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水准高程拟合模型的探讨与应用

/ 14


GPS\水准高程拟合模型的探讨与应用

岳兴盛 杨浪浪 通讯作者,赵萌生

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云南 昆明 650100

摘 要:

近年来,GPS卫星定位技术已在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平面位置的测量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精度,人们期待着在可行的条件下用GPS高程测量代替传统水准测量,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利用GPS定位技术测定的GPS高程是基于WGS-84参考椭球的大地高,而工程所采用的高程一般是基于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所以GPS技术提供的高程不能直接应用到工程实践中,需要进行高程转换,把GPS所测的大地高转换使用的正常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目前GPS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GPS高程拟合是进行GPS高程转换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拟合的方式进行高程异常的结算,从而利用大地高取代正常高进行使用。本篇论文将借助云南某县的GPS测图控制网,着重探讨GPS水准高程拟合模型的探讨与应用。

关键字:GPS高程、正常高、拟合

1 绪论

1.1前言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一代精密卫星定位系统,20世纪70年代开始,GPS技术不断的成熟和迅猛发展,现在已渗透入除专业领域外的民用领域,从最初的的航天及军事应用,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再测绘专业领域,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在民用领域里,它除了继续在高精度大地测量和控制测量,建立各种类型和等级的测量控制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外,还在测量领域的其它方面得到充分的应用。但是利用GPS定位技术测定的GPS高程是基于WGS-84参考椭球的大地高,而工程所采用的高程一般是基于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所以GPS技术提供的高程不能直接应用到工程实践中,需要进行高程转换,把GPS所测的大地高转换使用的正常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拟合的方式进行高程异常的结算,从而利用大地高取代正常高进行使用。

1.2 GPS的发展与应用

1.2.1 GPS的发展

GPS 实施发展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从1973年到1979年,共发射了4颗试验卫星。研制了地面接收机及建立地面跟踪网。

第二阶段为全面研制和试验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又陆续发射了7颗试验卫星,研制了各种用途接收机。实验表明, GPS 定位精度远远超过设计标准。

第三阶段为实用组网阶段。1989年2月4日第一颗 GPS 工作卫星发射成功,表明 GPS 系统进入工程建设阶段。1993年底实用的GPS 网即(21+3 )GPS星座已经建成,今后将根据计划更换失效的卫星。

1.2.2 GPS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具有性能好、精度高、应用广的特点,是迄今最好的导航定位系统。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 目前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经近10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GPS以全天候、高精度、 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用于各种类型的施工放样、测图、变形观测、航空摄影测量、海测和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数据的采集等。从而给测绘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1.3 高程拟合模型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高程拟合模型的研究目的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卫星定位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导航、测绘、通讯等众多领域,再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GPS得到的是在WGS84坐标系下的大地高程,而一般国家所用的高程数据是正常高高程,两者之间存在高程差异。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充分利用GPS三维测量的优势,将GPS技术测得的大地高以高精度转换为工程中常用的正常高,以解决GPS高程在生产实际应用中不便性的问题。

1.3.2 高程拟合模型的研究意义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全球性、全天候、实时连续导航和定位功能,而且具有定位速度快、费用低、方法灵活及操作简便等优点。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测绘、水利、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军事、农业和林业、气象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测量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在测量领域中的应用GPS定位技术主要表现在建立各级国家平面控制网和城市控制网方面、变形监测网以及精度工程测量等诸多方面。

GPS技术在测量领域的应用对传统的常规测量技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GPS技术在效率、经济性、实时性甚至在精度上的优势都是很显著的,在不需要正常高的情况下,GPS高程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工作和科学任务,如地面沉降监测、防灾与地震监测等。众所周知,传统的高程测量采用几何水准测量的方式,几何水准测量野外测量工作繁重,特别在地形复杂、高差较大的地区进行水准测量非常困难,很容易引来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GPS高程测量具有优点又有缺点,优点是实时,快速,需要较少的人力,缺点是不能直接应用于实际应用中,因为通常在日常中所采用的高程是正常高,正常高是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而GPS高程则是大地高,大地高是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由于GPS高程和正常高的参考球面不同,GPS高程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若能求出测量点在两种高程系统中的高程异常,就可以将高程异常加入到大地高,从而确定测量点的正常高,这样可以利用GPS技术进行高程测量,从而发挥GPS测量提供三维测量上的优越性。

因此,如何将GPS测定的大地高转化成正常高,并保持一定的精度,一直是人们论证已久的热点,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2不同高程基准简介

2.1 水准面、大地水准面与似大地水准面

水准面:水准面是受地球表面重力场影响而形成的,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因此是一个重力场的等位面。

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它是重力等位面。

似大地水准面:指的是从地面点沿正常重力线量取正常高所得端点构成的封闭曲面。

2.2 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是指与确定高程有关的基准面及以基准面为基础的高程定义。以不同的高程基准面为基准确定不同的高程系统。目前常用的高程系统有大地高系统、正常高系统、正高系统,其中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是正常高系统。

高程系统示意图如图2.1:

60d3dd581b4d4_html_78ef4a2dc576359e.png

图2.1 高程系统示意图

2.2.1 大地高

大地高系统是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某点的大地高是该点到通过该点的参考椭球的法线与参考椭球面的交点间的距离。大地高也称为椭球高,大地高一般用符号H表示。

