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结合多模式联合教学在非口腔专业本科医学生口腔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5
/ 2

思维导图结合多模式联合教学在非口腔专业本科医学生口腔 科学 课堂中的应用探索

肖俐娟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南宁 530001



摘要 阐述在面向非口腔专业医学生开设的口腔科学课程中结合思维导图进行LBL、Seminar和PBL模式联合教学的方法,总结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设计思路、课堂反馈和经验,以期达到在教学中举一反三的效果。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能帮助非口腔专业医学生初步建立口腔知识体系,为他们将来的全科医学实践打好基础。

关键词 非口腔医学专业 本科 临床教学 临床思维 综合能力 LBL seminar PBL 思维导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口腔科学知识和口腔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医学本科教育是我国医疗事业的重要基石和医疗水平稳步上升的保证,只有不断创新,构建优质高效的本科生医学教育模式,才能为这些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不断促进我国医疗水平的稳定发展。口腔医学作为临床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临床医学紧密相连。非口腔专业的医学生虽然不直接参与口腔门诊的诊疗工作,但他们未来的诊疗工作有可能和口腔关联,而且他们是医疗科普的主力军,也会是将来口腔科学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因此,让非口腔专业的医学生对口腔知识形成正确的理解,能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向患者传达正确的口腔科学知识并提出恰当的建议。所以,我们有必要改革教学模式,更新课堂设计,让非口腔专业的临床医学生具备基本的口腔科学意识,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方法。

  我们学院开设的口腔科学课程,面向的是临床,公卫,药学,检验等非口腔专业的医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但是没有系统地接受口腔医学相关的教育,对口腔医学和临床医学诊疗方式的异同认识不足;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将来不会从事口腔诊疗工作,对口腔科学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提不起来,不重视课程的预习和复习。加上课时较短,单纯使用传统讲授式教学(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

  针对这种情况,在面对非口腔专业医学生开设的口腔科学课堂中,我们设计使用思维导图搭建知识架构,将LBL模式,Seminar研讨式教学法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并且在教学后及时开展问答与讨论,取得了很好的反馈。

  口腔科学课程,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1. 口腔基础理论知识;2. 口腔常见病介绍3. 口腔保健的相关内容。在口腔基础理论知识部分,我们是采用的了改良式LBL教学法[3]。备课时,针对非口腔医学生的知识背景特点,结合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口腔情境构建教学框架。在课堂开始前向同学们展示基于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把课程知识点用树状图建立关联,让学生在上课前就对本堂课的知识有一个二维分布式的了解,构建一个初步的知识框架。然后在讲授过程中通过板书,幻灯片,视频播放等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把知识要点逐步地展开。同学们可以配合课前展示的思维导图,及时把握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辅助联想,加深记忆。随后,再次利用思维导图与同学们一起复习本党课的主要内容,强化记忆。

  口腔常见病的学习是课程的重点,由于有了之前解剖和病理知识的铺垫,这部分内容我们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所以使用了PBL模式,以调动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并加深他们对前面理论知识的理解。我们以竞赛展示的形式开展,选择1位同学作为主持,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课件展示,课程结束后全班每位同学给竞赛作品打分,选出心目中最优秀的五份展示作品,最后统计得分最高的3份作品给予奖励。

  针对口腔保健相关内容的学习,我们设计了以Seminar研讨式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模式,每堂课提出几个同学们感兴趣的临床议题,比如“乳牙坏了到底要不要治疗?”,“儿童能否使用含氟牙膏?”等,同时将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内持不同意见的同学组成正反方,各自写出赞同与反对的理由。讨论的时间控制在半节课以内,剩余的时间用于点评并将大纲要求掌握的口腔保健知识贯穿其中,完成教学任务。

  考核方法:每次课结束后,发放预先制作的在线问卷,收集学生们自由提出的问题,统计提问率;课程结束后,做出在线调查表,通过课后问卷分析,结果显示97%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有不错的反馈。

讨论

  由于颌面部复杂的解剖结构,以及口腔相关疾病与全身疾病不同的发病机制和诊疗特点,口腔医学教学与临床医学的教育方式也应该不同。在面向非口腔专业医学生的口腔科学教学中,由于课时较短,我们需要在课堂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感,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吸收到足够的口腔科学知识,将来在进行临床诊疗工作的时候,才能在考虑到口腔疾病对全身疾病影响的前提下,做出准确而全面的临床诊断,也能让他们成为口腔科学知识的宣传者及普及者,促进我国口腔诊疗水平的进步。

  Seminar教学即研讨式教学,源于德国的古典主义哲学和语言类教学,被西方高校普遍运用,成为欧美高等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创[4],1994年哈佛大学牙科学院针对四年制本科生实行 PBL 课程,香港大学牙学院从1998年开始采用PBL模式进行牙医学本科教育,经过不断完善,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 PBL教学模式[5]。Seminar和PBL都侧重于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文献检索等方式学习知识。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非口腔专业的本科生没有系统学习过口腔的基础知识,单纯采用Seminar和PBL教学模式,部分学生会有不知从何入手的感觉,课前预习的效率较低。我们现在使用改良式LBL教学法,先利用思维导图方式对课本知识进行全景式的展示,搭建起知识体系的基础框架;然后在后续的学习中,使用seminar和PBL教学模式,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把之前的知识框架上填充“血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在这个多模式联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相比过去更加重要,不仅需要具备全面扎实的学术功底,还需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展示手段,控制好课堂教学节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6]。在课程开始的部分采用改良的LBL模式。将过去按照课程大纲进行线性授课的方式,改为在课程开始时先展示本堂课知识的思维导图,给学生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在后续的学习中,由学生在讨论学习中完善知识框架,教师扮演的是穿针引线的角色,把握并调整讨论的方向,补充相关的知识点,指出并纠正错误,查缺补漏。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授课效率,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我们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是,由于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效果不佳,对课堂上准备学习的知识了解程度不够,即使课堂上使用了思维导图的模式,同学们对课程的知识框架认识及熟悉程度仍然不够。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们拟通过网络的方式,提前将思维导图发送给学生,方便同学们结合思维导图进行预习,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学英,罗莉.非口腔专业医学生口腔科学课堂教学设计[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20):187,189.

  2. 孙晓瑜,张雷,程楠.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口腔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安徽医学,2020,41(4):481-483.

  3. 李芳,高婧.LBL联合CBL教学在口腔美学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11):149-152.

  4. 潘锡红.浅谈新时期口腔正畸学教学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09):150-151.

  5. 王家佳,管晓燕,肖琳琳,等.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在口腔正畸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0):58-60.

  6. 霍娜,徐娟,张彤,等.多模式结合教学法应用于口腔正畸专科进修生教学中的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8):157-158


广西卫生厅自筹科研经费课题(课题编号:Z2016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