幼儿园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幼儿园教育教学,2005,54(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