大地高是一个纯几何量,不具有物理意义,同一个点,在不同的基准下,具有不同的大地高。因此在一般工程应用中不能直接应用。然而他在与水准测量数据、重力测量数据结合来确定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方面,还有结合高程异常数据来求取正常高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2.2.2 正高

正高系统是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某点的正高是该点到通过该点的铅垂线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点之间的距离,正高用符号Hg表示。在正高的定义中虽用了一些几何概念,但实际上他是一种物理高程系统。其计算公式为:

60d3dd581b4d4_html_5e753d1f39b4d029.gif 式(2-1)

试中,g为由地面点沿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平均重力加速度。由于g与地面点以下的地壳密度有关,无法直接测定,也不能精确计算,而只能对地球内部的质量分布作某种假设的情况下推算,所以严格来说,正高是不能精确计算的。

2.2.3 正常高

正常高系统是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的高程系统。某点的正常高是该点到通过该点的铅垂线与似大地水准面的交点之间的距离,正常高用Hr表示。它的计算公式为:

60d3dd581b4d4_html_a390cb1c15fd2bbd.gif 式(2-2)

式中,60d3dd581b4d4_html_17699c8b9b4e5a1d.gif 为由地面店铅垂线到似大地水准面之间的平均正常重力值,60d3dd581b4d4_html_43e24bfb28c899f7.gif 可以不需要任何假设而精确计算,因而正常高是可以精确计算出来的,60d3dd581b4d4_html_f8055a6852a10c35.gif 的计算表达式为:

60d3dd581b4d4_html_5e1799d7e175190a.gif 式(2-3)

其中,r为地球椭球面上的正常重力值,r并不顾及地球内部质量密度分布的不规则现象,因此,它仅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正常高系统为我国通用的高程系统,在后文中有关高程系统的叙述中如无特别说明,均指正常高系统:且以H代表GPS测量得到的大地高、Hr代表正常高、60d3dd581b4d4_html_e80ae489c6f3acc4.gif 代表高程异常。

2.2.4 大地高、正高与正常高三者之间的关系

60d3dd581b4d4_html_ef922d9d9fcdf2d4.png

图2.2 大地高、正高与正常高三者之间的关系

图中H代表GPS测量得到的大地高,Hr代表正常高,Hg代表正高、60d3dd581b4d4_html_29766097cf041a01.gif 代表高程异常,N代表大地水准差距,由上图可知:

60d3dd581b4d4_html_2030a8580faa2b2a.gif60d3dd581b4d4_html_273e772417264eef.gif

3 GPS控制测量及数据处理

3.1 项目概述

测区中央子午线为东经98°54′,项目为该县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前期数字地形测量,测区内地形主要以低海拔山地为主。又根据地形条件推理,高程异常变化平缓,最终需要建立一级GPS控制网,新增GPS点按照高程拟合获得正常高,并用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四等水准测量检验其是否符合精度要求。

测区总面积约为40.2 平方公里,具体为二级公路沿线96公里以及连接线5.2km共计102公里带状数字地形测量以及控制测量,且带宽400米,比例尺为1:2000;其中未收集到平面高等级控制点资料,故在该测区布设独立坐标系控制网。首先布设四等GPS点16个,在此基础上完成测区一级GPS控制网布设,新增一级GPS点80个,并GPS动态观测获得不埋石图根点429个。然后,向省测绘局申请购买了沿线的国家水准点,根据水准点分布与完整情况共计布设了14条四等三角高程路线,联测上46个GPS点的四等水准高程,其余46个GPS点采用二次曲线/曲面拟合获得水准高程,精度达到等外水准精度

3.2 GPS控制网的布设

3.2.1 静态GPS网布设规范要求.

(1)静态施测前对测量方案的拟定非常重要,主要包括外业测量环境调查、埋石与本地坐标系统已知点的联测方案、交通条件、通讯设备等。

(2)为减少遮挡,点位应选在开阔地区;为减少路径影响,点位应尽量避开高层建筑、大面积水域;为减少电磁干扰,点位应避开大功率发射电台、高压输电线地域。

(3)取得测区的基本控制,优化控制网的图形结构,使用独立基线。

(4)提供足够的多余观测量,用于检核和平差,每个测站至少需要2个独立时段观测。

(5)测站周围具有良好的天空视野,尽量避免多路径。

(6)用于城市或工程的GPS网可根据相邻点的平均距离和精度参照《规程》中的二、三、四等和一、二级的精度分级,如表3.1所列。


表3.1 GPS测量精度分级

等级

平均距/km

固定误差/mm

比例误差系数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9

≤10

≤2

1/12万

5

≤10

≤5

1/8万

2

≤10

≤10

1/4.5万

一级

1

≤10

≤10

1/2万

二级

<1

≤15

≤20

1/1万

注:当边长小于200m时,以边长中误差小于20mm来衡量

3.2.2 静态GPS网的布设方式

GPS网形的基本形式有三角网、环形网和星形网。当GPS网测站数多于所使用的接收机时,就不得不采用分区观测。同一分区各点的观测同步进行,分区与分区之间有连接点。同步图形扩展式的作业方式具有效率高、图形强度好的特点,他是目前在GPS测量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布网方式。采用同步图形扩展式布设GPS基线向量网时的观测作业方式有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和混连式。

