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

温玉红

深圳市光明区光明翠湖幼儿园 广东深圳 518107

摘 要

伴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我国幼儿教育观念的转变和素质教育得到广泛推广,不少学校都积极推行区域游戏活动的探索和研究,以促进幼儿教育的改革创新。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分析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的创设,探究高效科学的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设置方式,进而推动幼儿区域游戏的发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区域游戏;创设

前 言

区域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个性化学习模式,让幼儿在自主选择的游戏环境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现代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区域游戏这种学习模式深受幼儿喜爱,科学合理的区域游戏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喜欢,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区域游戏体现了现代教育个性化和主体性的特点,如何设置科学高效的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


  1. 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的突出特点

幼儿教师想要提高小班幼儿区域游戏创设的品质首先要了解这一阶段的幼儿的特点,将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游戏偏在创设游戏时得到落实和运用。对于刚刚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学习的小班幼儿,教师要掌握他们的特点再进行区域游戏创设,这样才能让区域游戏适应小班幼儿的发展。

小班幼儿具有模仿性强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儿童未接受系统科学的教学,学习方式主要是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他们通过模仿消化吸收为自己的行为表现。小班幼儿容易受周围环境和身边人物的影响,他们通过模仿学习,模仿既是他们的学习方式也是他们的学习动机。

2章 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的组织策略

幼儿教师在组织小班幼儿区域活动时要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创设游戏环节,从而提高小班幼儿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一、环境和材料要贴近生活

鉴于小班幼儿爱模仿且擅长模仿的特点,幼儿教师在设置区域游戏情节时可以选择与生活相关的题材,让游戏环境的材料贴近生活,这样既可以提高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生活技巧与能力。如设置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的区域游戏,可以组织小班幼儿帮娃娃梳头发、穿衣服、洗衣服等游戏,通过角色扮演让他们对区域游戏感兴趣。小班幼儿通过生活中的观察经验以及老师的示范,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究,提高自己的生活技能和学习能力。

二、环境和材料反映情景

小班幼儿在这一阶段的成长发展中注重对实际请将的感知,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不健全,他们的情感认知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环境变化对他们的认知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幼儿教师在设置区域游戏时要结合小班幼儿的这一发展特点,在创设游戏时要注重游戏环境的设置,为小班幼儿建立情景化的现实场景,让小班幼儿尽快融入到区域游戏情景之中。如在设置种花匠的游戏时,可以布置一个小小的花圃,准备铁铲、水壶、肥料等材料,让小班幼儿尽快的融入到游戏情景之中,对游戏产生兴趣。

三、环境和材料展现个性化

区域游戏在设置之前要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游戏偏好,强调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的个性表达。幼儿教师在设置区域游戏的情景和材料时要凸显个性化,让他们能够自主选择,针对小班幼儿不同的发展情况和个性喜好投放多种多样的学习材料,还要符合小班幼儿教育培养需求,让小班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参与到区域游戏之中,注重小班幼儿的多样性发展,提升小班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学习习惯,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基础。

四、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职能

小班幼儿在这一阶段的个性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在与同伴产生分歧时,双方常常僵持不下,这是就需要幼儿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教师在组织开展区域游戏之间要对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行为表现有所了解。由于学龄前儿童在这个阶段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遵守课堂纪律方面存在不足。部分学生对教师设置的区域游戏情节不感兴趣,这是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引导功能。如在百货店游戏中,孩子们会因为单调的售卖而厌烦,这是教师就需要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给予学生暗示和题型让他们寻找创新之法,通过教师示范降价还价的买卖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既能让区域游戏得以继续,还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设置区域游戏时,教师要设置一定的情节然后让学龄前儿童分角色扮演能,幼儿由于自己对角色有所偏好,有时候会和小伙伴因为角色问题产生分歧,这样既不利于游戏开展,又不利于孩子们养成友爱同学、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如在进行医生病人的游戏时,孩子们往往会偏爱医生的角色,老师要在区域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进行角色互换,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积极的指导,从而让游戏实现其教学价值。在面对具有难度挑战的游戏时,屡次失败会让孩子对游戏失去耐心,不愿再继续探索下去,这是就需要教师积极的鼓励引导,增强孩子在区域游戏上的注意力和兴趣,培养孩子面对困难不畏难不怕错的精神,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五、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投放合适的教具

不少幼儿园由于场地和扩招等缘故在教学活动中暴露出了一些突出问题,其中较为明显的便是儿童活动面积受限,由于儿童较多造成物品摆放拥挤。为了优化游戏区域布置,让儿童的活动时间得到保障,减轻老师收纳归置教具的时间,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场地资源,将走廊、美术室、图书室等辅助性教学区域充分利用起来,为各班设施收纳储存空间,从而提高游戏组织效率。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有利用合适的教学器材,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感受增进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认识。幼儿园老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布置区域游戏环境,这种方法既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又顺应了我国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还能为开展区域游戏活动准备合适的教学材料。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带领他们用饮料瓶和豆子制作摇铃,既在制作之中教他们数数,又是极好的游戏设备。

六、开发活动区的公共价值

幼儿园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设置专门的游戏区域,通过错开各班级之间的使用时间,充分发挥区域游戏的教育意义。学龄前儿童由于自身的发展特点,在区域游戏中带有极强的个人特色,有时候无法根据教师的引导来完成学习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创设区域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喜好设置游戏目标和规则,从而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这种区域游戏得以实施离不开多种多样的教学材料。

为了设置丰富多样的区域游戏环境,教师在布置区域游戏以及选着活动材料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往往教育活动结束之后原有的布置与材料要进行更新以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既给幼儿园教师增大了工作量,还不绿色环保。因此,为了改善这样情况,各班级之间可以资源共享,让各班之间的游戏得到交流和互换,让学龄前儿童与新的环境同学接触,让教学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减轻教师在制作教具和游戏设置上的负担,同时还提升了学龄前环境适应能力和对外交际能力,促进孩子们以后的成长和进步。

3章 结语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改革,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家对幼儿教育也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区域游戏凭借其自身特点适应幼儿教育的特点,并在幼儿教育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幼儿教师在开展小班幼儿课程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区域游戏的优势,促进小班幼儿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1]覃诗雅.小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质性研究——以南宁市A幼儿园为例[J].知识经济,2019(24):168-169+171.

[2]李昊.小班幼儿美工区域游戏现状的研究和建议——以当地某幼儿园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101.

[3]陈晓.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的实践与思考——以小班美术区域活动的评价为例[J].幼儿教育研究,2019(01):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