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索

欧咏梅

南充市五星小学


【摘  要】批注式阅读教学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生在阅读素材中的批注呈现的是其阅读过程中的疑惑、解读,通过在阅读中适当批注,学生能自觉思考文章内涵,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采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优点;方法

  1. 批注式阅读的优点
      1.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批注式阅读是学生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疑惑等批注在文本旁边。通过这些批注,等同于将一篇文本分割成小块,提炼其中精化,必然会使学生加深理解。
      2.批注式阅读清理困惑。学生阅读基础不足,在进行自主阅读时,很可能对某一部分不解。如果放任不管,疑惑可能就此遗留堆积,这样的阅读是囫囵吞枣式阅读。而做好批注,记录下自己的疑惑,之后引经据典或向教师请教,及时解决问题,才是最优的阅读方法。
      3.发散思维。批注式阅读中还有一些是促使思维发散的批注。例如对某一篇文本进行仿写性批注、联想性批注等,用批注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培养学生优秀的想象力,同样具有教学意义。
      4.利用批注进行回顾。“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是先辈教给我们的道理。阅读所得只有实时回顾,才能加深记忆。而在文本回顾中,利用批注进行回顾,往往更加有效、快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质量。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有些学校对语文阅读教学课程设置缺乏应有的重视,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阅读课程所占比例偏低,无法满足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需求。
      (二)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比较陈旧单一,缺乏对学生真实需求的有效把握,缺乏对文本内容的灵活掌控,未能根据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场景来选择阅读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三)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阅读评价体系是评判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有些教师采取的评价方式方法欠妥,影响了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挫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学生缺乏积累意识
      许多学生不会阅读积累,不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文本写作手法,缺乏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等,这些都影响了他们语文阅读综合能力的提高。

  3. 策略

  1. 引导学生培养笔不离手的习惯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上课拿笔通常都是为了记笔记,阅读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偏向默看,或者默读,然而很少有学生会拿笔进行批注。批注阅读法在实际阅读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技能,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养成笔不离手的习惯。
      比如,在学习《少年闰土》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用一定的符号标注不认识的词或者句子,之后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讲解,事实证明,经过标注的部分学生往往对其有更好的理解,也会记得更牢固。之后我会让他们进行二次阅读,二次阅读的时候让他们自主选择,将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标注出来,不懂的可以询问老师进行解答。

  2. 实施交流阅读批注
      学生之间交换想法,能够实现思维火花的碰撞,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同时,交流阅读批注也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阅读氛围,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比如,在讲解《北京的春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回答“文章中都写了哪些北京的节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组织学生边阅读边批注。之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节日进行交流。当然,在这个交流过程中,无论学生回答何种答案,教师都要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学会认真批注与思考,加深自己对老北京春节的认识,进而,在交流批注阅读活动中落实情感教育,使学生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 延伸学生批注阅读范围
      教师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其具有的运用价值,进而能够将其良好运用在独立阅读学习当中。因此,教师在良好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相应的练习。例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篇相对简单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良好的阅读,并作出相应的批注,批注的内容和落实方式由学生自由发挥。之后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探讨时间,教师可以点名几个学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的阅读效果,简单介绍文章,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并为其他学生解释自己的批注内容,完成展示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对于其批注,以及其文章看法正确与否进行相应的评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运用批注和笔记,促使二者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对阅读文章也能实现更为充分的理解。

  4. 运用符号标记
      在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不同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使用并识别。通常情况下,符号在文本的初始阅读阶段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小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掌握的并不多,因此会将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生字、新词等进行标记。符号批注的有效应用,能够使得学生对于文章的大体内涵进行有效的掌握,并提出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利于阅读方向的确定。并且符合批注的方式简单易懂,学生运用起来比较的容易,并且在文章上进行符合标记,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手脑结合的阅读方式对于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5. 适当复习与回顾批注
      小学生长期记忆的能力尚未发育完全,教师应带领学生在恰当时机复习、回顾批注,增强学生对批注内容、阅读文章本身的印象。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晨读时大声读出自己批注的内容,或是与身边的同学交流批注内容,回顾自己所写的批注。教师还可结合阅读教学的不同目的巧妙使用不同文章中同一类型的批注,起到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梳理文章行文结构的方法时,教师可让学生回顾自己所写的提纲式批注,看一看这些批注都有什么特点。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写的提纲式批注大多以情节发展、时间顺序为主要依据,提取故事的主要内容。接着,教师再从学生的提纲式批注引入核心教学内容——对文章行文结构的理解。

    1. 总结

    总之,批注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文本的活动,是学生“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在此环节中,教师要保证学生足够的思考批注时间,以使他们能够于文本的深处去细琢细磨,以求得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获取更深刻的体验、更多元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覃练红.将批注式阅读引入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J].基础教育研究,2010(17):28.

    [2]周颖.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