本次控制网测量采用边、网混连式布设控制网,控制网已覆盖整个测区;再

在首级网的基础上布设一级GPS网。测区布设网形如图3.4:本课题采用一段线路进行计算分析对比,布设网型如3.5。

60d3dd581b4d4_html_423809154c95648e.png

图3.4 测区控制网布设图形

60d3dd581b4d4_html_3edb42c8478739e5.png

图3.5 测段控制网布设图形

3.3 静态GPS数据处理

GPS数据处理要从原始的观测值出发得到最终的测量定位成果,其数据处理过程大致分为GPS测量数据的基线向量解算、GPS基线向量网平差以及GPS网平差与地面网联合平差等阶段。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如图3.3.1所示。

直线 5直线 4直线 3直线 2 据采集 数据传输 预处理 基线解算 GPS网平差

图3.3.1 GPS数据处理基本流程图

本文通过华测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3.3.1华测软件对静态GPS测量数据的处理

由于测区较长,采用分五段平差,下面以第一段为列对数据处理做详细说明。按照高等级控制网联测低等级控制网的原则,收集到I1、I14、IV04三个城市四等控制点,建立一级控制网。

(1)打开华测软件,在软件的界面下新建一个工程项目(图3.4.2),并选择相应的坐标系统。

60d3dd581b4d4_html_9587d4ef8568c34e.png

图3.4.2 新建项目

(2)导入观测数据(图3.4.3)

60d3dd581b4d4_html_cf7c35e6c46dce82.png

图3.4.3 导入观测数据

(3)在基线解算之前如果没有相应的坐标系统,需要先建立坐标系统。主要是确定新建坐标系名称,选用的椭球体,中央子午线等。如图(3.4.4)

60d3dd581b4d4_html_c9c1f3582308b92e.png

图3.4.4 建立坐标系统

(4)对观测数据文件中的一些出现周跳、信号不连接的信号进行处理,如图3.4.5是处理之前的信号,图3.4.6是处理之后的信号。

60d3dd581b4d4_html_3ea27049ea99829e.png

图3.4.5 处理之前的信号

60d3dd581b4d4_html_5cc2cec920405918.png

图3.4.6 处理之后的信号

(5)基线解算,点击软件中基线解算操作,选择处理全部基线,软件就会自动对导入的基线进行解算。图(3.4.7)为解算过程。

60d3dd581b4d4_html_7df2a87c26739f58.png

图3.4.7:基线解算

(6)对解算出来的基线进行处理,使其达到精度要求,当所有环符合质量要求之后,可以对图网中一些网形不好的基线进行禁用处理。禁用的基线在网图中是灰色线。

(7)导入已知点坐标,图(3.4.8)为导入I1点坐标。

60d3dd581b4d4_html_1e7dcc351b30114c.png

图3.4.8:已知点坐标输入

(8)进行平差处理,包括三位平差、二位平差、高程拟合、网平差计算的处理,如图3.4.9

60d3dd581b4d4_html_aa712516a40b23b6.png

图3.4.9 平差处理

(10)综合国家规范对处理数据进行分析,如果没有达到精度要求还要重新处理。直到达到精度要求为止。生成平差

4 高程拟合方法及数据处理

4.1高程拟合方法研究

GPS水准高程,是目前GPS作业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国内外用于GPS水准计算的各种方法主要有:绘等直线图法;解析内插法(包括曲线内插法、样条函数法和Akima法);曲面拟合法(包括平面拟合发、多项式曲面拟合法、曲面样条拟合法、非参数回归曲面拟合法和移动曲面发)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GPS水准高程计算方法。

4.1.1绘等值线图法

这是最早的GPS水准方法。其原理是:设在某一测区,有m个GPS点,用几何水准联测其他n个点的正常高(联测水准的点称为已知点,下同),根据GPS观测获得的点的大地高,按公式求出n个已知点的高程异常。然后,选定合适的比例尺,按n个已知点的平面坐标(平面坐标在GPS网平差后获得),展绘在图上,并标注上相应的高程异常,再用1—5cm的等高距,会出测区的高程异常图。在图上内插出为联测几何水准的高程异常,从而求出这些待求点的正常高。

4.1.2解析内插法

当GPS点布设成测线时,可应用以下曲线内插法,求定待定点的正常高。其原理是:根据侧线上已知点平面坐标和高程异常,用数值拟合的方法,拟合出测线方向的似大地水准面曲线,在内插出待求点的高程异常。从而求出点的正常高。

(1)多项式曲线拟合法

设点的高程异常值与60d3dd581b4d4_html_5713de4d39d6b439.gif (或60d3dd581b4d4_html_d9f30115862cb9ba.gif 或拟合坐标)存在的函数关系(60d3dd581b4d4_html_c6f6a548a0eea151.gif )可以用下面m(60d3dd581b4d4_html_94ff0f047b18c050.gif )次多项式

60d3dd581b4d4_html_1476162e920e29d5.gif 式(4-1)

来拟合。在已知点的高差60d3dd581b4d4_html_c9d19ebd751331f0.gif ,在60d3dd581b4d4_html_a070db01d6b751b0.gif 的条件下解60d3dd581b4d4_html_ce0cc26cb0e52a47.gif ,继而求出各点的高程异常值。从而获得点的正常高。

(2)三次样条曲线拟合法

当测线长,已知点多,高程异常值变化大时,按60d3dd581b4d4_html_b5b67eb63d713c78.gif 求解的60d3dd581b4d4_html_ce0cc26cb0e52a47.gif 误差会增大,故通常采取分段计算,这样是曲线在分段点上不连续,也影响拟合精度。为此,采用三次样条法来拟合。

