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图设计的防水处理问题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4
/ 2

建筑施工图设计的防水处理问题探析

王美琦

身份证号 : 2101061985070258**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建筑防水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建筑物的结构不受水的侵袭,还要求内部空间不受水的伤害,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这对建筑的使用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人们能够有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需要从各个方面对建筑防水设计有严格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设计图;设计;防水;处理策略

前言:建筑作为工程的主体,工序复杂,施工环节和技术多样。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和应用,对建筑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在施工过程中,而且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都要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防水处理,避免影响建筑的实际性能。摘要:分析了建筑施工图防水设计的要点,包括防水材料的选择、易损件的设计要点等。在此基础上,应详细研究施工图设计中的防水处理。

1、建筑的防水密封设计理念

防水处理是建筑设计中最关键的内容,防水处理的效果对最终的设计质量乃至工程的后期使用寿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说白了,建筑其实就是一种每个构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工艺进行合理生产和组装的建筑,组装的接缝处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缝隙,容易漏水。所以一定要注意防水处理。长期使用后会出现漏水现象,严重影响工程设计质量后期使用过程的安全性。这就要求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对防水处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接缝处漏水的发生。目前国内普遍采用防水密封技术,其应用原理是对接缝进行有效的密封处理,从而达到防渗漏水的效果。此外,建筑工程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外墙的稳定性。由此可见,防水密封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的防水效果。为了不断提高防水密封效果,有必要对建筑进行进一步研究,优化防水处理工艺。在防水设计过程中,外层防水层的设计工作是优先考虑的,也可以在建筑漏水的情况下发挥自身的防水作用。因此,需要合理设计排水路径,防止外界水渗入室内。

2.建筑施工图设计中防水处理的要点

2.1外墙防水设计

外墙防水设计应根据外墙结构的不同而变化。而我国大部分建筑的外墙结构和结构体系几乎都是相似的,尤其是墙体材料的变化,所以建筑外墙的防水设计差别不大。然而,大多数建筑的外墙渗透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建筑的正常使用寿命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因此,外墙防水设计在建筑防水设计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外墙防水设计应根据外墙结构的不同而变化。而我国大部分建筑的外墙结构和结构体系几乎都是相似的,尤其是墙体材料的变化,所以建筑外墙的防水设计差别不大。建筑外墙防水设计应遵循几个基本原则:一是要明确外墙防水设计的标准;其次,一定要保证砌筑质量,防止外墙因温度变化出现裂缝;再次,要考虑建筑所在区域的地形和自然环境,避免或减少各种自然因素对外墙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用防水材料填充和密封外墙接缝,或用悬挑构件进行封堵。悬挑部分应为滴水线,外部排水坡度不小于1%。外墙表面的空调口、通风口、设备口等开口,应在开口底部设置朝向室外方向不小于1%的排水坡度,或采取防止雨水倒流的措施。

2.2门窗的防水防渗设计

在建筑工程的防渗漏设计过程中,门窗的设计频率和次数比较多,对防水防渗性能的要求也比较高。在工业和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人们通常对建筑的整体美观和生活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门窗设计的防水防渗性能必须满足规定的防水标准,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学性能。针对这一设计标准,要求相关建筑设计师具备良好的设计技术和理论知识,充分保证整个门窗不仅具有良好的美观性,而且具有较好的防水性和抗渗性。在门窗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图纸中的设置要求合理选择防水材料,有效控制防水设计材料的质量。在门窗的防水防渗设计过程中,应注意门窗接缝的处理,可以有效防止缝隙中的突出问题。可使用防水砂浆进行修补,充分保证窗户与阳台之间的高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3屋面防水设计

由于气候和建筑特点,屋面防水设防标准采用一级防水等级。屋面结构采用倒置式屋面,是在防水层上设置保温层的防水结构。在防水材料的选择上,采用两层4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材料进行防水设防,以保证屋面的防水性能。屋面设计也遵循“防排结合”的原则,首先,处理屋顶排水。屋面雨水进口排水点分布均匀,屋面找坡率为2%。另外找坡距离适中。考虑到建筑屋面的渗漏水主要集中在管道穿过屋面、女儿墙根部和天沟的结构部位,因此需要对上述关键部位进行必要的防水结构处理。

2.4室内防水设计

室内防水分为地面防水和墙面防水,对于地面防水,由于面积和外部自然环境影响较小,主要针对毛细孔和细微裂缝的渗透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因此,防水层应在基层封闭,堵塞毛细孔和细微裂缝,并牢固附着在基层上。如果局部面积较大,防水层需要有一定的延展性,还需要与地面的表面材料粘结牢固。对于墙体防水,由于墙体防水层与墙体材料有关,当墙体材料为混凝土和粘土砖时,防水材料需要有一定的附着力、强度和韧性,才能与墙体的基层和面层牢固粘结,防止面层脱落。

2.5地下室防水设计

在工程地下室防水改造设计中,采用刚性防水层作为防水技术,即采用柔性防水材料来控制结构后水面与前水面之间作用的稳定性。其中室内回水面的防水设计应综合粘结强度和抗拉强度的作用,解决回水面与基底粘结困难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当水背面的材料是卷材时,由于对水渗入材料没有阻力,在其薄弱处容易出现水泡。背水面的防水设计应采用20厘米左右的钢筋混凝土压住防水层。对于水饰面,材料作用过程容易产生不透水性,对抗拉强度和粘结强度要求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底部防水设计者无需考虑粘结强度。在设计和控制地下室背水层的防水问题时,应控制基层处理面的清洁度,并应牢固、完好、无砂浆、灰尘等异物。

2.6防水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首先,建筑防水设计应选择防水材料,尤其是容易渗漏的部位,应采用优质防水材料,提高结构的防水性能。在选择防水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在结构位移和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材料要满足防水性能要求,优先选择应力较高的材料。工程实践证明,使用柔性防水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延性,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应考虑这类材料。同时,施工图设计中应明确防水材料使用的基本要求。比如防水材料不能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需要保护防水层。地面防水层施工时,地面砖和砂浆可作为防水保护层,砂浆层厚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细石混凝土面和砂浆面可作为墙体防水层施工的保护层。根据实际情况,厚度在标准尺寸附近略有调整。对于建筑天沟等容易积水的部位,更需要做防水保护处理。一般阴阳角的设计无法采用防水卷材满足要求,需要采用涂膜防水方式,选择高聚物改性沥青材料。总体而言,防水材料的选择必须符合建筑工程不同部位防水设计的实际需求。

结论:项目施工人员应从设计角度解决建筑使用过程中的防水问题,事实证明,只有充分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如流域环境、气候环境和地质环境,才能将最有效的防水设计技术应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应用于实践的结构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 乔炜君.试论民用建筑防水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3.

  2. 刘相林.对建筑防水设计的分析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4):16-17.

  3. 王红英.建筑施工图设计的防水处理问题[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