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道路网布局规划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2
/ 2

县乡道路网布局规划分析

杜一川

瑞安市交通运输局,浙江省瑞安市 3252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县乡道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结合当前我国县乡道路网规划现状能够得知,因为县乡道路网规划不科学,影响县乡道路的正常运行,抑制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为了确保此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本文简要探讨了县乡道路网布局规划。

关键词:县乡道路;布局;规划;

1县乡道路网主要的特点分析

1.1县乡道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路网密度比较低

县乡道路路网作为周围乡镇和农村之间的重要联系节点,在道路网络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既有的道路路网规划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道路等级比较低

因为县乡道路路网布局不合理,过于注重道路数量,对道路等级缺乏足够重视,使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道路等级比较低,道路的强度与耐久性比较差,缩短道路的运行寿命。为了有效延长县乡道路的运行寿命,规划部门要全面优化县乡道路路网规划方案,并结合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适当提升道路等级。

1.3道路建设规模逐渐扩大

结合当前时期我国县乡道路建设特点能够得知,因为道路建设规模的逐年扩大,需要大量资金,但是,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充足资金,影响道路的建设质量。

1.4县乡道路养护不达标

在县乡道路建设过程中,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特别重要,因为部分地区的道路养护不达标,导致道路在后续运行期间出现大面积沉陷,严重影响道路车辆的正常运行,给周围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在部分农村地区,因为道路得不到有效的养护,导致道路运行寿命缩短,影响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

1.5土地指标限制大

在县乡道交通规划中,交通建设项目占用土地量较大,全市土地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紧缺,受永久农田、生态红线等因素制约,很多项目无法落实,特别是一些重要县道项目难以列入省重点交通项目,其土地指标无法解决。

1.6拆迁安置困难重重

很多县道交通项目涉及沿线乡镇、村庄的用地拆迁安置问题。群众对于拆迁安置款项要求过高,导致投资金额的不断加码,同时极少部分钉子户,思想工作难度大,导致项目工程的进度一再延期。

2规划原则

2.1整体性规划原则

所谓整体性规划原则,主要指的是在县乡道路网规划工作中,规划人员要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各项因素,明确具体内容,树立正确的规划目标,确保县乡道路网规划方案得到良好落实。同时,在道路网规划过程中,规划人员要结合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以此作为重要的前提进行科学规划,确保县乡道路网的重要作用得到更好的体现。此外,从宏观角度来分析,县乡道路网的全面建设,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规划人员通过认真遵守整体性规划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道路网规划方案,确保该规划方案得到良好落实。

2.2定量和定性有效结合的规划原则

相比城市道路规划布局,县乡道路规划布局难度较大,因为道路有关数据收集难度大,再加上部分地区的县乡道路管理不到位,一些基础性数据无法在短时间内收集,影响县乡道路网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2]。同时,部分地区的县乡道路在建设初期就缺乏统一规划,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要求规划人员遵守定量和定性结合规划原则,加强定量分析,不断提高县乡道路网规划水平。

2.3层次性规划原则

县乡道路网规划人员要严格遵守层次性规划原则,并结合县乡道路外部环境条件,在规定的时间之内,顺利完成县乡道路网布局与规划,确保县乡道路能够安全运行。同时,在县乡道路网规划过程中,规划人员还要明确重要规划线路,包括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线路,重要线路要提前建设,剩余线路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确保县乡道路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

2.4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原则

城乡统筹发展,主要指的是结合城乡经济发展现状,大力完善原有的县乡道路网规划方案,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真正实现协调统一发展的目标。对于县乡道路网规划人员而言,要结合道路交通运输需求,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遵守可持续性规划原则,在推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有效延长县乡道路的运行寿命。

3县乡道路网布局规划思路

3.1 项目概况

本文以某县农村水泥道路为例,该地区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农村道路规划难度较大。为确保农村公路体系能够正常运行,相关人员要结合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全面完善原有的公路网规划方案,为广大农村居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便利。

布局规划思路概括为节点分类→节点分级→路网分层→分层织网。其中节点分类是指根据县乡道路服务节点的属性,将所有节点分类梳理;节点分级是指根据节点的规模、服务区域大小和重要性等,将分类梳理后的节点再细分为不同级别;路网分层是指通过分析县道、乡道功能定位,确定县道、乡道各自应服务的节点类型和级别;分层织网是指按照先县道、后乡道的顺序,将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节点编织成网络,再将2层网络叠加后优化布局。

3.2节点分类

县乡道路承担着广大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所产生的大部分客货交通量,它服务各类节点,在整个路网中起着“毛细血管”的作用。根据县乡道路服务节点的属性,将节点分为行政节点、经济节点、交通节点和对外节点4类。(1)行政节点。指各级政府/村委会行政所在地,包括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自然村。(2)经济节点。包括开发区、农业园、工业园、旅游景点、物流园区(中心)、邮政集散点等节点。(3)交通节点。包括高速道路互通、港口作业区、码头、火车站、通用机场、客运站等节点。(4)对外节点。指毗邻规划区域的周边重要节点。

3.3节点分级

按节点规模、服务区域大小和重要性等特征,将4类节点细分为县级、乡镇级2个级别。

3.4路网分层

1)县道县道是完善道路网结构,连通高速道路、普通国省道干线道路,为上层次道路提供必要补充和发挥集散功能;作为县域范围内县乡道路主骨架,它承担区域内农村地区主要客货运输,连接县城与辖区内各建制镇及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经济开发区、交通枢纽、港区、旅游景点等较大的交通发生吸引源。

3.5 乡道

包括乡镇人民政府(街道)所在地至所辖行政村道路、相邻行政村之间道路、乡镇对外连接线。根据乡道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乡道的服务对象(认定标准)如下:(1)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街道)所在地至所辖行政村中技术等级最高且不属于县道及以上的道路。(2)相邻镇(开发区、街道)之间且不属于县道及以上的道路。(3)串联多个(3个及以上)行政村且不属于县道及以上的唯一道路。(4)镇人民政府(开发区、街道)所在地至辖区内县级及以下开发区、农业园、工业园和重要节点,3A以下旅游景点、乡镇客运简易站、招呼站等节点中技术等级最高且不属于县道及以上的道路。(5)镇人民政府(开发区、街道)所在地与市域内国道、省道、县道的短直联络线。(6)不满足上述条件但承担镇村公共交通运营的道路。在以上认定标准中,如有更高行政等级的道路承担上述功能,原则上不再规划布设乡道。

3.6 分层织网

分层织网是指以规划节点全覆盖为目标,以县乡道路地图线路为依据,结合县乡道路发展需求、功能定位、规划原则、规划目标,按照先县道、后乡道的顺序,将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节点编织成网络,再将2层网络叠加后优化布局。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道路网规划原则和关键技术进行有效性分析,例如准确计算节点重要度、合理划分节点层次;提出规划注意事项,例如妥善解决县乡道路网规划中遇到的难题、加强日常管理等,取得较好的规划效果,对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孟繁斌.江苏省四好县乡道路的规划实践:以溧阳1号道路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7):105-108.

[2] 钟远岳,张浩宏.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县乡道路规划:以烟台开发区县乡道路规划为例[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9(01):186-189.

[3] 岳萍,岳成梦.新县乡道路网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及方法研究[J].江西建材,2019(14):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