设过n个已知点,60d3dd581b4d4_html_7902e8fcd05dc542.gif60d3dd581b4d4_html_25cb15283ef82c6c.gif (或60d3dd581b4d4_html_fffe2a3075c27ce4.gif 或拟合坐标)在区间60d3dd581b4d4_html_a51e1aae08d1f20a.gif 上有三次样条函数关系

60d3dd581b4d4_html_5693bfa154760bad.gif 式(4-2)

式中,x为待求点坐标,60d3dd581b4d4_html_c580c40e72cfb273.gif60d3dd581b4d4_html_ccc9822cdd6e1acd.gif 为待求点两端已知点的坐标。其中60d3dd581b4d4_html_cbc8e7df5f8f051a.gif 为一阶商差。60d3dd581b4d4_html_20c7ab4e647e1cca.gif60d3dd581b4d4_html_8ef9e102c18a8aa7.gif 为二阶商差,60d3dd581b4d4_html_7d5b873a1b1afa54.gif ,而60d3dd581b4d4_html_8f9dddb98f51d3d6.gif ,满足系数矩阵为对称三角阵的线性方程组

60d3dd581b4d4_html_e79fdc90e2dd55f8.gif 式(4-3)

用追赶法求解上式方程组,可求出60d3dd581b4d4_html_6e2c542f63a4821c.gif60d3dd581b4d4_html_dbf4cab3831adc0a.gif ,而

60d3dd581b4d4_html_7cf9bb06a0ae4127.gif 式(4-4)

便可求出各未知点的高程异常值,求出拟合高程。

4.1.3曲面拟合法

当GPS点布设成一定区域面时,可以应用数学曲面拟合法求待定点的正常高。其原理是,根据测区中已知点的平面坐标x、y(或大地坐标B、L)和高程异常值,用数值拟合法,拟合出测区似大地水准面,再内插出待求点的高程异常值,从而求出待求点的正常高,下面结合测区其中一段数据对常用的拟合模型方式方法进行解算和详细说明。

(1)平面拟合法

在小区域而且较为平坦的范围内,可考虑用平面逼近局部似大地水准面。设某公共点的高程异常值与该点的平面坐标有关系式

60d3dd581b4d4_html_da9f62040457d76b.gif 式(4-5)

式中:(x,y)为点的平面坐标;60d3dd581b4d4_html_1113132ea08ed566.gif60d3dd581b4d4_html_e57ccfeff771f04e.gif60d3dd581b4d4_html_294ba2b4524af573.gif 为模型参数。

若公共点的个数大于三个,则可列出相应的误差方程,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求得模型参数,便可求出各未知点的高程异常值,求出拟合高程。

(2)二次曲面拟合法

该方法的主要思路是借助于n个已知点(高程异常值已知),用二次曲面的数学模型拟合高程异常。设某公共点的高程异常值与该点的平面坐标的关系式为

60d3dd581b4d4_html_e0cc418193ad4526.gif 式(4-6)

式中:(x,y)为点的平面坐标;60d3dd581b4d4_html_1113132ea08ed566.gif60d3dd581b4d4_html_5e0030cd100d62a2.gif 为模型的待定参数。因此至少要有6个已知点点。若公共点的个数大于6个,则可列出相应的误差方程,此时仍按最小二乘原理解出模型参数,便可求出各未知点的高程异常值,求出拟合高程。

由此可知,对于平面拟合,已知点至少要三个;对于二次曲面拟合,已知点应不少于六个。一般的,若已知点足够多,则二次曲面拟合的精度要高于平面拟合的精度。

4.2实验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处理以第一段为例,收集到三个四等GPS点,在此基础上布设一级GPS网得到已知点6个,以上述9个点位已知点利用平移,平面和曲面拟合的方法求解正常高。其中所用已知点高程见表4.2.1

表4.2.1已知点

点号

等级

X

Y

h(85高程)

I1

四等GPS

***194.5314

****933.1217

1769.6450

I14

四等GPS

***272.7970

***8020.1020

1821.2359

I3

一级GPS

***799.6794

****324.5746

1881.4948

I4

一级GPS

***562.4530

***6504.6997

1905.5720

I6

一级GPS

***567.4594

***4357.7355

1868.9627

I7

一级GPS

***538.2594

***3528.2066

1849.0789

IV04

四等GPS

***745.0387

****385.3834

********

T1

一级GPS

***723.9860

****822.2781

1801.1286

T4

一级GPS

***580.0748

****611.2822

1866.0075

其中,各已知点的统一大地高见表4.2.2

表4.2.2 统一大地高

点号

统一大地高

I1

1758.5673

I14

1810.1459

I3

1870.5019

I4

1894.6373

I6

1858.0759

续表4.2.2

I7

1838.1654

IV04

1809.3485

T1

1790.0791

T4

1855.1452


(1)以I1和T4作为已知点进行平移拟合法求解正常高(拟合方程60d3dd581b4d4_html_1ed194ffaf9e03cb.gif )将I1和T4带入60d3dd581b4d4_html_e974d60d2e5d8db5.gif 求得60d3dd581b4d4_html_c5b5298cf46a710.gif

把已知点带入该模型进行自检,求解出已知点和检核点的残差值,求解出内外符合精度,见表4.2.3

表4.2.3 平移拟合结果

站点

高程(m)

