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

刘波

阿克苏四方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新疆阿克苏 843300

摘要: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建筑业开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建筑创新在市场环境和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筑设计思维模式直接影响到建筑设计的成果,从创新设计思维入手,改变设计过程,以提高设计质量,提供稳定的来源。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

引言

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让建筑表现出良好的生命力和活力,就必须重视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体现。在这一过程中,设计者应加强创新思维的利用,不断优化和更新创新思维。在传统设计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各国应根据时代需要增加新的内容,全面考虑建筑的经济性、实用性和价值,强调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促进建筑业的最佳发展。运用创新思维必将成为建筑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1建筑设计的目的

建筑物有自己的功能、形态和民族文化特征等。在设计建筑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以确保建筑设计符合上述要求,同时使其更加自然和体面。要设计这样的建筑,设计者必须以自己的建筑设计为指导,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实现创新的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有三个主要目标:第一,其文化价值在现代社会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因此其意义和象征性特征特别重要,需要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这些文化价值,提高质量第二,建筑的经济效益主要是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来考虑的,开发商必须考虑到企业的营销和持续发展,从而考虑到有形住房的概念和质量,并利用各种设计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第三是安全,这是建筑设计中应考虑的最高优先事项:建筑设计的安全关系到人身和财产的健康和安全,必须从建筑的可靠性、实用性和消防安全的角度来考虑良好的建筑设计。

2建筑设计创新的特点

2.1可操作性

建筑设计可操作性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建筑电梯设计过程中,建筑系统设备既要注重建筑工程的外部可观性,也要注重内部的流线设计。以纽约世贸中心为例,楼层比较高,整个建筑共设计了20多部电梯,建筑设计师为了确保电梯运转的安全性,既需要跟设备专业人员沟通报警系统,还要和厂家了解电梯钢缆运行的原理,确保电梯即使在大楼因高度产生摇晃的情况下,也能处于被随时调节、均衡受力的状态。

2.2反思性

创新思维与习惯思维和重复思维不同,可以批判原有的建筑实践和建筑理论,找到批评的切入点,在设计上取得突破。除了将原始建筑概念和方法应用于自己的设计外,还可以识别设计和设计之间的差异,从而使建筑设计更具方向性。同时,反思不仅是对他人设计的反思,也是对设计本身的反思。虽然设计者有多年的设计经验,但在设计时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想法、方法和想法,惯性思维可能影响设计,导致设计重复和缺乏创新[2]。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经常要反思自己的作品,形成批判性的设计思想,以确保自己的设计创新。

2.3以人为本

建筑设计的最基本目标是满足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这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包括每个人的身心需要。首先,大多数人的活动是在各种类型的建筑中进行的,其中最基本的建筑与建筑基本上是分不开的,满足这些人的需要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优先事项。第二,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类还有其他更高的生物需要,如隐私、适当的生活环境,如光线、声音、生活空间等。此外,某些人口群体有更具体的建筑需求,如公共场所的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和母婴室;车站机场等场所的候车区和休息区。

3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的应用

3.1共轭思维

从逻辑上讲,所有这些都通常由四个共同要素组成:正要素、负要素、虚拟要素、软件要素和水下要素,这些要素也可以相互转换。配对实际上是一种现象,即事物的两个方面在某些规则下相互关联,一方面随着另一方面的变化而变化。建筑设计创新可以利用这四个共同属性在建筑设计中寻求创新思路和方法。利用这种混合思维方式,设计师可以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性质,把握整体建筑设计的优缺点,解决相关矛盾和问题。

3.2非逻辑

在建筑设计领域,必须强调创新和实现发展。建筑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往往需要强烈的主观意图,如表达、创作动机、象征性等。它不仅运用了艺术理论,而且运用了相关的研究方法。与此同时,设计过程往往涉及更多的学科,根据综合方法和应用理论,有可能促进设计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以展示更好的作品。在非逻辑思维的影响下,设计师可以打破固有的设计模式,创造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因此,要使创新思维转化为现代建筑设计,就必须更加重视非逻辑思维,将其置于次要地位。整个设计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整合多种思维方式的过程,其中包括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收敛思维等。发散开放的思维让设计师在设计时保持思维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建立共识主要是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这可以加强创新的表达。趋同思想主要是指思想的集中,确保计划在设计时的科学体现。

3.3逆向思维

相反的思维实际上是通常所说的替代思维,主要用于建筑设计中,以解决某些设计问题,并在建筑设计中进行创新。逆向思维的优点是,设计师可以通过从不同角度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具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在许多新旧建筑模式中使用逆向思维模式,其中最著名的是卢浮宫前面的透明金字塔设计。

3.4菱形思维

菱形思维模式实现了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有效结合,也可以概括可扩展思维模式,这是菱形思维模式与其他模式的区别,是菱形思维模式的独特特征。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建筑设计师必须运用菱形思维模式,充分发挥设计方案的作用,充分体现建筑工程设计师在施工过程中的设计理念,实现抽象创新思想的实现,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正确的指导。与其他思维方式相比,菱形思维方式的作用是总结可扩展思维方式,即菱形思维方式的具体作用,使设计人员能够在建筑项目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建筑工程的特点,实现建筑创新的有效结合也就是说,菱形思维模式可以确保建筑设计创新实用,施工企业能够在提高建筑工程美观的基础上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实际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以此为基础强化建筑设计创新工作,还需要明确未来建筑设计的创新方向,强化理论知识创新、人性化设计以及实际可操作性设计等,应用现代技术达到多元化设计要求,做好绿色建筑、消防设计等工作,促进现代建筑设计的快速发展,推动建筑行业的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文韬,杨琴.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探索[J].建材与装饰,2020(20):87+89.

[2]王博成,孙飞飞.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02):60.

[3]周丽丽.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259.

[4]杨英.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绿色环保建材,2019(06):77.

[5]李红,李宏朝.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