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拯救计划——区角活观察记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1
/ 1

植物拯救计划

——区角活观察记录

米茜

少年宫1958幼儿园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观察幼儿:陶宸希、王梦琪(6岁)

观察教师:米茜

观察时间:30分钟

观察地点:班级植物区

玩区角的时间到了,陶宸希和王梦琪结伴来到了植物区,并取下她们们上次做的计划表开始按计划照顾和打理植物。计划表里写着今天该为所有的多肉植物浇水,在她们浇水的过程中发现其中有一盆多肉嫣掉并且垂了下来,仿佛快要死掉。于是她们开始了植物“拯救”计划。在开始她们的拯救计划前,她们开始讨论使用怎样的方法来拯救:

陶宸希:“可能它太缺水了,我们可以多给它浇水,水喝得多了,它就不会倒了。”

王梦淇:“不行,不行,水太多会把植物淹死,应该让它立起来,可以绑上绳子固定。”

两人都为自己的方法不断争辩,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方法来执行。最终她们用了剪刀石头布的方法来决定采取谁的意见,最后王梦琪获胜。由于获胜方是王梦琪,所以采用了她的办法。接着两人去美工区找来了冰淇淋棍和绳子。当陶宸希正要发表自己的建议时,王梦淇打断了她并说对陶宸希说:“你的办法一点都不好,这是我想的的办法我胜利了,我自己来弄。”陶宸希见王梦琪不再愿意与自己合作,于是就离开了。可是在在拴绳子的过程中王梦淇遇到困难,因为王梦淇不会给绳子打结,最终王梦琪走过来寻求老师帮助。


发展解读:

两个孩子都处在6岁的年龄段,在社会交往阶段,已经渡过了第一阶段:平行游戏和第二阶段:联合游戏,现目前处于第三阶段:合作玩,贡献游戏想法。《指南》指出,大班段的孩子,应该具有与同伴一起:分工合作一起克服困难、讨论协商解决问题、合作游戏时她们会贡献自己的想法或把他人的想法结合进行游戏、与别人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的能力。通过观察发现,两位孩子在分工合作一起解决困难方面需要提升,王梦琪在能倾听和接受别人意见方面也有所不足。

教师支持:

老师用语言肯定认可孩子,为接下来的支持做铺垫:

老师把两个小朋友都叫了过来。

师:“老师觉得你们两个都很棒,能想办法去拯救植物说明你们两个很有爱心,而且你们能想办法用剪刀石头布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两点你们都做得非常好。”

两个小朋友同时点点头,相互看了对方一眼并面带微笑。

引导其自我反思,并找到困难发生的根源:

师:“可是淇淇,你知道你为什么没能成功吗?”

王梦淇:“因为我不会打结,所以它还是要倒。”

鼓励其协商解决问题,一起克服困难:

师:“如果有会打结的小朋友,你愿意和她一起完成吗?”

王梦淇:“可以啊,我们可以相互帮忙。”

师:“陶宸希,你会打结吗?”

陶宸希:“我不太会,但是我可以试一下。”于是陶宸希开始独自尝试了起来,可是节打得太松,一下就散了,她们的植物拯救计划再次失败。

引导其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感受:

王梦淇见状,带着嘲笑的口吻说道:“哈哈,你还不是不会打,有什么了不起。”

师:“如果你在尝试的过程中失败了,别人笑你你会开心吗?”淇淇摇了摇头沉默不语。

师:“老师相信,当别人用不好听的口吻指着你时,你也会不开心甚至难受,对吗?”琪琪害羞地点点头。

鼓励孩子当别的想法与自己不同时,要学会倾听:

师:“琪琪宝贝,你觉得这件事一个人能独自完成吗?”

王梦琪:“好像不行。”

师:“你想听听陶宸希的办法吗?说不定她的办法会对拯救植物有所帮助哟。”

王梦琪点点头,陶宸希说道:“我们还可以邀请陈皓轩一起,我们可以一个人扶住棍子,一个人扶着垂下来的植物,一个人来打结”,她们邀请来了小帮手后,

三人合作进行再次尝试,反复尝试了很多次后,他们终于完成了植物拯救计划。

区角活动结束后,我对她们的活动围绕:“爱心、合作、理解”这三点,进行了点评、小结和夸赞。

策略总结:

在人际交往方面,处在第三阶段:合作玩贡献自己想法的初期的孩子,老师可以:

  1. 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例如运用:分组、结队等方法。

  2. 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并能接受他人的建议进行游戏,接受同伴好的方法。如:孩子与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比如:语言恶意伤害,老师引导其想一想:“如果别人这样说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老师在平日的生活中经常和孩子一起谈谈他好朋友的优点及长处等。

  3. 孩子们在合作的时候,老师尽量放手让她们自己去做,如果合作中产生了一些小困难老师应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介入,如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并解决在合作中遇到了困难,并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合作游戏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