残差

已知点高程

检核点残差

内符合精度

外符合精度

I1

1769.645

60d3dd581b4d4_html_3660144e414df5e5.png



0.09777

0.09332

I10

1836.8628

0.0946





I11

1855.943

0.0946





I12

1906.7776

0.0946





I13

1816.3933

0.0946





I14

1821.1673

0.0946

1821.2359

-0.0686



I2

1818.0043

0.0947





I3

1881.5232

0.0947

1881.4948

0.0284



I4

1905.6586

0.0947

1905.5720

0.0866



I6

1869.0973

0.0947

1868.9627

0.1346



I7

1849.1867

0.0947

1849.0789

0.1078

I8

1844.1305

0.0947

I9

1828.5498

0.0947

IV04

1820.3698

0.0946

T1

1801.1004

0.0947

1801.1286

-0.0282

T2

1886.4621

0.0947

T3

1936.2941

0.0948

T4

1866.0075

60d3dd581b4d4_html_14774ead4a7cc9d7.png




(1)以I1、I7、I14、T4为已知点进行平面拟合法求解正常高,将四个已知点坐标带入拟合方程(60d3dd581b4d4_html_ada6edf99dfbbab.gif )中计算出各拟合模型参数如下:

60d3dd581b4d4_html_4d902d32df98da21.gif60d3dd581b4d4_html_d1faae904a59b906.gif60d3dd581b4d4_html_e28d8309dcfd77fa.gif

把已知点带入该模型进行自检,求解出已知点和检核点的残差值,并求解出内外符合精度,见表4.2.4

表4.2.4 平面拟合结果

站点

高程(m)

残差

已知点高程

检核点残差

内符合精度

外符合精度

I1

1769.645

60d3dd581b4d4_html_6982b7f27404966f.png



0.04353

0.03614

I10

1836.7303

0.0509





I11

1855.8617

0.0415





I12

1906.7511

0.0328





I13

1816.3899

0.0365





I14

1821.2359

60d3dd581b4d4_html_6982b7f27404966f.png




I2

1818.0134

0.043





I3

1881.5065

0.0373

1881.4948

0.0117



I4

1905.6092

0.0356

1905.5720

0.0372



I6

1869.0114

0.0368

1868.9627

0.0487



I7

1849.0789

60d3dd581b4d4_html_6982b7f27404966f.png




I8

1843.9819

0.0526





I9

1828.3841

0.0583





IV04

1820.2009

0.0619




T1

1801.1338

0.0427

1801.1286

0.0052



T2

1886.4735

0.0335





T3

1936.2431

0.0317





T4

1866.0075

60d3dd581b4d4_html_6982b7f27404966f.png






(2)以I1、I4、T1、T4、I7、I14为已知点进行曲面拟合法求解正常高,将已知点坐标带入拟合方程(60d3dd581b4d4_html_d9c4e8f33dec28d.gif )中计算得:

60d3dd581b4d4_html_4ebaf7e485fe88fe.gif60d3dd581b4d4_html_da125d5846b8b98e.gif60d3dd581b4d4_html_154247889552b4b0.gif

60d3dd581b4d4_html_5149f0bdd11b6302.gif60d3dd581b4d4_html_b9ca8ce1a9da13ca.gif60d3dd581b4d4_html_87fe0abf4c7315e1.gif

把已知点带入该模型进行自检,求解出已知点和检核点的残差值,求解出内外符合精度,见表4.2..5

表4.2.5 二次曲面拟合结果

站点

高程(m)

残差

已知点高程

检核点残差

内符合精度

外符合精度

I1

1769.645

60d3dd581b4d4_html_6982b7f27404966f.png

1769.6450


0.000269

0.017

I10

1836.5968

0.0017








续表4.2.5

I11

1855.584

0.0019





I12

1906.5065

0.002





I13

1816.1164

0.002





I14

1821.2359

60d3dd581b4d4_html_6982b7f27404966f.png

1821.2359




I2

1817.9664

0.0024





I3

1881.4794

0.0024

1881.4948

-0.0154



I4

1905.572

60d3dd581b4d4_html_6982b7f27404966f.png





I6

1868.9694

0.0027

1868.9627

0.0067



I7

1849.0789

60d3dd581b4d4_html_6982b7f27404966f.png





I8

1844.0055

0.0024





I9

1828.4177

0.0028





IV04

1820.1323

0.0017





T1

1801.1286

60d3dd581b4d4_html_6982b7f27404966f.png





T2

1886.4517

0.0022





T3

1936.1762

0.005





T4

1866.0075

60d3dd581b4d4_html_6982b7f27404966f.png






4.3 GPS高程拟合精度评定

在GPS高程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评定精度。一方面是内符合精度,另一方面是外符合精度。

4.3.1内符合精度

在GPS高程拟合前一直水准点可以计算出高程异常值,拟合后经过计算可以得到拟合后的异常值。两个异常值的差值可以用(60d3dd581b4d4_html_e21f48baf54a967c.gif ,式中n为参与计算的已知点数)计算出所要的内符合精度,60d3dd581b4d4_html_920211e1e66916d3.gif ,式中60d3dd581b4d4_html_b8071cc84047636e.gif 为拟合前的高程异常,60d3dd581b4d4_html_3505e4b8cc1fe4c4.gif 为拟合后的高程异常值。

4.3.2外符合精度

外符合精度和内符合精度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用于计算异常值差值的已知点数据不同,外符合精度利用的是参与检测点的高程异常值拟合前后的差值。GPS水准的外符合精度M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60d3dd581b4d4_html_33fbd2aa09fd2393.gif 式(4-7)

