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4
/ 2

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

周芸芸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结构不断变革的大背景下,应用技能型人才已越发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高职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而学生管理制度则是高职院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人员应当对高职学生管理制度进行更科学的设计,确保其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本文对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制度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利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思考。


引言:在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大了对人才的需求。在当前的高职教育活动中,面临着生源结构复杂、管理理念陈旧、工作体制滞后、缺乏有效的管理队伍建设,导致其整体的工作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针对这一系列现象,在高职院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创新,结合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让学生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因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综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学创新,结合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深化教学改革,结合先进的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一)生源结构的复杂为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难度

近几年招生制度的改革,使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进一步复杂化,例如综合评价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免试招生等等;另外,不同高职院校在培养模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3+2本科培养、2+1校企培养等,这也造成了高职院校生源结构的复杂化,为实际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难度。

  1. 传统管理理念无法满足当下的发展需要

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职院校发展升级而来,其学生管理工作较为传统,无法符合当下的高职院校发展需求。例如,部分高职院校采取强制性盖章签到手段要求学生跑操、早自习、上课、晚自习,不符合当下学生的性格特点,导致学生逆反心理严重,为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与学校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 工作体制滞后,难以发挥其效用

虽然如今“精细化”管理理念已经渗透入不少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当中,但多数院校管理制度尚停留在守旧阶段,缺乏创新性,例如,部分高职院校只是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将管理权利盲目下放到二级学院,忽略了管理目标、管理资源、管理对象等的具体设计,导致其实际效果不够理想。

  1. 管理队伍建设薄弱,管理工作效率低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通常没有正式编制,在如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也与正式教师相差较大,这导致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队伍留不住人才,且存在年轻化现象,辅导员工作经验不足,导致管理工作效率较低。另外,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往往“身兼数职”,对就业指导、查寝、旷课统计等繁琐工作都一手包办,也造成其管理工作效率较低。

二、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制度的措施

  1. 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对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规划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首先应当立足于“学生”,充分顺应“立德树人”的新时期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生活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相关工作者可以从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为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夯实基础。在此基础上,也应针对目前的市场需求情况,结合学生的发展状况、个性特点、实际需求,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充分的改善调整,力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校园管理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其中。

(二)创新管理理念,加强柔性管理手段的运用

柔性管理手段相比刚性管理手段更加符合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需求与个性特点,更侧重于对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在当下的高职院校建设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高职院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应当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增强学生如探索意识等的自主意识,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作为着手点,优化校园管理的质量。例如,管理人员应适当减少对一些强制管理手段的采用,引导学生认识其专业发展方向与就业前景,帮助学生明确职业规划,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另外,学校也应当构建出更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综合能力展开更细致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进一步提升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注重多样“第二课堂”建设,创新工作体制

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打造更为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提升学生参与校园生活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例如,院校可以针对高职学生学科的特点建设一些具有特色的社团,如英语社团、艺术社团、辩论社团等,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生活中能够得到培养与发挥。另外,也可以将这种“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制度中,为学生打造“劳逸结合”的学习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而,在高职院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综合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及学生未来的从业方向,选择合适的“第二课堂”,加强内容筛选,创新工作体制,实现管理创新,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相应的课堂实践活动当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为了提升管理的整体水平,在实际的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能够综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管理活动,加强制度创新,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制度意识,实现创新管理。

(四)加强管理队伍人员建设,提升管理人员职业素养

为充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高职院校还应当对管理队伍进行优化,并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培育,保障管理制度能够真正发挥其效用。具体而言,高职院校首先应当加强对辅导员的重视与培养,减轻辅导员的一些工作负担,将一些如查寝、旷课登记、跑操管理等的繁琐工作可以下放给学生会干部,并对目前存在的辅导员薪酬过低、评职称受限等情况进行改善,提升辅导员参与管理工作的热情与质量;学校还应定期召开如组织交流会议等的活动,让辅导员能够及时汇报工作情况,并与其他辅导员进行经验上的沟通交流,从而提升辅导员管理工作的质量;另外,学校应重视开展对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培训课程,具体以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为主,力求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养;最后,对管理队伍的职责进行进一步的划分,确保每一项职责能够落实到位,并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让辅导员的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优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了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需求。高职院校工作者应当切实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对目前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合理的改善,优化当下的管理工作模式,最终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J]. 李俭珊,全国明.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0(04)

[2]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李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20(41)

[3]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现状、问题与对策[J]. 刘雷,侯小兵,杨洋,黄怡,胡进耀.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09)

[4]以“互联网+大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谭丽溪.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5]“互联网+”双创大赛视角下广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 林秀丽.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6]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的思考[J]. 青思含,肖世维,文锦琼. 西部素质教育. 2020(01)

[7]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生工作室模式分析[J]. 吴燕,孙兴民,步晓婷. 职业技术. 2019(10)

[8]基于项目和竞赛驱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 李瑞生. 西部素质教育. 2019(19)

[9]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融合培养的高职《城市绿地养护》课程改革探索[J]. 全国明,章玉平,李俭珊,代色平.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8(04)

[10]大赛十年: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创新[J]. 狄建明,耿洁.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