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5
/ 2

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雷惠嫦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织篢镇中心小学 529800

摘要: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人生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以及推动素质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意义,就有效整合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以此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化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意义;整合策略

引言:伴随素质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教育与其它教育的融合发展,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新一轮基础课改的不断推进,这种融合发展模式也逐渐促进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不同于其它学科教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对于确保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意义剖析

(一)有利于帮助教师全方位认知学生

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学生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身心变化波动较大,因此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依据学生行为举止对学生身心做出精准化判断,是当前教育工作者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目前来讲无论是德育教育亦或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片面化对学生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但反观若是将两者进行有效整合,教师可通过借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亦或是与学生在日常交流中,根据学生行为举止就学生心理变化做出预判,以此在科学调整教学计划的同时推动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德育教育开展成效

在应试化教学中,德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往往采取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手段单一化在影响教学工作开展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在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前提下有效落实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整合现已迫在眉睫。在整合教育工作落实中,教育工作者可借助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情绪宣泄法、注意力转移法等方式,将学生引入到德育教育当中,以此在增强教育教学活动趣味性的前提下保证德育教育的有效落实,以此为素质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策略剖析

(一)基于实践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

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从某方面来讲,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来讲在整合过程中,由于两者教育领域的不同,因此为确保预期整合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教师需在打破教育原有壁垒的前提下以“学生需求”为根本,基于实践将两者进行有机整合。经调查在以往应试化教学中,德育教育教学内容主要是思想理论知识,且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性秉承着传统化教学理念在影响结合效益的同时也需建立学生学习兴趣,为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整合现状,教师在教育整合时必须秉承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通过依据学生性格特征采取“心理健康统计调查”的实践方式,展开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再者教师还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活动,在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前提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全面提高教育整合质量和效率。

(二)基于生活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

在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过程中,为全面提高整合质量和效率,整合工作的开展从某方面来讲可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以此在消除学生紧张情绪和抵触心理的同时促使他们完成道德的自我完善。目前来看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小学时期是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培养的关键期,为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下推动社会的稳健式迈进,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通过走进学生日常生活,在基于学生个人生活习惯和规律的前提下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此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就目前来讲,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教学工作整合过程中,为确保整合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教师可通过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在确保德育教育活动有效落实的同时带领学生进行岗位锻炼,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

(三)基于“家校共育”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

就目前来看,在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中,教育经验缺失、整合环境缺失以及教师对整合工作重要性认识存在片面性等问题的存在,是影响整合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为改善当前教育整合现状,基于“家校共育”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对于促进素质教育事业良性发展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教育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对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体系,而要想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整合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教育工作者需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在掌握学生在校表现的同时也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以便于为后期教学方案的科学调整提供战略指导。

在小学生成长和发展中,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不用忽视的,而经调查当代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诱因百分之六十五是因为家庭因素,因此在两大基础教育整合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需通过定期开展家长会议,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由此在了解学生与家长关系和谐程度、家庭和谐程度等客观因素的同时,加强对父母教育方式的科学指导,以此为学生健康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结语

综合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从某方面而言,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伴随素质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两者进行有效整合,从某方面来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此同时在健全学生人格以及推动教育事业良性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明,谭遇华.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18):133-135.

[2]孙薇薇,张文博,李志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经验分析[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6,12(3):186-188.

[3]赵广,陈金国,汪振德.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8):116-117.

[4]温朝明,马丽,马云飞.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才智,2018,12(4):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