式中n为参与检核的点数。

内符合精度以及外符合精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一种相对意义上的绝对精度评定。

4.3.3 GPS高程相对精度的评定方法

前面所述的内符合精度和外符合精度是从点的统计角度出发,属于绝对精度评定,除了这两种绝对精度评定,GPS高程拟合评定的方法还有两种相对精度评定。

相对误差检核

若已知点到检测点的距离L,单位为公里,那么气相对误差检核如下表所示,给出了利用距离L计算检核点残差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限定了GPS高程拟合的误差。

表4.3.1水准限差表

等级

允许残差

三等几何水准测量

60d3dd581b4d4_html_b180f6ec58b02de1.gif

四等几何水准测量

60d3dd581b4d4_html_a93a4fa5acf6947a.gif

普通几何水准测量

60d3dd581b4d4_html_f2a29708e433b784.gif

闭合差检核

把测区内的已知点连成闭合导线或是水准导线的形式,计算已知点GPS高程拟合后的数据的闭合差。这种方法叫做闭合差检核,拟合后相当于水准测量的等级是由(水准限差表)中给定的误差来决定的。

各拟合方式后的内符合精度和外符合精度如表4.3.2

表4.3.2

拟合方式

内符合精度(m)

外符合精度(m)

平移拟合

0.0978

0.0933

平面拟合

0.0435

0.0361

二次曲面拟合

0.0003

0.0360





5 用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四等水准测量检验拟合精度

5.1三角高程测量及四等水准测量的测量规范与原理

三角高程测量宜在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成高程导线、附合路线闭合环线或三角高程网。有条件的城市,可布设成光电测距三维控制网。高程导线各边的高差测定应采用对向观测。当仅布设高程导线,时也可采用在两标志点中间设站观测的形式(即中间法)。

代替四等水准的光电测距高程导线,应起闭于不低于三等的水准点上。其边长不应大于1km,高程导线的最大长度不应超过四等水准路线的最大长度。

四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程导线边长的测定,应采用不低于Ⅱ级精度的测距仪往返观测各一测回,每站应读取气温、气压值。

(2)垂直角观测应采用觇牌为照准目标,用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级经纬仪按中丝法观测三测回,光学测微器两次读数的差不应大于3″,垂直角测回差和指标差较差均不应大于60d3dd581b4d4_html_e69dd4da0cafbfe.gif (mm)(D为测距边水平距离,km),附合路线或环线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限差同四等水准测量要求。

(3)仪器高、觇牌高应在观测前后用经过检验的量杆各量测一次,精确读至1mm,当较差不大于2mm时取用中数。

(4)内业计算时垂直角度的取位精确至0.1秒;测距距离与高程的取位精确至1mm。单项观测时高差

内业计算时垂直角度的取位精确至0.1秒;测距距离与高程的取位精确至1mm;单向观测时的高差根据采用斜距或平距分别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0d3dd581b4d4_html_e5bd7751c6197ef6.gif (式5-1)

60d3dd581b4d4_html_f529dc887e3dc110.gif (式5-2)

式中,

h: 高程导线边两端点的高差(m);

S:高程导线边的倾斜距离(m);

D: 高程导线边的水平距离(m);

α:垂直角;

k: 当地的大气折光系数;

R: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m)

i:仪器高(m)

v: 觇牌高(m)

经纬仪三角高程导线,应起闭于不低于四等水准联测的高程点上。三角高程网中应有一定数量的高程控制点作为高程起算数据。

垂直角观测宜在9时至15时内目标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在日出后和日落前2小时内不宜观测。

进行垂直角观测时,目标的照准位置均应记于观测手簿中。由不同方向观测同一点时宜照准同一位置,遇特殊情况可另行选择照准位置但应在手簿中图示注明。

5.2 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按照国家四等精度要求,在平面控制的基础上布设复合三角高程路线。高程导线各边高程测定采用对向观测,并进行球气差改正,高差闭合差为四等水准测量60d3dd581b4d4_html_8598ba333486e52.gif

测段使用两个已知点作为起始点,布设联测一级GPS点的测量路线。

图5.2.1为三角高程数据预处理结果

60d3dd581b4d4_html_db62e60417491f92.png

图5.2.1 数据预处理结果

5.3三角高程平差

采用南方平差易平差,等级为国家四等水准,每公里高差中误差=8.46(mm)

起始点高程:

A

1845.0340

B

1755.5110

闭合差统计:路径

A-A14-A13-1-I7-A13-A12-T4-I6-A10-B1-A9-I4-A8-A7-A6-I3-A5-A4-A3-1-T1-A3-A2-I1-A1-B

高差闭合差=27.7(mm)、限差=64.7(mm)、路线长度=10.478(km)

高差观测成果见表5.3.1

表5.3.1高差观测成果表

测段起点号

测段终点号

测段距离(m)

测段高差(m)

