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活动记录,助航低段科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1
/ 2

走近活动记录,助航低段科学探究

叶贝

浙江温州乐清市翁垟第一小学 325606

【摘要】

随着《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小学一、二年级增加了科学课,从低段开始帮助学生养成科学记录的良好学习习惯非常必要,可以为他们进行更深入的科学探究奠定基础。然而科学记录对低段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困难,结合实际,找出症结,运用对应策略,走近科学记录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记录 低段学生 科学探究 方法策略

研究背景

活动记录作为培养学生记录习惯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记录手册,可以促进小学生细致观察,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也是作为评价学生的过程性学习的主要载体。每一节科学课都要及时使用记录单或活动手册,把其变成学生自己的科学书。

一、活动记录存在的问题

活动记录作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正在被越来越重视。在科学探究学段目标中对“处理信息”这一要素明确指出,1-2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但低段的活动记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1从学生方面来说:

(1)学生识字量有限,记录内容大容量对学生形成压力。

(2)不会记录。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活动记录单,面对活动记录单不知所措,不知该填什么,怎么填。

(3)失实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及时记录实验现象,有的小组把假想当作活动记录。

1.2从教师方面来说:

(1)教师对记录方法运用的教学不够到位。

(2)记录运用低效。一些课堂,记录的作用往往为了记录而记录。课堂结束后,很少有学生好好的保存活动记录,活动记录单就留在了实验桌上,进了垃圾桶。

(3)记录评价缺失。教师在评价上缺乏恰当的策略,这样学生没有形成意志坚持,没有形成内驱力,就无法真正提高学生活动记录水平。1

二、活动记录的原则

  1. 记录格式,简洁完整

我们在精心设计活动记录单时,最基本的要求是活动记录单格式要完整,要有标题、探究人员、探究时间等基本的内容。同时,活动记录内容既要明晰,又不能限制学生自主性。每次操作前,让学生填写好活动记录格式,强调都填好的小组可以上来领取材料。

  1. 记录形式,多种多样

小学科学课中的活动记录包括观察记录、调查记录、统计记录、动植物生长记录等。2因此,尽可能选择孩子喜欢的形式,不要千篇一律,可以使用画图、标本、照片等。

  1. 记录内容,重点突出

使用科学活动记录本不是为了牢记知识,而是为了过程再现和知识运用。学中玩,玩中学,引导学生通过思考、筛选,记录有价值的信息。

  1. 记录要求,分层设置;记录方式,图示优先

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科学,没有记录的习惯,他们写字能力弱,并不适合较为繁琐的文字记录,最合适的方法还是以画简图和口头的描述为主,这样有利于提高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再现能力。

三、活动记录的内容方式类型

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喜欢新鲜东西,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很多有意思的方式。记录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在运用中被认识。大多方法记录的信息还需要运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整理,如

  1. 图注式观察记录。图注式观察记录法作为科学学科特有的方法,趣味性强,表达更快捷,大多数学生喜欢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想法,比起文字,其在表达事物形状,结构方面等方面更直观形象,3加上简单的文字,用简单的图注式的形式来记录会适合科学课堂的记录。如在一年级上册《观察叶》一课中,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画树叶,我们就可以采用图注式观察记录,图画加上简单的文字,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摸一摸,感受一片完整的叶片的叶柄、叶片、叶片上的叶脉以及叶缘等部位,这样在图注式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学生就对他的叶片有了更为细致的观察,了解到叶的结构特征。

  2. 维恩图。维恩图展示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在师生共同的梳理中形成的。在一年级开始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做这样的记录,有利于他们形成各种认知图示,有利于增强思维的逻辑性,4如一年级下册《观察一瓶水》一课中,观察水特征的活动中,可以采用这样的气泡图记录单:上面先出示颜色、形状以及气味等抽象的科学概念,气泡里面有学生写出水的颜色、形状以及气味等是怎么样的。

3、填涂,粘贴。一年级的写字能力弱,可以用填涂,粘贴关键词的方式来表示,由教师来准备材料贴纸等。如《我们周围的物体》这个单元中对物体特征进行描述,如果让学生自己写文字,他们并不知道写什么,但是如果教师给予学生印有文字的贴纸有学生进行选取粘贴,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降低了记录难度,可操作。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慎用文字记录,各种方法要结合使用。通过这些不同的活动记录方式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提升了学生探究学习能力。5

四、活动记录的方法策略

明确一年级学生记录能力发展的模式,再分析学生在记录能力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障碍表现后,从现状分析,从根源入手,试图提出几点对应策略。

  1. 简图文字,从方法角度突出记录作用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多,在活动记录单上的一些文字需要加上拼音来辅助他们阅读。低年级学生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片,许多抽象的概念内容可以采用图片来表示。

2、记录要求,实事求是

科学活动记录要有实事求是的记录意识,当学生汇报记录结果时,要求学生展示活动记录,作为证据,对于没有记录的发言,需要告知没有实际证据,缺乏说服力,引导学生重视活动记录的实证功能。

3、记录运用评价机制

记录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效,不是一堂课的功效,需要长期评价的介入。在评价时,以鼓励为主,尽量捕捉学生记录中的亮点,给予正面评价。

4、珍藏积累科学记录

珍藏科学记录是对学生科学探究成果深层次的尊重。活动记录不能记录完就扔下不管,至少应该收集起来看一看,让学生感觉到活动记录不是废纸一张。6当学生自觉珍藏科学活动记录,并能修正,完善活动记录时,这便是科学教育的成功时刻。

综上所述,在对活动记录有了整体的感知后,开始多项方法的综合运用,强调多项方法的结合。这个阶段以中长期的记录活动督促强化,深度发展,形成能力。当然在实践操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期待在以后的研究中,让我们的经验更加客观,更加丰满。


【参考文献】

[1]韦珏.儿童早期发展[D].科学研究为早期儿童发展的决策提供支持[EB/OL]

[2]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EB/OL]

[3]张利.基于科学大概念理念教学[J]湖北教育科课,2019(02)

[4]樊宗芳.巧"思"妙"导"促高效——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7(04)

[5]陈云霞,金娜。巧用思维导图,培养思维能力[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8(06)

[6]杨苏兰.科学记录是探究的重要方法[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05)


1 参见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EB/OL]

2 参见杨苏兰.科学记录是探究的重要方法[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05)

3 参见张利.基于科学大概念理念教学[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9(02)

4 参见陈云霞,金娜。巧用思维导图,培养思维能力[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8(06)

5 参见潘高峰,彭琳尧.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先行先试的实践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3)

6 参见邢矫健.对待学生的实验报告单还需再多些尊重[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