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爱呵护学生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用关爱呵护学生成长

彭逢燕

广东省吴川市振文镇下林小学 524573


摘要 :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没有热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尚纯洁的师爱,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结果,有了热爱学生的思想,教师就会自觉尊重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密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完成艰巨复杂的教育任务。
关键词:理解、信任、关爱、呵护

那么,如何去用关爱呵护学生成长呢?根据我30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把“权”让给学生

教学须以学生为主体,切切实实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首先是转变观念。教育家刘佛年曾经说过:“任何改革和发展都是从观念转变开始的。”所以,我们必须消除旧的观念束缚,彻底摒弃以往那种我教你学,我问你答,我管你服的“教师中心法”,要充分相信学生有学习本领和活动潜力。

其次是留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课内,引导他们学前定目标,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学会总结。真正做到乐学、会学、创学;课外,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学会处事,学会做人。通过学生与老师交换“角色”,从而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管理”能力,并从中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第三是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之间的关系,重视并研究“导”的艺术。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并不等于冷落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更不意味着让学生放任自流。在整过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也是不可替代的。只是“如何教”转为“如何导”,这是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导”的艺术,如引导、诱导、辅导等,让“导”伴随“学”的妈妈始终,做到导中有学,学中有导。

二、把“爱”献给学生

每一位教师都应坚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原则,知道“爱”的力量,接受“好学生是爱出来的,差学生是嫌出来的。”这一事实。正如赞科夫所说:“当教育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农村有许多家长已双双外出打工,有的长年不回家,于是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逃学,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甚至误入歧途。耳闻目睹许多惨痛的教训,我苦苦思索,终于找到了这类问题症结所在,学生缺乏“真爱”。只有用爱的甘露才能滋润那一棵棵快要干枯的幼苗。正如作家屠格涅夫与乞丐的故事中,屠格涅夫那充满爱的掏钱动作和一声“兄弟,对不起,我的钱包放在家里了。”却给了乞丐以活下去的勇气,。现代教育家魏书生面对他班学生在集会中的表现出乎意料的差,甚至令人愤怒时,他为了顾全学生自尊而采取回教室重新整队入场的“冷静处理法”,在学生心中引起了强烈震撼,为他日后的班级工作做好了情感铺垫。这说明“尊重”能感动人,也能教育人。有一次,班里一位女同学没有下楼做早操,说因为脚疼。但我发现下课后她一点事也没有。我找了她来,亲切地问她:“你的脚还疼不疼?”她脸红了,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没有脚疼,是撒了谎,因为不想做早操。”我没有生气,还表扬了她敢于认错的勇气,并教育她以后要认真锻炼,要诚实。以后她一有什么事马上告诉我,还跟我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呢。

三、把“情”传给学生

教育 是充满感情的事业,充满爱的事业,如果把教育变成枯燥的单纯的知识教授,而且用分数去激化其中的利害关系。把正常的做人,生活必须具有的情感素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排斥在教育的过程之外,教育就会出现巨大的危机。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孙敬修说:“老师要热爱学生,应该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女手足,对他们的关心、热爱和责任感应超过自己的儿女手足。”教育要重视“以情感人”。教师必须具备热爱学生的心里素质,要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与他们多进行感情交流,建立起平等民主亲切的师生关系。如班里的一后进生由于基础差,上课无心听课,经常受老师批评。有一次我去他家家访,发现他家非常凌乱,于是我提议和他一起将家里收拾干净。在收拾过程中,我与他有说有笑,互相配合,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还发现他非常喜欢汽车。第二天,我送他一辆玩具小汽车,并对他说:“这辆车,是我预祝你学习进步的,你一定不要辜负我的期望。”他眼中闪烁着泪光,从此学习认真多了。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特别要关心和偏爱“学困生”,给予爱的沐浴,对他们的困难,要耐心启发、引导,想办法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要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切莫对学生进行侮辱,体罚。只有变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1. 把“心”交给学生

教师的信任和理解是鼓起学生上进的风帆;学生的理解和信赖能增添教师工作的动力。30年的教育教学使我对这一点感受颇深。2000年下学期。我接了一个毕业班,才开学不久,我就发现班里的李深同学性格怪癖,平时沉默寡言,不愿意和同学坐在一起,上课喜欢睡觉,经常不交作业,上学也常迟到,甚至出现旷课现象。我找他谈话,他不理我。后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春风化雨”,他终于敞开心扉把一切告诉了我。原来他的母亲得了肾炎,父亲又不争气,好赌,家里连吃饭的钱简直没有,母亲哪有钱治病呢?于是入庙吃斋当尼姑。母亲离家后,父亲也出外打工,不但少回家,也没有寄钱回家。知道真相后,我及时对症下药,用双倍的理解、关爱去抚平他情感上的创伤,从而唤起他面对现实的勇气,激起他求知的欲望。我让他明白,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思进取,自暴自弃。我利用中午的时间去为他补课,以朋友的身份与他相处,让他时时刻刻感觉到老师的这份理解和爱心。经过帮助教育,他变了,变得活泼开朗,变得自信上进了。

关爱学生,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它需要真正落实到教师的言行中,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中,这种爱的前提是首先要理解、信任与尊重学生。一个教师只有理解、信任并尊重学生,才会被学生尊重、信任与爱戴。他们才能从心底喜欢自己的老师,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
[1]张君. 用爱掌舵,为学生的成长护航[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 671(13):81.
[2]吴雪婷. 用点滴关爱呵护学生成长[J]. 科教文汇, 2020, 000(016):38-39.
[3]李建利. 用爱心呵护学生健康成长——谈班主任工作点滴体会[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6(4):21-21.

60d413524a397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