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内河码头污染防控现状及提升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1
/ 3

浅论内河码头污染防控现状及提升路径

黄琛

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272000

摘要现如今,内河码头污染防控经过采取一连串措施,污染情况有了极大改观。然而,内河码头基本设施老化,同时邻近生活区域,从而很容易干扰到工作人员及其四周居民大众的人身健康、工作与生活。随之内河水运行业迅猛发展与大众人民针对生态环境要求的持续提升,生产与生活间的冲突被激化,导致内河码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受到人民群众的抵制,进而加强码头污染防治势在必行。

关键词内河码头;污染防控;现状分析;改善及提升路径

目前,快速提高内河码头污染防治效果最简便有效的路径为专业与规范的设备设施使用与管理,然而,内河港区规划执行需要假以时日,在此大背景下,急需在当前根本上探究出一套使用在来老码头、中心码头的提高路径。接下来重点以内河码头为探究对象,归纳了当前内河码头污染特性及其瓶颈难题,其根据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一体化管控观念,进一步产生一个发展共识、制定一套环保标准、营造一种共治氛围三方面给出了内河码头污染防治效果提高路径。

1、内河码头污染防控特性

内河码头污染具体展现在废水、粉尘、废气、噪声、固废等。而废水重点是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初期雨水、船舶的生活污水以及含油污水;粉尘重点为储存过程中扬尘,装卸进程扬尘,未铺设道路时运送车辆走过的扬尘;废气重点为港作机械、运送车辆、船舶等;噪声重点为港作机械、运送车辆、船舶导致。固废重点是码头生活垃圾与船舶垃圾。毕竟其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内河码头所作运营货种、公司规模等跟外港有所不同,其污染防控特性也不尽相同,具体呈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1扬尘污染非常明显

尤其在城市基础建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位置的是矿物性建筑原材料与水泥等,然而,内河水路运送为最方便、经济的运送方法。从2018年,以上海市内河干散货泊位举例,其占比可达百分之七十以上,矿物性建筑原材料、水泥等货物运送量占比总货物运送量的百分之六十之上。在遭受货物品种、粒径、含水率等原因干扰,矿石、煤炭、水泥等干散货物在运送过程中极易发生扬尘污染,现阶段必然成了内河码头的主要污染源。

1.2敏感目标受干扰较大

内河码头经营规模非常小,同时对在2000年之前建成,伴随着城市不断进步,内河码头大多数建在住宅区或工业区,码头四周环境敏感目标非常容易遭受来自生产经营进程中发生的扬尘污染、噪声污染的干扰,最糟糕的就是长期位于主导下风向的居民区。

1.3单位防控措施简单粗暴

内河码头大部分为中小微公司,环保观念极为淡薄,管理制度严重缺乏,操控方法不精细化,尤其在执行环保标准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地面硬化率、围挡率、喷淋率过低、喷淋污水回收池、污水处理未安装等问题。

2、内河码头污染防控相关难题

现阶段,内河码头污染防治越来越严峻,有关防治技术较过往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反在环保督察执行过程中,内河码头的污染难题依旧非常明显,重点为码头堆场扬尘等污染现象。其具体原因关键就是内河码头污染防控依旧位于被动管理形态,欠缺顶层设计,集中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2.1防控理念偏向环境收益

通过探究表明:颗粒物直接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能够引发尘肺病以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噪声直接损害人的听力系统,具体引发噪声聋。然而,安全中的职业健康主要为把控生产经营进程中的部分环境污染难题。现阶段,国内针对污染引发的职业病危害已全面进行了系统规定,相反在内河码头管控当中,不管是单位或者政府管理部门,都将重点放在了内河码头污染产生的环境影响。

2.2防控标准偏向技术层面

当前,内河码头污染防控标准比较重视技术方面,重点在扬尘,单位在贯彻执行,及其管理部门在监管进程中只关注防控硬件设施的状况。相反防治成果提高不仅要硬件设备科学、充分的应用与维护,同时也要单位内部贯彻落实对应管理计划、操作规范,因此,管理部门务必强化单位管理制度的监督。

