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3
/ 2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

郭树生

国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166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迅速,在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在总结施工经验后发现,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十分普遍。但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水灰比例、振捣方式、添加剂过多或者过少、养护不及时等,需要施工人员对工民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对裂缝处理技术进行优化创新,以控制裂缝的发生,提高工程质量。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

引言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建筑事业也实现了迅猛地发展,促进着社会的进步。在我国的建筑事业发展过程中,工民建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工民建工程,现代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工民建行业的快速增长。在工民建工程中,应用最多的就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施工在施工中占据着十分大的比例,但是进行混凝土施工中极易产生裂缝,不仅影响着工民建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整个施工质量。因此,进行混凝土施工中,要通过科学、有效地措施降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升工民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结构的稳定性。本文将分析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具体原因,同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意义

目前,房建施工阶段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就是混凝土结构,从施工管理方面来说,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由于结构的承载力不足,可能会引起此类情况的发生,当出现较大的裂缝时,还会进一步降低结构的刚度,同时使得结构的耐久性也进一步降低,导致房屋出现渗漏的现象,对建筑物的美观也带来影响。为此,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情况是很多人难以接受的。但客观现实表明:混凝土结构物的裂缝是很难完全避免,但是混凝土的裂缝是可以控制的。找到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原材料、温度、施工工艺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是可以预防或减少裂缝产生的。

2施工裂缝的常见类型及出现原因

2.1干湿型裂缝

收缩裂缝主要是指在混凝土材料生产、使用或后续养护过程中,因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速度不一使混凝土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产生的较为明显的裂缝。在工程的最后阶段,施工企业忽视养护,造成混凝土外层与空气混合,吸收了过多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速度慢于外层,造成混凝土内、外湿度不同且压力不同,进而出现裂缝。这类裂缝一般同时出现,范围较大,会造成施工过度延迟,使施工企业无法完成其应有的施工任务。

2.2荷载裂缝

这种裂缝也叫应力裂缝。其经常出现在建筑结构中,如简支梁受力、牛腿受力、屋面板张拉、大偏心受压柱、现浇楼盖等受力不均匀或部分受力的位置的一种较为规律的裂缝。多数情况下,通过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结论。

2.3收缩性裂缝

通常,浇筑后一段时间,当混凝土硬化至一定强度时会脱水收缩。尤其是夏天,当混凝土水分流失过快而发生变形时,若混凝土抗拉程度低于收缩力度,就会产生收缩性裂缝。同时,大面积梁与板等部件也经常因混凝土水化热,影响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裂缝。如果不及时加以阻止,将会对这些部件造成严重后果。

3预防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措施

3.1严控混凝土原材料

进行工民建混凝土施工中,要按照施工操作流程,同时要严控混凝土的原材料。作为建筑企业针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要加以管理,需要有专业的质量检测人员进行检测。在混凝土中会应用到大量的水泥,整个混凝土的质量都是水泥的质量所决定的;因此,要严格地把控水泥的合格率,进行采购水泥中,工民建企业要选择品牌和信誉好的水泥供应单位,要提供资质和合格证明,与此同时,要确保同一个批次的水泥质量,现场的监理要监督水泥的质量,要进行抽样的检测,抽查其质量,确保水泥的质量,从源头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进行配置混凝土过程中,要合理地控制混凝土的实际用水量,配置过程中不能使用生活污水,主要是污水中有大量的杂质,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也会导致混凝土在应用中增加裂缝的产生概率,要选择干净的水,并且水中的有害成分不能太高,确保配置的混凝土能够符合施工标准和规定;另外,进行配置中,要合理地控制水泥和沙子的用量,施工人员不能擅自地更改其比例,确保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3.2设计方面

进行工民建设计环节,要重点放在阻力和释放之间的关系上。阻力就是结构中,如果尚未有足够的空间避免结构出现跳跃,此时就要进行释放。设计过程中,要坚持阻力和释放的原则,要科学并合理地选择施工材料。进行设计环节中,要防止结构截面出现变化造成应力过于集中。若结构自身问题或是设计存在问题,就要进行加固的处理。要利用合理的技术针对收缩混凝土展开补偿,一般混凝土裂缝都是因为混凝土的内部收缩所造成的。因此,就要进行加固的处理,来减少裂缝的产生,可以利用膨胀剂处理混凝土的裂缝,效果是最显著的。

3.3温度方面

第一,覆盖的材料,要选择厚度最佳,通常都是利用塑料薄膜或者是三层厚度的毛毡,一般厚度在0.14mm。第二,要合理地配比骨料级,与此同时,要在混凝土中加入引气剂或者是适量的塑料剂,要在混凝土中降低水泥的使用量。第三,要控制碎石的温度,适量地降低,才能确保在混凝土浇筑中控制住温度的变化。第四,如果外界的环境温度太高,就要适量地减低浇筑混凝土的厚度,要利用浇筑层面进行散热,可以在混凝土中设置冷水管,起到降温的效果。第五,拆模的时间要严格地按照施工标准,如果天气气温出现下降,就要针对表面进行保温的处理,要防止表面出现温度急速下降等问题。第六,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下,如果混凝土暴露在外很长时间,对于混凝土的结构要加强保温的措施。

3.4加强施工的管理

工民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工作,尤其是混凝土的配置、浇筑和养护作业,都要严格地按照技术流程完成,施工人员对于施工的管理需要加强,要降低外界因素给混凝土结构造成的严重影响。第一,混凝土配置过程中要严格地按照配合比,尤其是水泥的用量和水灰比,在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以及投料的顺序等方面都要注意。第二,进行混凝土浇筑中,要严控结构的变形和位移出现,要通过妥善的措施避免出现变形和裂缝产生。第三,施工人员要按照实际施工的现状科学地选择养护措施,确定出氧化的时间以及拆模的时间和顺序,目的地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内外部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需要专业高的工作,施工企业需要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指导,要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严格地按照施工规定操作,要降低施工结构裂缝发生,还有降低钢筋出现锈蚀。第四,要通过电化学、涂层法等方式进行防锈工作,目的是给混凝土起到保护层,防止出现钢筋生锈等问题。另外,对于化学反应出现的裂缝,要适量地添加外加剂,一般会使用到砂石骨料或者是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还可以添加碱骨料;目的是确保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涂层防腐的涂料等措施。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温度。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能人人履责,严格按施工方案施工,选择合格的材料以及进行科学地养护,即使由温度引起的应力变化还是会导致裂缝出现,但可以预防和减少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覃金忠.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9(10):137+139.

[2]钟帆.混凝土结构中填充墙开裂原因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17,43(24):103-104.

[3]宋海涛.有关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