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采油集输类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素质能力提升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7
/ 2

分析采油集输类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素质能力提升措施

金学花 谢 晖 吴 轩

长庆油田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 榆林 718616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各大油田开采年限的增加,部分基层技术人员中的成熟型高级技师已接近退休年龄,而年轻的采油集输类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生产和实践经验较少,实际操作水平较低,因而出现了严重的人力资源匮乏现象,给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综合素质培训的思路、方法和目标,制定出相应的强化培训措施,从而有效提升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的素质能力。

关键词:采油集输;操作人员;素质能力

引言

采油厂是整个油田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油田的核心和命脉,事关整个油田发展的兴衰。而其中采油集输生产岗位操作人员一直都是采油厂中最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物质财富第一线的生产者。一线的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在整个采油厂中人数最多,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他们在采油生产,安全防护以及其他工作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各大油田开采年限的增加,采油厂中部分成熟的生产岗位操作人员逐渐到了退休的年龄,而一些年轻的操作人员,还没能及时成长起来,出现了人才断层的局面,这对于油田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企业急需建立健全相应的人才培训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提升采油集输类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积极激发一线生产操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阻止技术人才断层的现象出现,有效的提高油田的生产率。

1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培训思路

采油集输类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要以提升采油集输类生产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为总体目标,要在操作人员之间弘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企业要坚持学用结合、专业对口培训的方式与油田企业的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以及企业未来长远发展战略相结合,有针对性的提高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的岗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且,随着采油集输技术的发展,一线操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也必须得到相应的丰富和提升,如此才能适应采油集输技术的发展,以此才能通过提升自己岗位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来解决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极大的提升采油集输生产效率。

2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培训方法和目标

企业在进行采油技术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培养工作的时效性,针对各种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进行全面的培训,从而使得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在各个岗位之间熟练的开展采油集输工作。采油企业在进行综合素质培训之前要制定全面的合理的培训管理办法。企业应该坚持脱产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以在岗培训为主,可以有效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一线操作人员的岗位操作水平。在制定培训内容时,所制定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要与《石油石化职业技能鉴定试题集》中的新技术、新知识以及新工艺相结合,从而开展全面的生产岗位理论和知识体系培训。在工作之余,一线岗位操作人员,要坚持脱岗培训和业余自学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从而使自己更加适应采油集输这一生产岗位,有效的提升在岗位上的工作效率。

一个成熟的生产岗位操作人员不仅需在生产岗位上,工作作风过硬,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且具备本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能够做到不得上岗,这也是油田企业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在经过持续时间内紧跟采油技术发展的综合岗位技能培训,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在本岗位上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操作技能都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可以独自胜任岗位工作,能够独立解决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随着采油集输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也可以促使他们紧跟该岗位科学技术以及岗位需求的发展,学习能力的提升就会带动岗位工作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的促进采油技术岗位的工作效率。

3 综合素质能力培训提升措施

3.1 校企联合办学,引进高素质人才

一些油田企业出现,采油集输生产岗位上操作人员,人才断层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一线操作人员学历水平较低的因素,相关油田企业所招聘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相应的专业素质能力,因此无法快速在生产岗位上得到操作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同时其在岗位技能培训上学习能力较弱,操作上手较慢,这些都导致了生产岗位操作人员人才断层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现象,相关油田企业可以采取校企联合办学的方法,引进一批具有相应专业素质的人才。企业可以与当地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采油集输生产岗位操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班。前期学员可以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也就是脱产培训。在理论知识学习完毕后,学员可以通过在用人单位实习岗位上的实际操作培训,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可以更快速的适应生产岗位的工作。企业引进这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素养和操作水平的人才,经过短期的岗前培训就可以转变为生产力,可以极快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3.2 树立教育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

在采油集输类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时,要积极引导操作人员受受到学习的理念熏陶,不仅需要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而学习,还要为了自身发展需求而学习。在开展培训学习过程中要始终,围绕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进行,而培训的内容也必须适应企业生产发展的方向,符合企业生产岗位的需求,进而提升员工的实际操作水平。此外企业在对,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开展培训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看待企业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与企业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将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的培养理念,上升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战略发展方向的高度,进而加强重视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培训的重要性,确保培训所需的各类资源都得到充分的满足,

3.3 建立健全技能培训基础设施

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一般采用脱产轮训制度,在生产一线的每名操作人员每年所接受应不少于15天的脱产培训,这样既保证了一线生产岗位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由缺岗培训所导致的生产效率降低的影响。在每年的脱产培训期间企业应当充分考虑基层培训的困难,不仅需要充分考虑操作人员的实际困难,还需要衡量企业培训基地的软硬件设施。应当从健全和完善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的综合技能培训场地设施开始,及时升级陈旧的软硬件设施,搭建起切实能够提升操作人员岗位技能水平的技术平台。不仅需要有设备齐全的操作训练考核场地,同时还需要有模拟练兵的中心场地,并且应当配备全面的技能操作平台,仪器仪表等设备,并且该培训平台应当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操作训练考核基地,从而为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的综合技能培训提供良好的基础。

3.4 强化培训教练员的自身素质

要想做好对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首先就需要有一批自身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教练员。打铁还需自身硬,教练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了专业技能培训的效果。不仅一线操作人员需要定期接受专业技能培训,专职培训教练员也需要定期参与专业技能的考核以及相关专业的培训班,只有有效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基层员工操作人员的培训需要,确保所培训的学员是符合企业生产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

结论

综上所述,为国各大油田企业存在着采油集输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人才断层的现象,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一情况势必会影响油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因此建立相应的培训课程对于提升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来说是刻不容缓的。本文通过分析油田企业采油集输生产岗位上存在的问题,阐述针对一线操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培训思路和方法目标,进而详细提出提升采油集输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培训方案,从而缓解油田企业人才断层这一现象,为企业的持久长续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 赵俊平.完善采油厂生产操作人员激励机制对策探讨[J].大庆社会科学. 2010,( 05):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