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动脉采血部位对比分析及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4
/ 2

儿童动脉采血部位对比分析及探讨

张元飞 刘文丽 赵鑫

四川省攀枝花中心医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动脉采学部位穿刺和技术满意度。方法 选取我院60例患者,分为桡动脉采血组和肱动脉采血组,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疼痛评分。结果 肱动脉采血组不论是穿刺失败率还是疼痛率的评分都高于桡动脉采血组。结论 在患儿动脉采血中桡动脉采血可以提高采血穿刺率,并减轻患儿疼痛感。
关键词:儿童;动脉采血;对比探讨

前言

据相关研究报道,儿童的血管是比较细小的,所能够找到的静脉血管有限,所以只有通过盲目穿刺来进行相关疾病的治疗。这样做穿刺率较低,对于患儿所带来的身体疼痛感也是十分强烈的。现目前因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小儿自身的抵抗力因为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出现逐渐下降,身体抵抗力的下降会让小儿的患病几率有所提高。因为儿童患者工作较为特殊,在小儿患病时,家长大多都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所以这对于儿童患者穿刺的质量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强儿童患者穿刺质量中的护理管理,是有利于提高儿童患者穿刺的质量[1]

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幼儿备受呵护,若是幼儿患病,那么家人的情绪也会随之紧张,这对于治疗医务人员也提出了高要求。在治疗时,医护人员若是出现失误必定会激怒家长,发生不可必要的医疗事件。所以在儿童动脉采血部位分析中,需要对穿刺成功率和疼痛感进行比较,从而保障儿童患者能够配合医务人员治疗,提高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60例儿童采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20例;。肱动脉采血组30例,桡动脉采血组3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桡动脉采血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按照科室制定的诊治、护理流程,进行排号、穿刺等工作,整个穿刺过程均不提供人性化服务,由患儿家属完成必要的准备工作。人性化组则在常规护理内容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服务,具体内容如下。

穿刺室环境的改善 考虑到诊疗空间对患儿心理的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穿刺室环境进行优化:(1)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优化患儿穿刺区,放置能够吸引患儿注意的玩具,尽可能布置成居家式的、富有童趣的诊疗空间;(2)将可能带来危险的设备(如电源插座等)放在高处或者其他患儿不容易接触的位置,同时设置提示语,避免患儿在哭闹时无意触碰到危险设备;(3)编制附有图解、适龄儿童能够看懂的健康教育宣传册,供患儿在等候室阅读,重点说明穿刺的必要性,以期在后续的诊治活动中,取得患儿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其能动性;(4)在病区走廊张贴儿童喜欢的卡通贴纸,地面绘制卡通图案,病室内采用卡通图案进行标识,并布置成儿童喜欢的风格;(5)为患儿、患儿家属提供开水、纸杯,同时配备网络电视,让患儿、患儿家属能够在住院期间观察期间观看动画;(6)设置健康宣教班,方便患儿家属在对患儿的病情存有疑惑时获取专业的解答。

