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1
/ 2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分析

李侠 张真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灵城镇人民小学 安徽宿州 234200

摘要: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阶段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始逐渐明显,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应该遵循学生的发展需求,分层教学的理念应运而生。基于这种现状,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适当地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制订教学方案,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指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综合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将学生进行分层,之后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环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将自身的学习效果最大化。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数学课堂中。从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分层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指导工作,在其中起到一种辅助作用。

一、目标分层,实现异步指导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教学目标,制定学习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如在《分数乘法》一课教学中,为了让本班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使其能够根据个人认知水平、新知学习任务去整理数学知识,保证学生能够以学习主人翁的姿态去学习数学知识,笔者就据此设计了层次化的课时任务,以便让本班学生都能实现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具体来说,本节课的层次化课时目标任务如下所示:基础层次的课时目标:能够通过整数相乘这一已有认知去分析分数乘整数的概念与算理内涵,知道分数乘整数问题的意义与计算思路,也能通过课堂学习完成简单的分数乘整数计算任务。这一课时任务的整体认知难度水平较低,是引导学生学习分数乘法知识的基础,所以比较适合第一层学生,以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中等层次的课时目标任务为:通过自主探究总结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整理算法知识,能够在特定的问题背景下使用分数乘整数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促使学生实现有效解题。这一层次的课时目标有一定的探究性,挑战难度较高,但是只要学生的计算知识基础足够牢靠,则可顺利完成新知学习任务,所以比较适合第二层学生。高等层次的课时任务为:总结出分数乘整数的算理、意义与计算法则,能够在问题情境下自主迁移综合性的数学计算知识,准确解题。这一层次的课时任务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知识整合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比较适合第三层学生。通过分层教学任务,本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有利于促使学生积累有效学习经验。

二、提问分层,尊重学生思维差异

在常规教学环境中,很多数学教师也会利用互动教学、问题教学与学生展开有效的交流,以此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的课堂体验,但是,很多教师却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所提出的问题难度大多比较统一。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来说,其在面对问题时所形成的感受自然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无法受到问题的驱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又会不理解教师提出问题的用意,甚至会因此而害怕数学学习。所以,站在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教师需要调整问题的梯度,根据学生所展现出的状态选择不同的问题难度,对应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保证学生有所收获。例如,在讲解“鸡兔同笼”这一知识时,教师就可为学生设计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一,小鸡有什么特点?小兔子有什么特点?第二,小鸡和小兔子之间有什么区别?第三,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先求得哪些未知数?利用问题层层引导,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思维理解逐一解决问题,找到题目的解答核心,如此既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可奠定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基础。

三、作业分层,着眼学生能力差异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对教师设计的作业形式、作业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业是学生进行复习、检验学习效果、拓展学习内容的途径。所以,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不能过多地注重量,而更应该注重质。同时,教师也需要遵循分层原则,需要根据学生出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以“整数的乘除计算”这一课为例,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置一部分统一作业,要求全班学生都要完成。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设计针对性的课外作业。例如,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一些复杂程度较高的作业:在整数乘除的基础上融入一些加减运算。而针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设计一些基础性的作业,侧重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这一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意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四、活动分层,完善学生核心素养

在分层教学体系中,适当融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的精力有限,无法在课堂上逐一地提问学生或解答学生的疑问。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核心素养理念,适当地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分组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展开客观的评价,不能单纯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需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合理地将学生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针对不同的小组,教师可为其布置不同难度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以及学习计划,让同组内的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并且,由于同组学生能力相当,所以学生不会出现明显的自卑心理。以“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先划分好学习小组,并辅助学生选出组长。准备工作结束后,小组长需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同组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如若能力较差的小组在学习中还是遇到了障碍,则可以先鼓励他们向其他学生提问,让小组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如果学生无法处理问题,那么教师予以指导,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效深化学生核心素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掌握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立足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这一理念,采取分层教学方式,为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同时兼顾学生的心理状态;分层之后要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方法,力求将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进行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创平.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288.

[2]全小娜.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4):277.

[3]邹雅红.小学数学课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124.

[4]戚宝荣.小学数学分层练习优化设计策略[J].华夏教师,2018(34):30-31.

[5]丁朝英.分层教学,让学生爱上数学课[J].江西教育,2018(3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