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观的心态迎接挑战

/ 2

以乐观的心态迎接挑战

一一小学生如何远离抑郁心情

姚妙 广西梧州岑溪市实验小学


现代校园中,小学生受到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繁重的课业压力三重影响,部分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这其中焦虑抑郁情绪最为普遍。但目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这种现象重视都还不够,研究较少。为此,我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对小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表现和对策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生身心健康建设提供参考。

一、焦虑抑郁情绪的表现及影响

小学生心理普遍比较单纯,可能因为各种小事而感到焦虑抑郁,比较普遍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焦虑抑郁。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应试教育思维仍然占据主流,各类考试、竞赛让学生疲于应付,“压力山大”。为了消除对学习和考试的焦虑抑郁,部分学生会努力学习、提高成绩,但也有部分学生会因为过分焦虑抑郁,导致谈“学”色变,变得讨厌学习。学习焦虑抑郁的根源来自学生对成绩的担忧,成绩不好时容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也容易被同学轻视。学生多次考试失败后就会产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如果这种失败的考试反复出现,学习焦虑抑郁与考试焦虑抑郁就会加强,适度的学习焦虑抑郁可能会激发学习动力,但是过度焦虑抑郁就会让他们逃避学习与考试,学习成绩反而会下降。

二是社交焦虑抑郁。社交焦虑抑郁主要体现在各类人际交往和社交活动中。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在面对人群时会感到无所适从,不敢说话,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和表现自己,有比较强烈的孤独倾向;有的学生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受到批评后就会产生各种消极的情绪。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儿童时期家人过于宠爱,缺乏与外界的交往,不能保证与他人进行良好互动;或者因父母的严厉管教,产生了畏惧心理,从而投射到与其他人的交往中。

三是环境焦虑抑郁。环境焦虑抑郁主要是指学生在面对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差距时所产生的焦虑抑郁感。对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焦虑抑郁主要存在于转学学生或农村入城学生身上,面对与以前截然不同的环境、氛围和习惯,部分学生会觉得格格不入,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少部分甚至长期无法适应。对家庭环境的焦虑抑郁存在于绝大部分学生身上,特别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同学之间普遍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相互比较,家庭条件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容易滋生自卑心理,也容易导致相互攀比、炫耀等不良风气。

二、缓解小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对策

一是积极组织课外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开展课外活动教育,不仅能够让小学生熟练地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更能够增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培养交流协作能力,开阔视野,锻炼心理素质。一方面,学校作为课外活动的主要承办者,应当将课外活动作为重要教学计划,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学校应当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如运动会、声乐、舞蹈、朗诵等形式丰富小学生的课外活动。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技能,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另一方面,家长作为最好的老师,应当转变观念,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到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清洁卫生、交通劝导等,还可以组织他们进行勤工俭学,开展爱心义卖等,这些方式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也有利于他们深入感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环境影响人,良好的环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的缓解小学生的心理焦虑抑郁,学校和家庭都需要作出相应努力。对社交焦虑抑郁和环境焦虑抑郁的孩子,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尊重自己孩子,培养他们独立生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老师要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独特之处,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来自父母、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和尊重,让他们变得更加乐观开朗。从学生学习的心理上看,学生学习如果能够取得相关学科的好成绩,学生就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效果。[1]因此,对学习焦虑抑郁的孩子,要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一时失败也不要过分苛责,更不能戴有色眼镜对待他们,要更加注重理解他们、激励他们,从而塑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三是广泛开展心理教育。小学教学中应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让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避免过于强势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的自尊心。[2]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对小学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开展心理健康维护、心理问题矫正、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等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教师要给予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新任,让学生在学习和自我表达上树立自信,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化解学生心理困境。要建立家长学校平台,利用家长会等载体,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及时反馈信息,要搭架网上心理课堂载体,聘请专家在线答疑解惑,切实缓解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对情绪出现严重波动、长期焦虑抑郁无法缓解的学生,家长要及时带他们去接受专业的心理疏导。

参考文献:

[1]朱颖.课外学习活动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浙江:宁波大学,2017年4月

[2]汤中元.刍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的联系[J].学周刊,202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