B

A1

285.8360

11.2745

A1

I1

110.1285

2.8605

I1

A2

143.3976

0.4499

A2

A3

625.0322

64.6733

A3

T1

614.2997

-33.6359

T1

A3-1

614.2997

33.6359

A3-1

A4

1016.4694

20.3902

A4

A5

484.4840

24.8082

A5

I3

73.9543

1.5377

I3

A6

306.2471

18.2007

A6

A7

357.2376

8.6394

A7

A8

337.4337

0.6700

A8

I4

171.1096

-3.4297

I4

A9

795.7540

27.1140

A9

B1

990.5845

-47.7303

B1

A10

461.9938

8.4535

A10

I6

724.5878

-24.4387

I6

T4

746.5220

-2.9532

T4

A12

327.4322

-1.9040

A12

A13

663.8004

-1.3818

A13

I7

45.1988

-13.6400

I7

A13-1

45.1988

13.6400

A13-1

A14

382.6087

-14.6303

A14

A

154.1826

-3.0531

表5.3.2高程平差结果表

点号

高差改正数(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中误差(m)

平差后高程(m)

备注

B



0.0000

1755.5110

已知点

A1

-0.0008

11.2737

0.0032

1766.7847








A1



0.0032

1766.7847


I1

-0.0003

2.8602

0.0037

1769.6450








I1



0.0037

1769.6450


A2

-0.0004

0.4495

0.0043

1770.0945








A2



0.0043

1770.0945


A3

-0.0017

64.6716

0.0062

1834.7661








A3



0.0062

1834.7661


T1

-0.0016

-33.6375

0.0074

1801.1286








T1



0.0074

1801.1286


A3-1

-0.0016

33.6343

0.0082

1834.7629



续表5.3.2







A3-1



0.0082

1834.7629


A4

-0.0027

20.3875

0.0092

1855.1504








A4



0.0092

1855.1504


A5

-0.0013

24.8069

0.0095

1879.9573








A5



0.0095

1879.9573


I3

-0.0002

1.5375

0.0095

1881.4948








I3



0.0095

1881.4948


A6

-0.0008

18.1998

0.0096

1899.6946








A6



0.0096

1899.6946


A7

-0.0009

8.6385

0.0097

1908.3331








A7



0.0097

1908.3331


A8

-0.0009

0.6691

0.0098

1909.0022








A8



0.0098

1909.0022


I4

-0.0005

-3.4302

0.0098

1905.5720








I4



0.0098

1905.5720


A9

-0.0021

27.1119

0.0097

1932.6839








A9



0.0097

1932.6839


B1

-0.0026

-47.7329

0.0093

1884.9510








B1



0.0093

1884.9510


A10

-0.0012

8.4523

0.0089

1893.4033








A10



0.0089

1893.4033


I6

-0.0019

-24.4406

0.0082

1868.9627








I6



0.0082

1868.9627


T4

-0.0020

-2.9552

0.0071

1866.0075








T4



0.0071

1866.0075


A12

-0.0009

-1.9049

0.0064

1864.1026








A12



0.0064

1864.1026


A13

-0.0018

-1.3836

0.0047

1862.7191








A13



0.0047

1862.7191


I7

-0.0001

-13.6401

0.0045

1849.0789








I7



0.0045

1849.0789


A13-1

-0.0001

13.6399

0.0043

1862.7188








A13-1



0.0043

1862.7188


A14

-0.0010

-14.6313

0.0024

1848.0875








A14



0.0024

1848.0875


A

-0.0004

-3.0535

0.0000

1845.0340

已知点


表5.3.3高程控制点成果表

点名

X(m)

Y(m)

H(m)

备注

B



1755.5110

已知点

I1



1769.6450


续表5.3.3

T1



1801.1286


I3



1881.4948


I4



1905.5720


I6



1868.9627


T4



1866.0075


I7



1849.0789


A



1845.0340

已知点


6 控制网高程数据对比分析

三角高程按照国家四等精度要求步测,观测数据各项限差合格,高差闭合差符合四等水准60d3dd581b4d4_html_d1c1f0748b11e8dc.gif ,平差结果精度良好。三角高程与拟合高程对比如表6.1、6.2、6.3:

表6.1曲面拟合对比表

站点

二次曲面拟合高程

三角高程

检查高差

备注

I1

1769.645



已知点

I10

1836.5968




I11

1855.584




I12

1906.5065




I13

1816.1164




I14

1821.2359



已知点

I2

1817.9664




I3

1881.4794

1881.4948

-0.0154

最弱点

I4

1905.572



已知点

I6

1868.9694

1868.9627

0.0067


I7

1849.0789



已知点

I8

1844.0055




I9

1828.4177




IV04

1820.1323




T1

1801.1286

1801.1286


已知点

T2

1886.4517




T3

1936.1762




T4

1866.0075

1866.0075


已知点


表6.2平面拟合

站点

平面拟合高程

三角测量高程

对比高差

备注

I1

1769.645

1769.6450


已知点

I10

1836.7303




I11

1855.8617




I12

1906.7511




I13

1816.3899




I14

1821.2359

1821.2359


已知点



续表6.2

I2

1818.0134




I3

1881.5065

1881.4948

0.0117


I4

1905.6092

1905.5720

0.0372


I6

1869.0114

1868.9627

0.0487

最弱点

I7

1849.0789

1849.0789


已知点

I8

1843.9819




I9

1828.3841




IV04

1820.2009




T1

1801.1338

1801.1286

0.0052


T2

1886.4735




T3

1936.2431




T4

1866.0075



已知点


表6.3平移拟合对比表

站点

平移拟合高程

三角高程

对比高差

备注

I1

1769.645



已知点

I10

1836.8628




I11

1855.943

1769.6450



I12

1906.7776




I13

1816.3933




I14

1821.1673

1821.2359

-0.0686


I2

1818.0043




I3

1881.5232

1881.4948

0.0284


I4

1905.6586

1905.5720

0.0866


I6

1869.0973

1868.9627

0.1346

最弱点

I7

1849.1867

1849.0789

0.1078


I8

1844.1305




I9

1828.5498




IV04

1820.3698




T1

1801.1004

1801.1286

-0.0282


T2

1886.4621




T3

1936.2941




T4

1866.0075

1866.0075


已知点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看法:

