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踝关节骨折手术中护理体位摆放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5
/ 2

复杂踝关节骨折手术中护理体位摆放的应用分析

陈思

徐州仁慈医院足踝科 主管护师 221000

摘要:探析护理体位摆放在复杂踝关节骨折手术的作用。方法:按照体位摆放不同方法将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接收260例复杂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保持常规仰卧位。观察组保持漂浮体位,对比两组体位不同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踝与后足功能评定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漂浮体位用于复杂踝关节骨折手术中,效果良好,是该疾病体位摆放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体位摆放;骨折愈合

踝关节骨折极大损害患者踝关节功能,对此,需要采取必要的临床护理措施。常规手术仰卧体位的摆放效果不理想,会存在感染情况[1]。基于此,本研究分析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接收的复杂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接受漂浮体位摆放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究体位摆放不同方法把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诊断的260例复杂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均分为对照组130例和观察组130例。纳入标准:(1)严重外伤史者;(2)X线平片、CT检查为复杂踝关节骨折者。排除标准:(1)血液病合并心力衰竭者;(2)精神行为异常者。对照组中骨折部位:左踝74例,右踝56例;入院至手术时间为3-11d,平均(5.6±0.5)d。观察组中骨折部位:左踝78例,右踝52例;入院至手术时间为3-12d,平均(5.7±0.4)d。两组骨折部位及入院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手术复位及内固定治疗。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

对照组保持常规仰卧位,让患者头部置于枕上,两臂自然下垂,两腿呈自然伸直状态。结合病情,可转变为体位。

1.2.2观察组采用漂浮体位

观察组保持漂浮体位,按要求白饭侧卧位支架,取舒适的健侧卧位,引导患者健侧大腿伸直,膝关节和小腿往后进行些许的屈曲活动,患肢处于健侧腿部上方,诱导向前伸展,把软枕放于腋下和两腿中部,背部置长垫。

1.3评价标准

①统计并随访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指标。

②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评估两组踝与后足功能评定优良率,优:96分至100分间;良:91分至95分间;可:81分至90分间;差:0分至80分间。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采用`χ±s表示,以t检验;踝与后足功能评定优良率采用%表示,以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析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见下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χ±s)

组别(n)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周)

对照组(130)

91.35±4.01

12.37±4.07

17.67±4.47

观察组(130)

74.97±3.43

8.58±3.15

12.48±3.04

t

35.393

8.396

10.947

P

0.000

0.000

0.000

2.2两组踝与后足功能评定优良率分析

观察组踝与后足功能评定优良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踝与后足功能评定优良率对比见下表2:

表2 两组踝与后足功能评定优良率比较(n,%)

组别(n)

优良率

对照组(130)

69(53.08)

31(23.85)

22(16.92)

8(6.15)

100(76.92)

观察组(130)

89(68.46)

36(27.69)

4(3.08)

1(0.77)

125(96.15)

χ2





20.635

P





0.000

3讨论

间接暴力为诱发踝关节骨折常见因素,直接暴力打击会导致患者出现复杂性骨折,让患者承受巨大痛苦。对此,护理人员为患者安全、优质、高效地摆放体位,有助于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这点很重要[2]。45°侧卧漂浮体位行手术治疗,松解、复位内外踝,酌情在腋下用小枕支托,合理调整患者仰卧姿态,针多方位把持支顶固定,术中患者活动度不大,少进行无菌单移动,保护术野不受污染,同时也增加增加了手术安全性、舒适度[3]。漂浮体位下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且有助于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该体位下术中遵照要求,让患者以最舒适的体位进行手术,利于术野的暴露,便于术中操作。固定中不需先闭合后方切口,也无需重新消毒铺单,便捷、稳定的限位固定,减少了麻醉意外情况,避免引发手术创面感染,缩短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4]

在本次研究中,和对照组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较短(P<0.05),且踝与后足功能评定优良率明显较高(P<0.05)。提示,漂浮体位的应用使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变短,提升l 踝与后足功能评定优良率,

综上所述,漂浮体位的实施,效果不错,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患处,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参考文献:

  1. 林云,唐小芳.踝关节镜手术体位摆放现状与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8):188-189.

  2. 赵琪. 复杂踝关节骨折手术中护理体位摆放的应用分析[J]. 家有孕宝,2020,2(19):276.

  3. 葛静美. 复杂踝关节骨折手术中护理体位摆放的应用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6):130-132.

  4. 张学慧,刘志浩,孙丹,等. 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