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肝癌的CT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7
/ 1

谈谈肝癌的 CT诊断

李莉

西昌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西昌 615050

癌症是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疾病,人们的患癌率在逐渐增加,也出现了年轻化,肝癌在各种癌症中发病率高,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可以通过各种影像诊断,及早的发现病变,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命,其中CT诊断就对肝癌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肝癌的临床表现

肝癌在早期往往没有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也可能会因为患病而引起消化道的不适,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当患者明显感觉到不适时,可能病情就比较严重了,这时的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中上腹出现持续性疼痛,消化道的症状,出现发热,在37.5℃以上,且对其他抗生素无反应,口服吲哚美辛等才能退热,有异常出血或淤血,经检查发现肝大、黄疸、腹水、腹壁静脉曲张等。

导致肝癌的危险因素

肝癌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肝癌是指身体其他地方出现了癌变,从其他地方转移到肝脏,称为继发性癌变;原发性癌变是肝脏本身发生癌变,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无法确定,但一些危险因素,可能就会导致肝癌的发生。如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发霉食物(含黄曲霉毒素)、饮用污染的水、酗酒、吸烟等,都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CT诊断对肝癌的价值

检查肝癌的方法有很多,如验血做甲胎蛋白定性和定量分析、磁共振、放射性同位素、肝血管造影、B超、CT等,除了化验血液成分,其他的几种方法都是通过影像来对肝脏进行检查。

肝癌病灶越大,诊断率越高,病灶越小,越难以发现,血管造影对身体会有些损伤,磁共振和放射性同位素、B超在对小病灶的检查中不如CT的检查率高,B超的假阳性偏高,所以,在肝癌检查中,CT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

60ca9d24ae4a3_html_9b8ab8ef71cd611a.jpg CT检查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密度分辨率高、创伤小、方便快捷。CT主要用于肝癌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查看病灶的大小形态、数量,寻找原发病灶,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通过CT可以使肝癌病灶在不同的CT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它对于肝癌的分期、分级的诊断,对肝癌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肝癌在CT诊断中的表现

根据肝癌的形态及大小,分为巨块型(大病灶),大于5mm;结节型,大小不均匀,可融合在一起,形成巨块样;弥漫型,分布在肝脏各处;小肝癌,小于3mm,有单发和多发,但不超过两个。

平扫:多数小病灶肝癌在平扫时为低密度,和病灶周围的肝组织分界不明显,肝表面平滑或隆起,肝脏大小、形态没有明显异常。

大病灶密度不均匀,多为单个病灶,病灶中心密度低。

结节性肝癌在平扫时,与周围的肝组织分界不明显,多为低密度或等密度。

弥漫型肝癌在平扫时,在肝内分布广泛,有很多小结节,肝脏表面不平滑,形态不规则,肝内有腹水、脾大。

增强扫描:做增强扫描时,需注射造影剂,分三个阶段进行扫描,分别是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延时期。

肝动脉期:造影剂注射后15-20s时为肝动脉期,大病灶在动脉期为混杂高密度,中心无强化,结节性肝癌为高密度。

门静脉期:造影剂注射后45s左右时为门静脉期,大病灶在门静脉期为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中心为更低密度。

结节型病灶在门静脉期密度下降,呈低密度。

小肝癌在门静脉期为低密度。

延时期:大病灶在延时期为低密度,结节型病灶在延时期为低密度,弥漫型病灶在延时期也为低密度。

对于小于1mm的病灶,CT平扫检出率低,需要做增强扫描,更容易观察病灶部结构,对于小的出血、坏死、脂肪变性判断率更高。

肝脏是维持我们人体代谢、排毒、造血的重要器官组织,由于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错过了肝癌的早期发现,等到了严重时,就已经威胁到了生命安全。所以,要及早的发现、诊断肝癌,进行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死亡率,通过CT对肝脏的诊断,可以帮助我们更早的发现问题,降低肝癌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