GPS高程拟合的效果与已知点的个数,分布的均匀性及拟合模型有密切的关系。在使用中,应选取分布较均匀的拟合已知点,选用多种方案进行分析对比;

对于范围不大的图根高程控制,选取较均匀的3个以上拟合已知点进行拟合,一般都可得到较好的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各种拟合方式得到的高程与四等水准测量高程较差最弱点差值分别为:平移拟合=0.1346m、平面拟合=0.0487m、曲面拟合=0.0154m,本次实验的水准路线长度=10.478(km),按照(城市测量规范)对水准测量每公里闭合差的要求(四等水准不大于20mm、普通水准不大于40mm),可以认为平移拟合和平面拟合得到的高程不满足水准测量要求,但是通过二次曲面拟合得到的高程满足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规范。

拟合已知点分布不均匀,无论选用哪种拟合模型的到的高程与四等水准测量得到的高层的较差都比较大,不能用于实际生产中。

此外,在应用GPS拟合高程时,还需要注意:外业必须精确量取天线高,避免粗差;拟合已知点不含粗差且分布均匀;选用不同的方案,不同的模型进行拟合和比较,从而得到较好的拟合结果。

7 结论

在本测段中,使用了其中3个已知点,并在这3个点的基础上进行内插,新增GPS一级点。在确定了网型之后,我们投入了8台南方三鼎GPS,完成了外业GPS控制测量。并进行了数据的解算和平差处理。

为了提高GPS/水准精度,我们又采用三种拟合方式对数据进行解算,选用9个已知点的正常高和大地高得到了高程异常值,并利用其已知平面坐标计算出了各拟合模型中的各个参数,以之建立了拟合模型。同时我们用此模型对9个已知点进行了自检,发现采用二次曲面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残差中误差为:0. 0269mm,检验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为检验GPS拟合高程的精度,我们又在一级控制网点中选取了9个点布设附合三角高程路线,进行四等三角高程测量。我们采用了一秒级leica TPS1200型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并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得到了检验点的正常高。

我们将三角高程测量得到的正常高与GPS拟合得到的正常高进行对比,发现,曲面拟合对比中拟合精度良好,且误差最弱点I3为-0.0154m,按照(城市测量规范)对水准测量每公里闭合差的要求(四等水准不大于20mm),能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根据本项目的数据结果,结合查阅了大量国内GPS水准方面的资料表明,应用拟合法求解高程异常是可行的,在解决粗差干扰和点位分布问题的情况下,拟合精度可以达到±2cm。在提高几何水准测量和GPS测量精度的条件下,拟合精度可望进一步提高。这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姓名:岳兴盛(1990.06--);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云南保山人,学历:本科,毕业院校:西南林业大学;现有职称:;研究方向:工程测绘。

单位\单位所在地\邮编: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春雨路1566号,650100;

杂志邮寄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春雨路1566号,岳兴盛,18788513684


参考文献

[1] 黄丁发,熊永良,袁良果.全球定位系统(GPS).西南交通大学.2006(10)

[2] 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王泽民.GPS测量原理与运用.武汉大学出版社

[3] 魏二虎,黄劲松.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武汉大学出版社

[4] 黄劲松,李征航.GPS测量和数据处理.武汉大学出版社

[5]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D/T18314—2009

[6]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建标[1999]40号

[7] 王虎文.GPS技术在高程测量方面的应用探讨.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3)

[8] 孔祥元、大地测量学基础[M].武汉大学出版

[9] 王辛明,张奇,宫雨生. GPS水准高程拟合精度探讨.现代测绘.2006(3)

[10] 李征航,包满泰,叶乐安.利用GPS测量和水准测量精确确定局部地区的似大地水准面.测绘通报.1994(6)

[11] 李明峰,冯宝红,刘三枝.GPS定位技术及其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

[12] 张全德.精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技术方法与设计.测绘工程.2007(8)

[13] 王荣宝.建立省域C级GPS控制网与大地水准面精化.测绘科学.2004(12)

[14] 张全德,郭春喜,王斌,陈现军.华东,华中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学术研究与探讨.2007(05)

[15] 陆彩萍, 伍吉仓. 顾及 EGM96 模型的 GPS 水准高程拟合[J]. 测绘工程, 2002, 11(3): 31-34.

[16] 李晓桓. GPS 水准拟合模型的优选[J]. 测绘通报, 2003 (7): 11-13.

[17] 陶本藻. GPS 水准似大地水准面拟合和正常高计算[J]. 测绘通报, 1992, 4: 15-19.

[18] 张旭东. GPS 水准高程拟合模型研究[D]. 东北大学, 2002.

[19] 陶本藻, 许海威. 大范围 GPS 水准拟合模型误差的平差补偿[J]. 测绘通报, 2005, 7: 001.

[20] 魏子卿, 王刚. 用地球位模型和 GPS/水准数据确定我国大陆大地水准面[J]. 测绘学报, 2003, 32(1): 1-5.

项目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滇中大姚、姚安、南华、双柏四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编号DD2021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