护理方案的优化 鉴于儿科患儿护理内容、护理要求的特殊性,遵循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对常规护理内容进行适当改良:(1)加强临床护士的技能考核,定期对护士的穿刺技术进行考核,并设置相应的模拟操作,对未通过考核的护士,组织其进行统一的培训;(2)以现有的穿刺护理流程为基础,结合既往护理资料披露的实际问题,明确护理细节以及各护理人员的职责,制定简洁明了的流程以及能够指导操作实践的查对制度,严格落实专人的职责;(3)重视穿刺前的准备工作,严格做好病历资料、穿刺方案的查对,检查药品是否与医嘱相同,避免出现差错;(4)当排队穿刺的患儿较多时,由专人负责患儿、患儿家属的安抚工作,及时告知其预计等待时间,如发现患儿存在明显的躁动、不安表现,与患儿家属一起,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法,稳定患儿的情绪[2];(5)在穿刺过程中,责任护士再次核对病例资料,重点检查患儿穿刺操作涉及的方法与持续时间等内容,确认无误后,在护理报告中签字,同时告知穿刺护士;(6)穿刺护士在进行穿刺前,确保患儿的情绪稳定,同时以亲切、和蔼的语气与患儿交流,尽可能转移其注意力,操作时动作迅速,确保一次穿刺成功;(7)穿刺结束后,采取恰当的鼓励措施,满足其心理需求,如将卡通图案张贴与患儿的额头上,或给予口头鼓励、表扬;(8)穿刺结束后,向患儿的家属介绍穿刺治疗的必要性与预期效果,同时告知家属在穿刺期间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以及恰当的应对措施,叮嘱其在患儿表现异常时及时通过相关医护人员;(9)对年龄较小、仍需要怀抱的患儿,做好穿刺期间的巡查,告知家属正确的姿势,同时不定期对其体征、穿刺管情况进行检查;(10)对具备交谈能力,可正常交流的患儿,护士在巡视期间,主动询问其是否存在不适感,尽可能实现问题的早发现与早干预;(11)在穿刺治疗完成后,由护士严格按照拔针程序进行操作,正确进行止血,避免拔针、止血不当带来的风险;(12)对因后续治疗需要而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除告知家属静脉留置针的优势、患儿个体应用的必要性外,还应当交代留置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家庭护理方法,在出院前发放护理包,再次强调正确的护理方法。

2 结果

表1 桡动脉采血组和肱动脉采血组话患儿穿刺结果对比

组别

例数

疼痛评分

一次成功穿刺

血肿

满意度

桡动脉采血

30

6.32±2.0

84.7

43.2

90.8

肱动脉采血

30

8.17±1.56

49.9

72.6

53.2

p


0

0.3

0.018

0.001

3 讨论

桡动脉采血的平可行性评价。患儿手臂动脉采血要比外周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高很多。所以在外周静脉采血中需要缓慢的进行穿刺,不然会导致患儿出现较为强烈的疼痛感,或者是血液凝固等诸多不良情况。因此要加强儿童患者护理人员专业的操作培训,就必须要在穿刺之前选择患者静脉过程中,要尽量去避开关节部位,和骨隆处。要按照相关操作规定,先额后枕,先头发后四肢,先大后小的顺序进行穿刺,要将耳后静脉和额静脉等较为方便固定又不会影响到患者活动的的静脉作为穿刺的首选部位。针对发烧,末梢血管收缩,腹泻引起脱水或者是穿刺时因为患者的害怕而出现激烈的反应所引起的动脉血管因血容量在此刻减少的情况,儿童患者穿刺护理人员就必须要在穿刺时做到,稳,轻,慢的细节要时刻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的回血情况。在对患儿进行穿刺之前要对其皮肤进行消毒,这也是防止动脉感染的主要措施[3]。在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手要避免接触到钢针或者是已经经过消毒的患儿皮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感染。在穿刺成功之后,要固定穿刺针,特别是对于那些较好动的小儿和爱出汗的患儿要进行特别的注意,可以在固定时选择透气性较好,便于观察的药用固定带,按照规范操作将其进行固定,从而避免导管滑落而发生感染等。在护理方案完善上,我科护士首先对近期发生的纠纷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矛盾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护士的穿刺操作不熟练以及患儿家属在发生意外情况后手足无措,很容易导致双方发生纠纷,甚至直接干扰后续治疗。随后,按照提升护士熟练度的思路,制定了临床护士的考核办法,对穿刺技能不达标的护士,明确了统一培训的计划。而在消除患儿家属的顾虑方面,我科拟通过设置健康宣教班以及责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穿插针对性宣教的途径,提升患儿家属对疾病、输液治疗的认知。同时对不同类型的患儿,细化了病情观察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广玉, 王晓晖, 钱素云,等.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标准化动脉采血流程的效果分析[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9, 026(012):955-957.

[2] 曾凡颖, 康路花, 曾杰. 婴幼儿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对比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40卷11期, 1150-1152页, 2021.

[3] 闫玉青. 不同穿刺方法在小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比较[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20):256.