2.3防控形式偏向上层管控

内河码头污染特性为量大与面广,然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其管理办法,每个省市内河码头的管理依然是各层级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不执行属地化管控,从而监管效率低下,极易导致监管空白的情况出现。

3、内河码头污染防控提高途径

3.1达成相关发展共识

安全与环境想要达到的效果都是为了保护人身健康,然而,环境污染控制从另一方面来讲则是职业健康的管控。基于此,技术人员在健康权益与公众体验度的提高为达成绿色发展共识,带动末端精准整治关键所在。尤其在内河码头污染防控急需以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一体化的观念执行下去。

3.2拟定一连串环保执行标准

对于一整套标准化内河码头管控系统更有利于改善过往的管理模式,也可降低内河码头等中小型公司在执行过程中的人力财力的投入。依据当前法律法规及其管理方法等具体规范,再加上职业健康和环保一体化的观念,接下来从内部管控、职业健康、污染整治设施运转、应急管控、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五个方面给出了内河码头污染防控系统的雏形框架如下图所展示内容。



序号

系统组成

牵涉因素

基础说明

1

内部管控

目标与规划

绿色发展专项工作规划、考核标准与奖惩有关制度

2

人员管控

管理机构与人员

3

设备管控

污染整治设备运转记载与污染整治设备完好率

4

日常管控

资质证书、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范

5

港荣港貌

分区管控、标志标识绿化

6

职业健康

健康管控

职业健康检查

7

危害告知

职业健康宣传教育

8

环境与条件

工作环境与防护设施

9

污染整治设备运转

大气污染整治

道路扬尘、堆场扬尘、装卸机械扬尘、运送车辆扬尘防治及其扬尘在线检测仪安装

10

水污染整治

生产废水与生活废水处置、船舶污染物接收

11

固体废弃物整治

生活垃圾分类、危险废弃物处理

12

噪声污染整治

振动机械设施减振方法、高噪声机械设施隔音方法

13

达标排放状况

厂界颗粒物浓度、作业环节颗粒物浓度

14

应急管控

预案制定

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有关预案

15

预案执行

预案宣传培训、启动执行

16

应急团队

团队专业性

17

应急装备

物资及其装备配备完整性

18

应急训练

展开应急演练

19

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

宣传教育

管理培训、技能培育、宣传活动

20

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

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及其内容投诉举报状况


3.3创造共治气氛

内河码头污染防治当中,利益关联主体体现在相关部门、企业及其大众。重点以内河码头污染防控系统为核心,紧密环绕不一样主体不一样职责创新污染整治工作机制,共同创造社会共治气氛,从而达到各展所长、同担重任。首先,从部门角度出发,需创建一整套可行性的标准化系统,且经过网格化管控模式,监督指引企业执行、接受大众监督,且尽早依据企业与大众的建议微调有关标准;其次,从企业角度来讲,企业管理者位于中心位置,务必强化污染源辨识,依据管控情况对标解析、提高整改效率,及其接收受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监督;最后,从大众层面分析,务必依托完备的信息共享系统,对照执行标准,经过在线监督、污染上报等方法渗透到管理当中,积极掌握区域的污染防控水准,且根据反馈机制推动管理部门与企业管理者共同把环境品质提高到大众能够接受的水准。基于此,要想应对更加繁杂的污染源,则务必充分调动部门、企业与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主体的智慧与力量。

总结

总之,依据防控系统框架,将来可融合区域发展实践、码头种类,汇总解析有关标准系统。规章制度标准,从而细化形成标准,且经过专业咨询、层次分析等方式把标准一一赋值。结果创建分级考核评价系统,方便政府部门监督执法、企业整治执行、公共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赵永坡,,.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防控措施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9):4386.

[2]王晓东,.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防控措施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9):4445.

[3]林峻正.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防控措施分析

[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0):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